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頁(捌拾捌)
在三頁十四世祖孟蓮公《月當樓詩稿》中多次出現周武夷,即周命佐先生。《州乘》:“周命佐,字贊甫,號武夷。自少至老讀書,外無他營。老於場屋,僻處江濱,窮愁抑鬱,悉發於詩。”周武夷先生是崇禎八大家孟蓮公畢生的摯友,由於孟蓮公是十三世祖懶蠶公的族侄和學生,武夷先生又是懶蠶公兒子的業師,與懶蠶公的交情自然匪淺。周命佐先生在《家乘•貽贈》的兩首詩《醉題城西季公尾孫齋》和《辛未夏居南蘇寺寄子尾先生》前詩“醉”和後詩“寺”是讀詩的主要看點。懶蠶豪飲,孟蓮嗜酒,叔侄倆本是酒友。碰巧的是周武夷先生也是孟蓮的鐵杆酒友,詩中讀到武夷先生是如此接待闊別多年的好友孟蓮到他家作客和飲酒的。簡言之,酒是他們詩中永恆的主題。這次武夷先生先來到懶蠶公家中喝酒,據億自己是他喝醉了。詩開頭就為懶蠶其人性格定了調:“不厭秋亭噪夕鴉,涪翁冷眼待黃花”中涪翁是北宋大詩人黃庭堅。眾所周知,黃庭堅的詩詞和翰墨在北宋除了蘇軾之外,恐怕很少有人出其右,但其命運多舛,最後竟病死貶所。詩人以黃庭堅比喻懶蠶,可見對這位前輩推崇之至。詩題告訴讀者,這次武夷先生是為“季公尾孫齋”題詩,那麼句子必然描寫書齋的環境。一聯“蕉啟辰門殘綠在,桐瘦日晚陰斜”,寫得令人心醉。讀寫此聯,到底武夷先生喝醉了,還是被他的詩陶醉了。周命佐《醉題城西季公尾孫齋》詩歌大意:深秋重陽季節的一個傍晚,夕陽西照,閒適在觀楓亭裡,聞聽到附近烏鴉的叫雜訊,卻並不感覺到厭煩。涪翁黃庭堅以冷靜理智的眼光等待傲霜耐寒而開的菊花時節,保持老而彌堅的“黃花晚節”。醉笑攜扶中,吟詠高雅詩歌上千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曲高和寡,雅俗共賞。傲視具有建安體風格的黃初體時期的詩歌諸大家。芭蕉開啟在長門前,殘照照射出的暗綠色。梧桐樹葉覆蓋籠罩了院落,殘照斜陽,呈現傍晚時的陰霾。停下車子到子尾先生的書舍,特別幸運。尾孫先生的正好獨自書齋裡,沒有遇到其他人打擾。田園裡長滿金色的稻穀,異香撲鼻,沁人口脾。
周命佐《辛未夏(清康熙30年,1691)夏居南蘇寺寄子尾先生》一詩最能說明這段時期的風格特點。這首詩用詞上看上去淺顯易懂,但詩人用意極深,其中隱含的意思若非深
知其人很難理解。頷聯“智慧生幽草,靈虛集廣堂
”看似平常,其實不然。讀過家乘懶蠶公傳記,便知懶蠶公天賦極高,自通禪意。他與無為一些精通禪學的高士交情很深,談禪是懶蠶公與這些文友交流的常見手段。因此用這聯書贈懶蠶是十分妥帖的。頸聯的黑白十分突兀,“世尊無手坐,枯樹沒頭長”。詩人說廟內菩薩缺手幹坐;廟外枯樹一片,很難理解詩人為何將這些不堪的破廟寫入詩中?更另人費解的是,周命
佐先生在尾聯中竟說“何日從翁話,逃禪此一方”,他到底想說什麼?其實如果把“世尊無手坐,枯樹沒頭長”理解明末千瘡百孔的時局的話,那麼這兩句的邏輯關係就顯得順理成章了。以隱晦的詞語或深奧的賊,用曲折的藝術手法傳達詩人內心深處的聲音,是宗族詩詞鼎盛時期的詩人孟蓮公和他的一些好友詩詞的特點,這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風格。詩歌大意:山寺一到晚上,蟬聲就更加淒厲噪雜,寄居在夜漆靜寂的城南襄安鎮的山林古寺中,寺外一聲接一聲的蟬鳴聲,越聽越覺得淒厲悲涼。詩歌的創作靈感,只有在大自然草木彈彈堂的環境中尋找。詩歌的太虛境界,是在廣闊的宇宙天地中集思廣益中來的。釋迦世尊自知故國迦毗羅衛滅族滅國的災難不可避免,卻於烈日當空之際,兩肩肌肉放鬆,自覺無臂無手的狀態,坐在摩羯陀國敵軍攻打迦毗羅衛必經之路的一棵大樹下,那棵樹已經乾枯得僅剩一截老幹,沒有人頭高。當摩羯陀國琉璃大王攻打途中見釋尊坐大枯樹下,問“為何不找有蔭的樹下坐”,答“一切蔭不如故國”,子尾先生正如釋迦牟尼佛自知故國將滅,而知明朝崇禎王朝將滅的不可挽回,深知業力、因果的不易改變。什麼時候才能聽從子尾先生的告誡?逃避遁世滾滾紅塵,隱居在此蘇塘南蘇寺參禪修戒。
