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学严谨博大精深--曾国藩治学术

(2006-11-02 21:59:11)
分类: 时檬随笔

 

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时时刻刻不能停下的一件事情。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三国诸葛亮《兵要》中曾讲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曾国藩感悟到:人生来世,纵横天下,无不希望生前建功立业,死后万古流芳。然而欲成大业者,非有卓越之智慧和才干方行。而智慧才能的获取,依赖于平日的学习和知识的增进,所以,古今中外的成功者莫不讲求治学之道,高度重视知识的作用。
治学之道,最紧要的是立下坚卓不俗的大志,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学问长进得越快。治学,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务实精神,避免奢谈,踏实认真。要明白学问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学问好比金字塔,基础越深越博越好,这样才能在广博的基础上求得高精尖。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也深有体会,不是每个人都能人如其愿,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按自己的轨迹来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是要适应社会中各个不同的职位,甚至是根本与自己专业不着边际的岗位来继续着自己的人生。因此,不断地学习,汲取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恪守的不变的一个准则。否则就会被时代所遗弃。
做学问,必须重视读书。读书不能贪多,而要专注于一书,办求吃透。同时,要避免门户之见,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为己立德,为人立言。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给四个弟弟的一封家书中提到,一般来说,人不读书则已,既然称为读书人,就必须攻读《大学》,《大学》内容要领有三条:明德行、做新人、办好事。如果读书不能落实到自己身上,认为以上三项与自己毫无相干,那么,读书还有什么用处?尽管能写文章、作诗篇,卖弄自己的高雅,也只能算得上一个识字的放牧仔!说得真是太精彩了!现在国家也是依据考试优劣选用人才,认为能够按照领导者的意图做文章,也就必然懂得有益于人类社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如果以为深明德行,造福于民是分外的事,那么能写文章、作诗词,却丝毫不懂得修养自己,国家用这样的人同用放牧的人做官又有什么区别呢?
曾国藩在《读书录 三国志》中说到,“不朽之文源自襟度远大。”古人的伟大事业,经常靠精心谨慎来完成。以区区蜀汉一隅之地,而想出师关中,北伐曹魏,诸葛亮的志愿之宏大,当时形势的艰难困苦,都称得上古今罕见。然而《出师表》并不谈事情的艰巨,只讲应该志向远大,气度恢宏,赏罚公平,君主应该亲近贤臣,接纳忠言为首务,臣子应以讨伐汉贼、进谏正直之言为己任。因此而知不朽的文章,必出于胸怀远大、思虑精深。
这些无论对前人还是我们年轻一代都是应该学习的榜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况且还不存在着那些迂腐之处,仅以借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