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异常诊治》笔记(7
(2022-03-30 19:51:04)
标签:
健康教育医药 |
分类: 医药 |
《实用心理异常诊断及其矫治》读书笔记
一、感知障碍:
感觉和知觉(两者合称为感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是人最基心理过程。一个目闭耳塞、不能感受外部刺激的人,是谈不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所谓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则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其各种属性在人脑中经过综合,借助于以往经验所形成的一种整体印象。
感知受许多因素影响。个体感知的性质和强度,不但与客观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有关,也与个体的生理、心理状态有关。众所周知,个体感觉器官功能较差或感觉信息输入、整合的神经通路有病变时,都会影响感知过程。感知的条件、背景、个体以往的经验、对感知对象意义的理解、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及人格特征都能显著影响感知过程。
感知发生异常变化或明显失常时,统称为感知障碍。正常人由于上述的生理心理原因可出现各种感知障碍,甚至出现明显感知错误,这是不奇怪的。但一般说来,感觉障碍减退、消失或感觉过敏,常是一些疾病的症状,尤以神经系统疾病多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时,四肢末端有手套袜子型的感觉障碍。横贯性脊髓炎有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消失的表现就是明显的例子。知觉障碍主要为错觉、幻觉和知觉综合障碍,是常见的心理现象。这类知觉障碍对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有很大影响,可引起惊恐、拒食、出走、自杀或伤人。其形成原因除了某些心理异常外,常见于感染中毒性精神病、癫痫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1、感觉增强/过敏(hypersensitivity):轻刺激,重反应。多见于癔症、应急状态。
2、感觉减退:重刺激,轻反应。(首先要排除神经系统是否有器质性问题?能排除就是癔症。)
3、感觉倒错:偶见于癔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4、内感性不适:无躯体症状和表现,物理检查无异常,但仍然感到不舒服。多由于心理压力、遭受打击、心理矛盾、心理躯体过劳等所致。
知觉障碍表现在几方面,错觉、幻觉。
5、错觉(illusion):歪曲的知觉。因生理和心理因素所致,主体部分正确,而个别属性错误。如黄昏的时候等待恋人(迟到30分钟-1小时)的到来,焦虑、错认人。
6、幻觉:虚幻的知觉。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类分为真性幻觉:来源于本体以外,存在于客观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获得。 假性幻觉:仅见于分裂症,不投射于客观空间,不是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如听到大脑或牙齿里有人在骂他。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类为,功能性幻觉:一种与现实刺激伴随出现的幻觉。当某一感觉分析器受到刺激处于机能活动状态时,该感觉器官便出现幻觉。比如一听到自来水声,就同时能听到有人在骂他,随着放水声停止骂声也消失。(听觉A——幻听A’)。现实刺激引起的知觉与幻觉同时被感知,两者并不融合,前者也没有受到歪曲,此点可与错觉区别。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另一为反射性幻觉。亦即某一感觉分析器受到刺激而处于机能活动状态时在另一感觉分析器出现的幻觉。如听到开门声的同时看见有人站在她面前。(听觉A——幻视B )——反射性幻视。听到广播的声音,眼前便出现人像——反射性幻视。思维鸣响和心因性幻觉。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分裂症。
再一现象为心因性幻觉: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仅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
7、感知综合障碍
常见有以下几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