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唱腔联奏》教学反思

(2016-08-20 17:14:52)

《京剧唱腔联奏》教学反思

               邯郸市复兴区前进小学  宋海霞

    音乐欣赏活动是学生敏锐感受音乐活动和理性认识音乐意义的心理历程。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为实现这一历程而提供适宜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和体悟音乐的过程。京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遥远和陌生,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欣赏课的有效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明确本节音乐欣赏课的学习目标,是吸引学生了解京剧,熟悉京剧,进而尝试走进京剧。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  激发兴趣。

充分利用本校获奖节目《嬉戏》及其道具“京剧手偶”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审美体验和知识的提升。这个舞蹈节目表演的同学就在自己身边,“京剧手偶”的道具栩栩如生,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好奇心,大家都跃跃欲试。有的要模仿舞蹈动作走台步;有的要给京剧手偶分分行当;还有的想拿起手偶表演。很自然的导入京剧行当的知识讲解和乐曲欣赏的内容。

二、  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应用于音乐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学课件中穿插生旦净丑的人物形象和京剧经典片段,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京剧,课后拓展微课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走进京剧。课后拓展的微课视频中,我综合了课上涉及到了相关视频和京剧片段,其中有:舞蹈《嬉戏》、梅派《苏三起解》片段、荀派《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歌曲《说唱脸谱》、武戏《三岔口》片段以及唢呐演奏视频。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对音乐的个性化学习。

三、  学生的亲身参与。

在学习每一个京剧行当的时候都设计了学生的参与体验活动,把单纯的听,变成全方位的参与其中。学走生角台步感受唱腔特点;学唱梅派《苏三起解》,熟悉京剧唱腔;跟唱《说唱脸谱》了解大花脸;观看风趣的武生和武丑的《三岔口》表演,感受丑角的风趣幽默。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对京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  问题驱动,完成学习目标。

    本课中把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放在最后,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测,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猜是由什么乐器演奏?

分别模拟了那几个行当的唱腔,并说出顺序。有了前面大量的信息积累,我想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就非常简单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很乐于去听辨旋律,并对苏三起解的旋律印象深刻。最后,请学生结合乐曲自主编排动作表演,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五、  不足之处:

1、    本节课中拓展内容较多,课堂容量过大,可以分成2课时进行。

2、    可以尝试将微课视频结合课前学习任务单放到课前发布,尝试音乐翻转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