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的两重理解

(2006-02-11 21:46:24)
分类: 人生偶拾

                    爱的两重理解   

  

大自然创造了人,也把许多不可破译的自然之谜留给了人类。这些谜纠缠和苦恼人类数千年了,尽管人类为之穷尽心机,但那些诡奥的谜底仍然不动声色地隐匿着。每一代生存者,都别无选择地踏上前一代经历过的生存之路,重新面临困扰过无数祖先的相同的迷惘,走进空寞的遗忘。

遗忘并没有导致自然之谜的消解,相反,在持续不绝的生死轮回中,它们一再被激活,并以新的姿态展示在人类面前,逼迫人类对之作出反应。

在所有自然之谜中,两性关系大约是最古老玄奥的了。人类所遭遇的一切生存困苦几乎都是由于这一最原始的难题演化而来,即使那些看起来属于纯形而上学的难题,其实也是由这一母题分娩而来。这一结论显得过于武断了,要理解它恐怕不仅需要通常意义上的知识或学问,更需要一种深刻的、不自我矫饰的体验人生的态度和能力。

哲学家和诗人们用了无数语言去评述赞美爱情,因为她是两性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她也应该说是所有人类关系中最值得礼赞的内容。当爱情激荡在两个相爱者的灵魂中时,那只是一个男子与一个女子相互倾诉爱吗?不,那其实是大自然在发言、在表达。人为什么会相爱?人类为什么离不开爱情?密码就在于,爱情是大自然的既定秩序,是生命的永恒法则,是一种不可抗拒、颠扑不破的“宇宙的节律”。正像春天来临青青芳草一定要甦生一样,通过爱,大自然表示了对我们的无穷好意和恩典。两性之爱,是生命的最自然、最优美、最动听的弦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借爱斯梅哈尔达之口说:“爱情么!那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成一个天使。那就是天堂。”只有对生命怀着一种宗教感的人才能深切地理解这段话中的精妙奥义。

根本上说来,爱乃是在充满苦难的人世之中,人类为自己谋求的一条“自救之路”。

然而这条道路却又是虚妄的、靠不住的。

看来,确如荣格所揭示的,人在魂梦深处存在着一种对异性的“原始憧憬”(原型——阿妮玛、阿尼玛斯)。从生命诞生的那一瞬间起,他就开始了对这一原型的漫长寻找。这是一场极其艰难凄惨的寻找。某些情形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寻求到了原型的对应物,我们几乎找到了那个原型,那么,此时,至少在主观感觉上,我们以为这就是爱。爱情“到位了”。

然而,残酷的是,这个供奉在云端之上的“圣席”终究难以被一个具体的人所占居。就其终极情形而言,这一席位注定是空缺悬置的。

这一原型的“形象”“面貌”“体态”等具体特性是不明确的。也是难以明确的。它永远是浑沌的。人必须经历过许多场找寻之后,才能或多或少瞥见她的影子。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们终于发现,原型的全部精义都是难以在这尘世实现的。人将越来越明了,这个“质感上”似乎(几乎!)越来越“明晰”的原型所禀有的“精血”只是自己的。它们不可祛除地粘连在自己的血肉上。这一原型是人自己“养育”大的,随自己一道长成。

    因而,所谓爱在此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人对自己灵魂深处渴望葆有(实质上难以葆有或者往往是失却了)的某种“终极需求”的肯定。寻找爱就是寻找“我的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