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肌张力高(4

(2025-10-26 10:08:02)
标签:

健康

医药

文化

分类: 医药
肌张力高

五、治疗

肌张力高的治疗核心是 “病因治疗 + 对症干预” 结合 ,需根据患者的病因(如中风、脑瘫、帕金森病)、肌张力增高程度及功能影响,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手段涵盖药物、康复、物理因子、手术等多个维度,且需长期坚持。

一)治疗核心原则

1、先治病因:明确肌张力高的根本原因(如中风需先改善脑循环、帕金森病需控制多巴胺水平),病因控制后,肌张力增高可能随之缓解。

2、对症优先:若病因无法根治(如脑瘫后遗症),则以 “缓解痉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为核心,优先选择安全、微创的治疗方式。

3、个体化方案:儿童(如脑瘫)与成人(如中风)、轻度与重度肌张力高的治疗方案差异极大,需由医生评估后制定。

二)主流治疗方法(按干预强度排序)

1. 基础治疗:康复训练(见前)

2. 物理因子治疗(辅助缓解痉挛,常与康复结合)

通过物理手段刺激肌肉或神经,降低肌张力,常用方法包括:

低频电刺激:如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通过低频电流刺激拮抗肌(与痉挛肌功能相反的肌肉),抑制痉挛肌活性,缓解僵硬。

热疗:如温水浴、红外线照射,通过温热作用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适用于轻度肌张力高)。

冷疗:短期冷敷(如冰袋外敷痉挛肌肉,每次5-10 分钟),可暂时抑制神经传导,快速缓解急性痉挛(如训练后肌肉紧张)。

超声波治疗: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松解肌肉粘连、改善组织弹性,适用于长期肌张力高导致的肌肉纤维化。

3. 药物治疗(对症控制,需医生处方)

当康复 + 物理治疗效果不佳,或肌张力高严重影响功能时,需使用药物干预,主要分为 “口服药物” 和 “局部注射药物” 两类:

口服药物:常用药物巴氯芬、替扎尼定、地西泮。适用于全身多处肌张力高(如脑瘫、脊髓损伤)。用药后可能出现嗜睡、头晕、乏力等副作用,需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避免突然停药(可能反跳性痉挛)。

局部注射药物:常用药物A 型肉毒毒素(如保妥适)。适用于局部单一肌肉或肌群痉挛(如手指屈曲、足下垂)。效果持续 3-6 个月,需重复注射;注射部位需精准(避免损伤神经),由专业医生操作。

其他(少见):常用药物有苯海索(安坦。)适用于帕金森病伴发的肌张力高(锥体外系型),主要针对 “铅管样 / 齿轮样” 增高,可能有口干、视力模糊副作用。

4. 手术治疗(最后选择,适用于重度、保守治疗无效者)

仅当肌张力高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如关节畸形)、导致剧烈疼痛,或保守治疗(康复 + 药物)完全无效时,才考虑手术,常用术式包括: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主要用于脑瘫患儿,通过切断部分过度兴奋的脊神经后根,降低脊髓反射兴奋性,从根源缓解全身或下肢痉挛。

肌腱延长术/ 切断术:适用于长期痉挛导致肌腱挛缩(如跟腱挛缩引发足下垂),通过手术延长或切断挛缩的肌腱,恢复关节活动度。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适用于帕金森病伴严重肌张力高(药物效果减退者),通过在大脑特定核团(如苍白球)植入电极,发放电刺激调节神经活动,缓解痉挛。

注:手术有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证,术后仍需长期康复训练维持效果。

三)关键注意事项(避免治疗误区)

1、禁止自行用药:所有治疗药物(尤其是口服抗痉挛药、肉毒毒素)均为处方药,自行使用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如呼吸抑制、肌肉无力)。

2、康复需长期坚持:肌张力高的缓解是缓慢过程,康复训练需每日进行(每次 20-30 分钟,2-3/ 天),短期内难以见效,需避免半途而废。

3、定期复查调整方案:治疗过程中需每 1-3 个月复查,医生根据肌张力变化、功能改善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康复计划或治疗方式(如是否需要肉毒毒素注射)。

4、关注并发症预防:长期肌张力高易导致关节挛缩、压疮、肌肉萎缩,治疗期间需定期活动关节、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使用矫形器(如足托、腕托)固定关节,预防畸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