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叁頁(玖拾捌)

(2024-08-15 11:11:14)

頁(捌)

    明末清初家族的詩詞發展由於十三世祖懶蠶與十四世祖孟蓮(崇禎八大家)的出現,達到了高峰。但兩位偉大詩人出現不是單獨孤立現象,是濡北家族長期致力於文化教育厚積薄發的結果。在孟蓮與懶蠶之前,家族就有不凡鄉村詩人,詩詞中不乏抓人眼球的亮點,他倆周圍既有“崇禎八大家”王思任與楊文驄這樣的著名文人,也有像本地無為周命佐與吳長曙這樣的民間高手,正如璀璨的群星烘托著一輪皎潔明月,共同締造了濡北家族詩詞的輝煌。家族詩詞在清康熙、乾隆時期已經漸趨成熟的階段,開成了明顯的家族特色。這一時期家族出現了不少優秀的鄉村詩人。其中最突出的是楓山、國時和世澤公,以及麟(醒齋)、國俊和國先、琮公兩個祖孫三代團隊,他們組織詩社,切磋詩文,吸引了家庭與鄰邑的一些文人,詩社成員饋贈的詩作出現了不少不俗之作。其中十四世祖孟蓮公的得意弟子吳長曙,即吳朗人先生,他與家族的一些文人交往密切,在《家乘貽贈》中貢獻詩詞最多。吳朗人是孟蓮的學生,與孟蓮的族叔懶蠶交往頗多。在懶蠶公去世時還寫了一首輓詞《感尾孫先生訃音寄調望江南》。吳朗人和十四世祖孟蓮公師徒關係無須多說,但因比孟蓮年輕得多,與家族十六世祖楓山及楓山族弟醒齋有文字交。吳朗人和濡北家族數代詩人有不錯交情,在《家乘詩集》中算得上承上啟下人物。通過吳朗人對家族貽贈詩如《訪楓山賦贈》《再訪楓山不值,疊前盆菊韻》《楓山、醒齋昆季招飲留宿,予已十年不過,因憶先師在日,瞻仰情由,兼傷痛闊衷感而賦此(二首)》,就可知家放康、乾時期的詩詞發展情況,也是與家族詩壇代表人物楓山文字關的見證,詩題中方、再訪和招飲留宿,更說明他們之間不俗交情。十六世祖是康熙間家族文化事業宣導和實施者,一是康熙庚子四修家乘總說,二是親自撰寫家庭經典文章,三是曾與鄰邑諸賢結社討論儒學、切磋詩文,四是極度關心懶蠶與孟蓮詩稿編輯和刻印。據說懶蠶墓在南汰寺邊遭人侵吞,他請出州守保全墓地。五是楓山後代英才輩出,長子國時(霖翁)接任詩社盟主,孫世澤(瀛老表翁)完成孟蓮和懶蠶詩稿編印付梓,生平見《家乘傳記》。

    吳朗人《訪楓山賦贈》“數畝桑陰存祖儉,一牕槐影課兒書”,用耕讀之家概括家族特徵。吳朗人用如此形象藝術語言表達對家族印象,不知要義的普通文人實難企及。後“春山有路皆聞鳥,秋水無溪不是魚”,似乎不只描寫一位隱者之居的幽靜環境,恐怕還暗示楓山淡泊脫俗心境。朗人真得業師孟蓮真傳,精緻詩句背後隱含讓人細細思量揣摩。詩大意:與老友楓山離別幾年以來,鮮少有書信消息,新近正縫四五月份的時節,構想到楓山公的舊居門前問候(拜訪)老友。一派寧靜的田園風光浮現在眼前,數畝桑樹成蔭,歷歷在目。楓山仍然克守勤儉持家的祖宗家風,窗外槐樹婆娑弄影,楓山督促教子讀書。春天山色黛青,沿路到處聞聽鳥語花香,賞心悅目,秋天溪水流淌,隨處看到遊魚嬉戲,令人神往。幸喜“白頭翁”(楓山)歸隱田園,在此獨自攬勝,又能一睹詩人楓山會展一番鳳毛的華美風姿。

    又《再訪楓山不值,疊前盆菊韻》:一 “再訪”與“不值(沒看見)”知與楓山熟悉程度,二“疊、韻”知他倆間文字交。最後“小樓坐對晴簷雪,空臥居停碧玉巵”見文字才情。可知朗人為何願意不止一次來楓山家作客。詩大意:兩度想尋訪楓山舊居,每次都是因事而不得不推遲時間。因為勤於工務走不開,至今還悔恨遲遲不能出門拜訪楓山舊居。多少離情別緒 ,難以枚舉,無法用言語表達。極少有空隙的邊緣,這的確是一件無可奈何(難以預料)的事情。想叩問溪中來回游的黃鱔,可惜它們無法說出楓山的音訊,卻懷疑楓山和行蹤痕跡,可能只有詢問隨駕西去的仙鶴應該知道。來到觀楓樓的二樓窗前,面對天晴後屋簷上積雪,想到寄居空臥此的主人楓山,舉起碧玉制的酒杯。

    又《楓山、醒齋昆季招飲留宿,予已十年不過,因憶先師在日,瞻仰情由,兼傷痛闊衷感而賦此(二首)》:詩題說朗人十年不見老友楓山,主人不免殷勤招飲留客。主客訴說闊別衷腸情同時,不免想念先師孟蓮公。也許年老或急就章的關係,兩詩似乎不及往年詩作精緻,喜歡用典風格依稀可風:“漫勞雞黍留昆仲”似孟浩然《過故人莊》意境,而“不能泗水再尋芳”分明脫胎于朱熹詩句。詩大意:十年沒有再到兩位隱居先生的楓林草堂上拜訪,霧靄迷蒙的水面,映射著有鬢髮蒼蒼的兩位老先生。千枚楓林的參天古樹,遮掩著蜿蜒曲折的小路。一路之上,遍處可見新開的鮮花,使衣裳沾染了花香。徒勞兩位先生留兄弟盛宴招待,閒聊評論漢唐以來的詩歌古文。二公至今一直以尊崇孔子及子鯉、孫及的儒家傳承為典範。孔子曾遊學至泗水,站在林泉頭上,望著晝夜流淌不息的泉水,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慨然長歎,恐怕很難再尋覓此如泗水濱一樣的游賞美景(田園風光)了。視野之中,前面一坰楓林祖地,霧靄迷蒙與楓樹紅葉連成一起。楓林祖山的美麗景致與溪水流淌的聲音,與周圍村舍相臨。只可惜二老年華垂墓,年老體弱而行動不便,即使與游賞美景近在咫尺,也是有心無力,事與願違。一門盡出價值邊城的令人常識的貴重南金(優秀人才),歷代祖宗優秀遺承根深蒂固,秀拔人才(丹桂之才)層出不窮。朋友盡地主之誼,沒必要端上太多的菜肴擺設,讓侍從(下人)到菜園裡剪下一些招待,只要能讓欠傾心交談就足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叁頁(壹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