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叁頁(肆拾玖)

(2024-06-19 17:59:35)

頁(肆拾玖)

三頁從什麼時候從茫然若失的狀態中拯救出來,而開始研究一點自己感興趣的家史什麼的?這裡所說的家史,也即宗族的歷史,也包括本地史志,如乾隆間住在小東門街東後新街的“咬菜居士”汪有典所著《史外》。這是一部從民間秀才角度對前明英烈傳略的整理並評論,並仿《史記》人物評論“太史公曰”為“外史公曰”。也就是說《史外》,可能就為仿《史記》的“外史”。且區別正史的《前明英烈傳》,因為汪有典身在乾隆間,出於政治的避忌,自然不能“前明英烈傳”,而隱晦為《史外》。這可能就是三頁的理解,不知是否準確?當然汪有典為何叫“有典”、“訂頑”、“咬菜居士”,前兩者可能為訂史、據典之意,而後者可能是為食不果腹之清寒秀才之意吧。很多年後,三頁借閱一位何姓名師收藏的汪有典《望古集》,如獲至寶,且花了很長時間整理並附錄相關古文資料。從中可以知道一個完整意義的汪有典。可以這麼說,本地沒有一個人真正意義地從頭至尾研究《史外》與《望古集》,就是本地沒有一個真正研究宋代無為子楊傑《無為集》一樣。如此說來,本地的文史研究從某種意義說,還談不上真正意義的研究者。不過三頁後來接觸到一本曹無為《方六嶽詩詞選譯》以及圖書館沈館長的《米芾與無為》、《盧秋浦文選》(正在修訂版中)。這兩位可能算作真正意義的本地文史研究者。其餘的估計都是東家抄、李家轉的名頭。

古代民間文人大凡締結詩社,輯靈讀稿,得以宗祠修譜中附加刻印,才能詩稿得惟保留下來。如《丁氏宗譜》收錄丁最“西山詩社”詩稿等等,引申到現代的“芝山詩社”及《友聲詠集》。民國有無城十老締結“詩社”,所謂“秋浦文章六嶽詩”之稱譽等。崇禎八大家締結詩盟,輯錄《崇禎八家詩》,三頁十四世祖孟蓮公就位列“崇禎八大家”之一,並留下《月當樓詩稿》於世,並與十三世祖步騧公《懶蠶居士遺稿》收錄於《四庫全書禁毀集》中,終於在故宮博物院中被發掘。三頁有幸複印並經過多年努力而詮釋了下來。其實三頁這麼多年來,通過各種手段收錄了地方古人詩集,如濡北朱氏《文嘻堂集》等、李鴻章幕僚方六嶽《嶺南小集》等等。在偌大的本域,有誰像三頁這樣默默無聞,不計時間,不計名利地挖掘整理地方誌及文集、詩集、史籍等。也許三頁在考場上永遠就是一個失敗者,但是在地方文籍的整理與研究中,還是涉獵廣博並研究頗深的。其實在校注並詮譯《懶蠶居士遺稿》中,還在其他文集中收錄了相關詩稿。如晚年結廬江上的文詞詩古、名噪一時的陳廷樂的《挽步騧先生八首,至雙泉山前後先生題壁,始成此詩並序(錄六)》,其序中揭示步騧公逝于順治七年六月初二已時,即1650年仲夏630日上午9-11點間。

序中言:先是同在志趣相投者締造詩社,牽連江南文字訟而遭到無妄之災。及步騧先生過世後,當朝志趣相投文人所締結的文社團體,遭受的厄運都相繼如此。陳廷樂不能親自前往悼唁,可謂是為拯救頹馬之勢,鬍鬚枯索,心血廢盡,直到同年八月盡數事情稍有緩解,才開始謝絕繁雜事務,抽出時間前往祭拜。途徑無為州雙泉山憩息踢,目睹步騧先生在寺前後壁題詩《詩書雙泉山庵,春暮出門作》、《雙泉寺聽泉》及《別雙泉半山庵》,讀者淒涼悲傷,愴然淚下。遙想此前曾經相約避藏形跡於此雙泉山寺,一同修訂詩歌文藉,作為名山勝景的文人逸事,豈意會在人亡政息、物是人非?又在此見到同為詩社的黃仝公開的那個酒館,人見景物而哀傷舊友,遙遠的如隔山河、天高雲淡。感慨回憶步騧先生生平事這,約略估計拘詩數首。把書寫拘詩交給其阿郎步騧公靈堂哭念祭奠,或者能博得逝者靈魂的一點慰藉。步騧公遺留下數秩《懶蠶居士遺稿》,年終時曾囑咐我輩修改定稿,阿郎應當另行抄錄詩稿副本交給我輩閱讀品評且作詩序。其原詩稿應當收藏於笥篋中,免遭文字訟牽連,不可向外洩露。《懶蠶居士遺稿》既已修訂,然後收錄我輩題寫的序文,序文的意旨正如詩中所寫,自此詩集出片,成就千秋功業。昔唐代詩人劉眘虛曾以詩代書,囑友人汪氏搜救詩友孟浩然遺文,被與同裡譚元春形成“竟陵派”的鐘伯敬稱為文人詩友之間第一要緊事情。如今,步騧公全部詩稿還沒有完全雕版刻印,做為先生生前文友,又能為之奈何?人生在世就要像孫仲謀一樣用心讀書與修養德行,顯揚先生的遺志亦在後繼阿郎了,夫使父輩遺留下的書稿詩集流傳于世,金鑾殿上一女子都足以落落大方、大家風範。堂堂挺立的步騧夫子犬子,又何以退避三舍呢?因此書寫數語囑咐阿郎並宣讀于先生靈堂前。靈堂前先生遺像上明明穆穆和藹之態,仿佛先生的靈魂沒與我們相隔,又如何能喊起先生而詢問!真令人悲傷啊!文壇的流風塵俗向來皆如此,哪裡能詩歌流派“風雅頌,賦比興”的高雅趨向?在當今文壇詩歌界的塵俗環境,讓步騧先生難以突起,先生唯以在詩歌飲吟中品詠出詩歌高雅的意旨與情致。

