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0525综合性学习单元学生汇报

(2022-05-25 16:16:06)
分类: 教育教学
汉字的起源
小组组长:胡诗琪
胡诗琪:五千多年前,一幅幅图画出现在黎明的曙光中。大自然中处处流动的线条美,打开了中国人感知世界的能力。图画赋予汉字神奇的力量。林——水——鱼——马——火——人。这些古老的符号,记载着中国的历史,传承着华夏的文明。汉字记录在兽骨、金属、石头、竹简与纸帛上,记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汉字从容一展,就展开了中国的容颜,用毛笔,用篆刻,一笔下来就书写了许多含义。它演变着,历经千年的时间。汉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印记,汉字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今天就请大家跟随我们小组的脚步,一起探寻汉字的起源。
1.结绳记事(吴俊丞、任叶)
吴俊丞: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通过口口相传传递信息,但是说出的话没有办法保存,很快就被忘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结绳记事闪亮登场啦。结绳记事是什么东东?原来,这是古人发明的一种记事神器。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发生过的事情。比如,打一个小结就代表发生了一件小事。打一个大结就代表发生了一件大事。今天我打了一件猎物,我来系一个大结。今天我打了两只猎物,我就来系两个大结。
除了打不同个数的结,不同大小的结,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绳结来表示不同的意义。是不是很神奇?(任叶打结,小结,大结,彩色的结)
吴俊丞:在人类的智慧还不足以发明文字,但是又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记录时,介于文字和语言之间的结绳记事法就应运而生。这就是最早的文字起源,结绳记事。但是这种记事方法也有缺点。时间久了,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绳结,完全不记得谁是谁了?而且风一吹,太阳晒,绳结啪啪全断了,真让人脑壳疼。

2.仓颉造字(聂凯瑞)
聂凯瑞:这种办法真的太麻烦了。
胡诗琪:你是谁啊?
聂凯瑞:我啊?我可是鼎鼎大名的黄帝的史官,仓颉。一开始,我们部落的首领也让我用结绳来记录部落财产,但我们的部落首领实在太厉害了,部落的财产越来越多,牲畜一会被大家吃掉,一会又被野兽咬死,用这种结绳记事简直太麻烦太累了。有一天,我闲着没事,用小石子刻下了集的样子。大概是我的画的非常好,部落里的人,都认出了这是鸡,这可启发了我,于是我又创造了更多记录动物的图像。为了方便记录,我只用简单的笔画记录它们比较突出的特征。这种符号刻在石头上,容易保存,又方便辨认,他们就是最初的文字。
胡诗琪:原来图画就是文字的开山鼻祖。可是这种图画也有缺点,如果要画大批量的东西,石壁上就画不下了,比如一横表示1,两横表示2,很容易,那十百千万呢?怕是画到胡子白了也画不完吧。不过方法总比困难多。真正的文字,甲骨文出现了。


3.甲骨文(候沛霖、方艺然、任叶)
候沛霖:我是一片甲骨,我的身上刻着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任叶:我出生在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朝的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这里变成一片废墟。后人也叫这里地方“殷墟”。
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在田间劳动时,发现了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我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我们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商,将小的龙骨丢掉了。药铺将我们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
任叶:直到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身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刻痕是一种比篆书还要更早的文字。
候: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我国学术领域还多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
任叶:经过长达十年的考古发掘,不仅先后发现了我的兄弟姐妹们总计24900多片,还发现了商代后期的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贵的铜器玉器和陶器。
候:随着后续工作的展开,不仅发现了更多的甲骨文,对这些甲骨文的解读释义也更进一步。

方艺然: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小游戏,请大家猜猜看,这些甲骨文都是什么字?王皓递话筒。
方艺然:我来揭晓正确答案:第一个字是火。这个字是鱼。第三题提示:他们都是动物,这些动物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仔细观察他们的特征。
他们是鼠 、牛、 虎、兔、鼠、牛 、虎 、兔、猴 、鸡 、狗 、猪
(任叶:送小礼品)
胡诗琪:甲骨文作为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如今甲骨学已经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有500多人,它对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都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同学也能成为研究甲骨学的专家,让甲骨文被更多的人认识。









4.汉字的演变(吴俊丞、胡宇轩、聂凯瑞、方艺然、朱梦涵)
胡诗琪:甲骨文诞生后,汉字开始正式成为一种真正的文字符号,开始了漫长的演变历史。下面就有请我们小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汉字的演变。
吴俊丞:金文,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任叶:小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 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所以,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这种文字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聂凯瑞:隶书,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胡宇轩:楷书,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笔画更加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图上的这个人叫做钟繇,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相传他就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楷书鼻祖”。
方艺然:草书,一种特定的字体, 形成于 ,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但是因为草书字形太简单,所以容易混淆。关于草书,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不精通。同行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意。一天,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字非常潦草,写了满纸。他当即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他所写的字询问张丞相念什么字。张丞相反复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朱梦涵:行书,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字体,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胡诗琪:从最初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汉字变得越来越方正,笔画也越来越少,字的形体结构越来越美观,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显得更加简洁美观。
中国的漫长演变,展现了中国的华夏子孙的聪明的头脑,身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为悠久的汉字历史,丰饶的汉字文化而骄傲自豪!同学们,就让我们从写好规范字开始,做一个汉字文化的传承人。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