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叁頁(柒拾玖)

(2024-07-23 10:38:28)

頁(

    三頁人到中年時,突然有一天意識到:我從哪裡來,我從哪裡去。這麼多年苟活於世,只知道我從城郊農村檀樹鄉的一個生產隊(自然村)而來,至於八代以上到處出自哪裡。很多年很多年以後,原生產隊要拆遷,於是就涉及遷老祖墳。過去農村裡老祖墳,就是一代一代的祖先過世以後就集中起來,依次按各房大小的方位埋在一個地勢較高的地方,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小土包子,農村裡就稱其為“老山”。一般來說,祖墳地是要請風水先生測算風水,因為關乎一個家族的興盛發達。這遷墳怎麼遷是有規矩的。地方政府會根據生產隊祖上從哪個附近鄉鎮遷來,就在原先鄉鎮祖上的老祖墳地擴大面積,以供遷過來祖宗骨灰盒埋葬。首先生產隊遷墳時,搞來幾個大鐵鍋,準備幾壺柴油,挖開酸腐的棺木,取出腐爛的屍骨,放在鍋裡用柴油燒成骨灰,然後裝入骨灰盒裡,並用紅布包裹好,上面編上字型大小分辨某房某上人。檀樹老家老祖墳是遷往紅廟祖先老山裡,這個地名應該叫將軍廟。三頁因為研究宗譜,正好樹立祖宗八代大碑名諱時,派上了用途。這可能就是三頁為老祖宗所做的唯一的貢獻吧,否則的話碑根本刻不起來。也許講迷信的話,幾天後兒子上海外語大學全日制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就下來。這也怪,兒子考了好幾次都沒考上,這一回真是老祖宗顯靈保佑了。也正好心裡暗暗與大長腿較勁,因為群裡她曾炫耀女兒同治大學土木工程研究生,這把三頁刺激的,難道自己文不能測字、武不能當地,就連下代也一門不門嗎?沒想到後來兒子獲得全市優秀碩士生,公派留學讀雙碩士,而且其間順便還讀了個里昂三大文憑回來,變可比原來的曲阜師大的文憑性價比高多了。這可能就是老祖宗在保佑吧。

    實際上,三頁在研究家譜的過程裡,得知,我們檀樹這一支的源頭是來自始遷祖倉頭發源地,再遷至紅廟鄉,最後遷至檀樹鄉。始祖或者一世祖,或許叫始遷祖。來自河北滄州,原先就處在山東渤海灣區域內。始遷祖應該是兄弟四個。兄弟四人隨宋南渡,其中老大渤海刺史與老二鎮海都督,伴駕宋高宗趙構一路南渡遷徙,老大老二最終定居士濡北。三頁的始遷祖就是老大。先是隱居石澗草鞋嶺,就是現在的海平山莊內。後從太平遷至倉頭,據說太平的大王莊曾有祖先的《月當樓》,因為那裡離倉頭不遠,也曾三頁的祖上有人定居在那裡。倉頭這才成為始遷祖的定居地,但是始遷祖三四代都埋葬在草鞋嶺,因為始遷祖為躲避金兵而隱藏在草鞋嶺,曾有金雞鳳鳥出沒,是為埋葬祖先的風水寶地。但幾代後祖上就埋葬倉頭村的老祖墳地,因為老祖墳是處在一片楓林之中,就稱為“楓林祖塋”。倉頭在宋代就叫黃金城,簡稱“金城”,因此有黃金庵、黃金廟、黃金墩、黃金塔等名。過去有“金城十景”,古代用詩作了“金城十詠”,是三頁的十三應麟公所寫。其中有《楓林宿鸛》,大概意思就是:“春天茂密楓林的深處景色幽然,一派寧靜,整片楓林翠綠層染,深鎖長長的一片楓林,春風煙霧象輕煙一樣籠罩著千棵樹木。在那高聳入雲的枝頭,老鸛不驚,鳥巢無聲。老鸛帶領著雛鳥棲宿在田野裡高聳入雲的樹梢上。”想必楓林與鸛鳥為那時濡北常見之物,可惜今天的濡北已經見不到如此大片的楓林和數目之多的鸛鳥了。《楓林宿鸛》一詩不僅僅使人們領略了詩人的家鄉——濡北黃金城生活環境的優美,而且為人們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明代無為州生態環境的資料。