是誰與先生一同盟約隱居名山雙泉山,寄情於山水之間從此進行詩歌創作?是我曾邀請先生在鄉里締結詩社成為盟友。此刻站在雙泉寺前後牆壁的先生題詩處,唯有一邊吟誦題詩,一邊傷感哀痛。步騧公過世沒過幾日,生前與志趣相投的文人所結成的詩社就遭受了不白奇冤。先生所遭遇的禍患,就如同始終不忍丟棄的前朝古物,寧願田資用盡而無衣無食的秦士。步騧公如同不慕榮利、奇偉高蹈的謀士魯仲連,替人排難解紛,隱居不願做官,而堅持寧死而不受強敵屈辱的氣節、情操,為明朝將崩而異常悲憤,為時局堪憂而心急如焚,而無比哀歎古代交賢納士之風。此刻想到隱逝遠遁、一去不返的步騧公,就好像看到昨天所發生的事。為步騧公扣擊進行宮門、申訴同為文社訟案之不白冤屈,必將是我陳廷樂為最先者。

憂愁傷感與飲酒作樂都必須共同承受,相互招喚尋覓文人知憶,定當是步騧公你與我陳廷樂兄弟而非他人。步騧公每每縱酒行飲,狂放不羈、恣肆無忌地爭辯時事。酒過三巡酩酊大醉之後,複又放浪形骸、高聲歌吟。步騧公就象晉朝狂士“竹林七賢”之嵇康與劉伶一樣,多奇聯妙對之詩歌佳作。此刻,江上明月依然如故,悠悠往事,無盡思念與步騧公過去相處的歲月。今宵趁著醉意,又能換作與誰重續舊情而回顧往日?在哪晨才能使步騧公參破紅塵、洞過禪理,向來如此生於學術的文藝薈萃之處,人生原本就是一場空。雖然客藉在城市作為府衙小令,卻不妨礙留下遍訪水雲山川的文人遺跡。逃避亂世隱居鄉里,避免和外界接觸,可是卻又難以宏偉塵俗之心,進而從此遠遊天下而徹底隱居世外。如果到了來世,我陳廷樂還要與步騧公保持延續前世的文友緣份。但願在閱讀近在咫尺意境深遠的《懶蠶居士遺稿》中與步騧公再次相見。

想到步騧公心境闊大,卻于生平處處遭遇坎坷,出家成為僧侶信徒。作為卓越不凡的詩歌文人,豈會忌諱到世俗之人的看法。步騧公以出眾詩歌才華著稱,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充分顯示事物的本質,曾經是恃才放達、不拘小節的知名詩人。但時移勢易,事過境遷,早已成為過去。如今與步騧公同在的詩社,已有新的領袖,後世賢才的重新湧現,也是新舊更替的自然趨勢。作為性格直、才華出眾的詩歌知友,基本都會相互欣賞與尊重敬仰。遙想步騧公晚年,捲曲連鬢鬍鬚,剖是詩歌醉酒,旅浪形骸,狂放不羈。步騧公晚年,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酣暢河流地寄託於詩歌書畫的筆墨行跡裡,所遺留下的《懶蠶居士遺稿》,讓後世之人在音讀詩篇的文采神韻中,懷念惦記前輩知名詩人的風采神儀。

想到步騧公童心不泯,經常必出小孩一樣的童真微笑。宛如尾孫就近在眼前。步騧公憨態可掬的鬍鬚和眉毛樣子,仿佛經常在夢裡出現。每每與步騧公飲酒和詩,縱論古今天下詩歌文章,饒有興致,慷慨激昂。推杯問樽,舉杯相敬,行吟唱和,回憶往昔文人間詩歌吟詠的風流韻事。步騧公實國之傑、文壇翹楚,才華出眾,詩歌群賢推崇倍至,確定了崇高的地位。超凡趙俗的詩歌才華,是凡事間應付世事應酬詩歌之作罕可相比,今日為弔唁而路過與步騧公生前一同寄居的雙泉山寺,何止像晉羊曇感舊興悲哭悼舅謝安一閪,醉後沿路唱樂誤至西州門,發覺後傷感不已,慟器面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