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腔联奏》教学反思
(2016-08-20 17:14:52)《京剧唱腔联奏》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明确本节音乐欣赏课的学习目标,是吸引学生了解京剧,熟悉京剧,进而尝试走进京剧。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
充分利用本校获奖节目《嬉戏》及其道具“京剧手偶”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审美体验和知识的提升。这个舞蹈节目表演的同学就在自己身边,“京剧手偶”的道具栩栩如生,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好奇心,大家都跃跃欲试。有的要模仿舞蹈动作走台步;有的要给京剧手偶分分行当;还有的想拿起手偶表演。很自然的导入京剧行当的知识讲解和乐曲欣赏的内容。
二、
课堂教学中教学课件中穿插生旦净丑的人物形象和京剧经典片段,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京剧,课后拓展微课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走进京剧。课后拓展的微课视频中,我综合了课上涉及到了相关视频和京剧片段,其中有:舞蹈《嬉戏》、梅派《苏三起解》片段、荀派《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歌曲《说唱脸谱》、武戏《三岔口》片段以及唢呐演奏视频。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对音乐的个性化学习。
三、
在学习每一个京剧行当的时候都设计了学生的参与体验活动,把单纯的听,变成全方位的参与其中。学走生角台步感受唱腔特点;学唱梅派《苏三起解》,熟悉京剧唱腔;跟唱《说唱脸谱》了解大花脸;观看风趣的武生和武丑的《三岔口》表演,感受丑角的风趣幽默。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对京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
分别模拟了那几个行当的唱腔,并说出顺序。有了前面大量的信息积累,我想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就非常简单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很乐于去听辨旋律,并对苏三起解的旋律印象深刻。最后,请学生结合乐曲自主编排动作表演,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五、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