    為了尋找“楓林祖塋”,有一年夏天三頁騎行至此楓林,熾熱炎日的光輝照耀著晴朗的天空 ,酷熱的淫威為什麼如此逼人,相煎何及呢?隨便到楓樹林走走,陣陣陰涼之氣迎面逼來。滿目所及,遍是盤屈的樹枝。光影忽隱忽現,變幻不定,眼花繚亂,撲朔迷離,豈能看清?稠密的樹葉一個個有手掌般大,濃密綠蔭遮蔽住烈日的的光線。紫藤的莖葉蔓延伸展,無拘無束地盤旋而上。星羅棋佈的野生花卉,佈局非常巧妙,錯落有致地交織在一起。搖曳的樹枝,折射幽暗的光線,向四面搖晃。搖晃的光線所折射在衣袖上為之變色。茂密的楓林中,清脆悅耳中,清脆悅耳的鳥語與悠曳多情的蟬鳴交雜在一起,互相爭鳴。蟬鳥聲錯綜交雜所產生珠圓玉潤的音韻,時斷時續地回蕩在耳畔。平整如茵的綠草地,來往徜徉其間,會感受到那一份安然閒適。楓樹裸露的粗大樹根,可以坐下來依託憩片刻之所。久坐楓林休息,前面田地稻穀的馨香悠悠撲鼻。稻香陣陣襲來,恍惚看到前面耕種的情形。徜徉徘徊其間,仰望前面田疇裡稻浪,留連不去。眼前的的稻田一覽無遺,一望無際。遠處的群山,綿延相接,遙相映襯,恍若張開雙翼。白雲和彩霞,轉瞬即逝,變幻莫測,清風徐徐,直透胸田。河溝水流裡發出潺潺的聲音,兩手捧之,綠水清澈,沁人心田。回過頭來,突然看到楓林鑽出一對兔子,屈膝蹲坐在青苔碑石間乞食。三頁從兔旁走過,卻並沒有驚嚇到它們。好一會兒,兔子才奔逃向前邊躲藏起來。此刻,心緒閒逸寧靜。世間的紛擾與喧囂都會被撣去。少頃,夕陽西下,傍晚臨近,準備歸去,於是收住腳步向回走。在之後的歲月裡,每每清明或冬至到祖宗祠堂祭祖,總會在祠後楓林中來回踱步,尋思往緒,優遊閒雅,寄託情超,興之所致。常常撫老楓樹上生長的癭瘤,回想自己憔悴的人生,而顧影自憐,長籲短歎。也不知老楓樹林原先生於何年?但它不是野生的,它是前人祖先用新手所植,但是後來的人曾經操縱斧鉞砍伐,轉瞬之間,只剩下一座空地,而變成一個土堆。好在後來人們又重新種植恢復楓林。常想保持此刻楓林安靜的心態,但世事難料,變幻莫定,又哪能重新獲得原來的由衷。衷心感謝同為宗族的人們,共同培育和保護好這片來之不易的楓樹林。楓林裡保存著祖宗的墳墓,讓宗族的人們觀覽時,感覺墳塋保存的特別完好。因為熱愛這片保存完好的楓林,三頁呆了一會兒才怏怏而離去。此時楓林逐漸變黑,月亮已然出現。

    楓樹應該是古代詩人最喜愛的話題之一。唐代詩人杜牧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千百年來膾炙人口。三頁《家譜》有關楓林的詩詞為數也不少,有二房後分十三世祖懶蠶公次無托《秋晚宗祠自適》,其中也有“欲趁楓林怯晚涼”佳句。十六世祖運隆公有《楓塋楓樹二絕》。其一大意為:“茂密的楓樹林,高聳挺立,直播雲霄。盤根錯節,形態各異,突顯出奇異的光彩,希望民間丹青畫工展示絕妙高超的技藝,淋漓盡致地描繪出楓林各式各樣的奇妙姿態。”其二大意是:“經過了十月下旬秋季末期的霜降節氣後,楓樹紅葉層林盡染。陽曆六月白晝最長的夏日,祖塋楓林列成翠色的屏風擋在風前。西北的群山雖說百丈余高,但由於楓林的遮擋,人們一眼望去,竟然幾乎看不見群山的面貌。第一首詩開頭就說“千楓”,說明當時宗族楓林祖地的楓樹數量之多。第二首詩更是令人驚訝,詩見當時濡北地區楓林範圍及林中樹木之高大。楓林乃在祖塋附近,乃在宋代濡北之黃金城內。由此可見,族人喜歡楓林、熱愛楓林,用美妙的詩歌歌頌楓林,實在是一種發自內對家鄉美景的謳歌。而濡北是鸛鳥的生長棲息的地方,由於生態環境的變化,如今恐怕很少見到鸛鳥。由於鸛烏似鶴、亦似鷺,而鶴與鷺的姿態均十分優美,它們都是歷來詩人作品中非常的話題。所以古人把楓林與鸛鳥列為金城的十大景觀,是多麼的妥帖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叁頁(捌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