懶蠶《丁醜立春前一日,周武夷(命佐)召飲,子韶沖席罵座,眾散,惟餘仍留。次日,子韶(陳廷樂)以五言長篇見寄,比以寇迫,未及裁答,渡江稍定,因用來韻答之》:平生一直以來,在朋友聚酒間多言行有所失態,往往對對方以熱烈諷刺來處罰,以及風捲殘雲殘羹冷炙一樣冷嘲。使酒(發酒風)來發洩心中的舊疾,喝酒再多仍然繼續聚宴不散,接著開懷暢飲,傾訴心中塊壘。平生懷才不遇,鬱鬱不得志,就如無思吐絲作繭的慵懶懦動家蠶。那麼兔子的巢穴(亦喻隱居之地)又為誰來營建。恍惚之間,忽然就覺得顛毛種種(反應衰老)起來。氣概已經不是很紅旺,空虛脊背開始騂騂(弓調和後呈彎曲狀)了。而陳君廷東卻如澄水(清澈而不流動的水)中的珍珠,即使處於水下濁泥中,也是出淤泥而清瑩。士子一般得向知已(彼此相知瞭解而情誼深切賞識自己的人)傾訴內心的塊壘。所以在知己面前而直抒胸臆。而不必曲意逢迎對方的感受。置身古往今來的任何酒席場合,審察辨識又怎得同時契合?豁達豪放、通曉事理的人,會隱晦(義理深微)自用(自行其是,不接受別人意見),所貴在乎並不在意確定自己正名(辨正名稱、名分,使名實相符)。空谷幽蘭(山谷中優美的蘭花,形容十分難得,常用來比喻人品高雅)在於自然的造化中秉持自己高雅的品質,而不並不禁止(拒絕)在叢生雜草中保持自由獨立生長的鮮明個性。土制的民間刺繡,能使寶刀裁起來不滯澀,土制的民間刺繡充滿光潤晶瑩神色氣韻。你眉宇之間閃光著一雙寒星,如孤自高懸於夜空而直瞠著天下。你性情豪爽,交遊廣泛,縱橫四海,胸襟廣闊。你何時才能仕途功名拜謁天子,位立朝堂之上,謙卑地向公卿面前行長楫禮。東漢末孔融為北海相,副獨有美好的聲譽,本性寬容不猜忌,好士,喜歡誘導提拔年輕人。及退任閒職,賓客天天滿門。與蔡邕很好,蔡死後,有個虎賁士相貌有點像蔡,孔融每次喝足酒,招他與同坐。孔融聽說人家有善行,好像自己的一樣,言語有可採取的,一定敷衍成之,告訴人家所不足的地方,稱讚他的長處,推薦賢士,獎勵進取。如果他知道的,沒有說,認為是自己的過錯,所以海內英俊之士都信服他。嘻笑禰衡恃才傲物、擊鼓罵操,得罪劉表,差辱黃祖,大言不慚。能夠持有北海、禰衡狂傲聖賢的關鍵品性,而在亂世中保持傲立,當推陳廷樂兄。世局動盪中愈加應保持曠達超脫的胸襟,凡俗名利之心莫要自物糾纏困擾。陳廷樂君的聰睿非同耳(俚俗人之耳,比喻平民低下的欣賞能力和趣味)相提並論啊,通常俗話又何足於奇?乘興而來就和諸君開懷早飯,拍案排解心中塊壘,須要瓶罌來豪飲。浩然天地之間,只有吾輩知己,豈悄于計較世道紛亂間枯榮。政治混亂,緞帶國家帶來憂患,遭亂流離間期待有好友患難與共,且趁躲張獻忠寇迫而渡過江南放晴,等待陳廷樂兄相聚。(注:《州乘》陳廷樂,字子韶,號樵逋。少卓犖不群,適學使收宏博,膺首拔補諸生。文詞詩古,名噪一時。晚結廬江上,披誦無間寒暑,尤喜獎勵後進。卒年八十六。)
懶蠶《同周武夷避亂江南登回瀾磯》:同周武夷避亂江南,登上江南對岸的回瀾磯。來到這裡遠離江北戰亂的江南鄉里,居然感覺一下子天朗氣清起來。感覺隔江民風淳樸鄉人親切的江南言語。來到蒼茫的江南天地,而借
此投鞭擊水,清洗沖蕩汙人張獻忠寇小潮在障扇上的汙塵。回瀾磯上的采藥老僧聽說已經圓寂涅槃了。老僧題
寫的回瀾磯岩石上的詩詞痕跡還未銷毀泯滅。知道得道高僧您經常在此登臨回瀾磯,而對國家戰亂,山河破碎,舉目遠望,盡多流連憑弔古人而感慨詩賦,來分給落紙雲煙的滿紙空文的虛幻春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