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课例》听课心得
(2016-10-14 11:07:42)观看《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课例》听课心得
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于2014年12月8日在深圳大学举行。活动内容包括全国中小学音乐优秀课例现场教学展示、交流研讨及专家点评等。我利用假期时间,在网上观看了部分课例的视频。感受到参赛音乐课整个教学改革意识增强,课型特色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通过观看课例视频,我收获如下:
第一、教师的音乐基本功
在优质课中,教师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参赛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例如:《赶圩归来阿哩哩》是山东省济南市的王晓老师上的一节非常规的唱歌课,也是这21节课里最吸引我的一节课。王老师声情并茂,引导贴切自然又不失风趣幽默,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巨大热忱。学生在老师情境性的引导下将歌曲进行改编演唱。歌曲的改编力求表现歌曲的彝族音乐风格特色和歌曲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特点,改变歌词、改变速度、改变节奏。歌曲改编时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加入了学生较为熟悉和喜欢的摇滚风,激发了学生的创编和表现激情。另外,老师课堂驾驭能力和演奏演唱基本功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师生激情演唱中完美结束,获得观摩老师们的热烈掌声。这堂课为我们的音乐教学和编创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还有《打枣》中老师的唢呐演奏、《美丽的夏牧场》中老师的范唱水平都显示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可见教师的艺术魅力,可以影响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甚至是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第二 、备课方面
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规律和艺术规律。教师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学法。观看课例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参赛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尤为突出,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更体现了教师的优秀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可见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作了充分估计,并对各种状态预设了积极的应对,所以才有课堂上的临乱不惊,精彩迭出。
第三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我观看的几节课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教案制作、歌谱制作新颖、在学生聆听同时,用图谱展示音乐,给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音乐。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
第四、注重音乐体验。
“认知是伴随体验出现,认知是为了更好的体验,体验是检验认知的标准”,教师注意从学生出发,重视音乐体验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小乐器以及音乐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这一点也与我课题研究的方向相吻合。
观看的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去学习、借鉴。我要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从中提升自己的认识与教学水平,不断加强自身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吸取其中的精华,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