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服务,是事业也是产业
(2022-05-24 17:14:03)中共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培育发展银发经济。加强规划引导,编制老龄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培育老龄产业新业态。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产业发展。按照城市空间结构和各区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老龄产业。
“银发经济”即老龄产业,是指伴随社会老龄化而产生、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产业,既包括衣、食、住、行、用的实物消费,也包括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家政服务、养老金融等服务消费,还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新型消费,以及科技赋能下的智慧产品和服务,居家和公共场所适老化改造等,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多数领域,内容丰富、产业链长。
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与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矛盾,呼唤加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老龄产业。北京老龄服务市场体量巨大,消费总需求在千亿元以上,这意味着有巨大的服务机会、消费机会和产业发展的机会。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不仅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具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老龄产业还能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政府和全社会都应予以高度重视。
政府要发挥推进老龄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保基本、促普惠,加强监管,把控方向,促进老龄产业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老龄产业需要提供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要构建综合性政策体系,包括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协同推进老龄服务业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引导社会参与,为广大老年人群体提供更丰富的多元化、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意见》提出,推动适老产业发展。制定完善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和规范养老地产良性发展。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力度,支持老年产品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创新,满足老年人高品质生活服务需求。鼓励企业设立线上线下融合、为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大力发展养老相关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首都北京的基本市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龄服务既是关系人民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良心产业。加快推进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优质养老服务,也能够成为保障民生、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