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5综合性学习学生汇报2
(2022-05-25 16:18:32)分类: 教育教学 |
奇妙的汉字
小组组长:吴灿灿
组长: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今天我们小组就向大家介绍几种有趣的汉字现象。
1.歇后语(赵梓涵、刘幸予2人)
赵梓涵: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歇后语吗?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刘幸予:比如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赵梓涵:那我们和同学们玩一个歇后语的游戏吧。
屏幕左边是歇后语的前半截,屏幕的右边是歇后语的后半截,你能找到正确的连起来吗?
刘幸予递话筒,赵梓涵读前半句。
第一组:
1、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3、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4、猪鼻子插大葱——装相(象)
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第二组:6、飞机上拉肚子——一泻千里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8、关公门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9、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10、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第三组:11、飞机上抬头望——天外有天
1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3、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14、风马牛——不相及
15、狗拿(捉)耗子——多管闲事
赵梓涵:同学们真棒,你们看,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这种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在歇后语中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2、对联(吴雨晨、徐文登、赵毅、代明旭)
吴雨晨:两行真意趣,一字小乾坤。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有趣的汉语现象是对联。对联也称对偶、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最早源于古代的桃符。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关于桃符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
徐文登:很久以前,东海有一座度朔山,那里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让周围的鬼怪都害怕极了。于是,后世的人们就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后来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吴雨晨:春节写春联贴春联的传统由来已久,但是大家知道历史上第一幅有史可查的春联是什么吗?那就是来自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这幅桃符春联。上联是,新年纳余庆,下联是嘉节号长春。这幅春联的大意是新的一年要珍藏着祖先留给子孙的福运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实在是好联,好联。就这样,在孟昶的笔下就诞生了历史上的第一幅春联。我们还搜集了好几副有趣的春联,我读上联,你们读下联好吗?
1.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2.天和人和全家和,多财多喜庆多
3.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4.白雪抚人片片醉,红梅舒枝点点春
5.春风春雨风调雨顺,爱国爱民国泰民安
相传解缙、祝枝山、唐伯虎、纪晓岚都是对对子的高手。看他们来了。
赵毅:素闻祝枝山祝先生才高八斗,在下徐子健,想同你切磋切磋啊。
代明旭:过奖过奖。
赵毅:玩一下嘛,不过如果你对不上的话,不要怪我发脾气呀!
我出对了啊。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易,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代明旭: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豪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小人!
赵毅:好工整啊!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童可笑可笑。
代明旭:棋盘里,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赵毅: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
代明旭: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赵毅:这这这……,你出上联,我对下联。
代明旭:三塔寺前三座塔。
赵毅:哈哈,这有何难,听我的。五台山上五层台。
代明旭:诶诶,还没完,我能加字。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赵毅:五台山上五层台,台台台台^
代明旭:哈哈,我有三座塔,你有五层台,"抬"不动了吧?(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吴雨晨:感谢两位同学的表演。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我们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3.宝塔诗(胡心怡、李伊人)
胡心怡:看完有趣的楹联文化,该我们请大家喝喝茶了。诗里藏宝塔,写的都是茶,你知道是哪首诗吗?
我们要从唐朝一场饯别宴谈起。公元829年春,唐代都城长安的兴化池边,大诗人元稹为好朋友白居易调任洛阳设宴送别。大家边喝边聊,离情依依。酒兴正酣时,有人提议,在场的每人写一首宝塔诗纪念这次聚会。元稹提笔落字,写就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宝塔茶诗,也叫《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大家看,这首诗的一共七句,第一句一个字,后面每一句,都比上一句多出两个字,就好像小时候用积木搭出来的宝塔,所以叫作宝塔茶诗。这种诗形式新颖,形象有趣,让人过目不忘。
李伊人:我们还搜集了几首有趣的宝塔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泉。色净,苔鲜。石上激,云中悬。津流竹树,脉乱山川。
扣玉千声应,含风百道连。太液并归池上,云阳旧出宫边。
北陵井深凿不到,我欲添泪作潺湲。
2.雪。花片,玉屑。结阴风,凝暮节。高岭虚晶,平原广洁。
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
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
胡心怡: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作家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创作过像宝塔诗,显得新颖别致。总而言之,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场合的确发挥了无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
吴灿灿:
从诙谐的歇后语,到有趣的对联,优美的宝塔诗,汉语言还有很多有趣的艺术形式,就像一座瑰丽无比的大迷宫等着同学们去探索。我们小组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后一篇:20220527课题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