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14)

(2009-03-05 00:43:49)
标签:

随感

杂记

顺风

媒介

视野

文化

分类: 顺风杂谈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14)

文/顺风

    ——所谓“环境”其实是指一种生产“变化”的机制、力量,“环境”就是一个“变化源”,就是“一切新旧变化的总和”;

    ——“传播”在本质上是一个宏观、有机、实在而且混沌的整体,传统的“传播”却企图区分出其中不同的“器官”;

    ——“洞见”来自思考,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通过强化人类的思考力来第一次展示那些隐藏着的事实;

    ——要想接近“未来”,首先必须痛苦地从“现实”出走;

    ——“艺术”源于感知,所以说“艺术”是反映媒介变革的“温度计”;

    ——现代人对“社会”的感知越来越清晰,这终于让他们意识到了“未来媒介”的侵入;

    ——“朗读”这一形式最有利于说明“口头语言”相对“书面语言”的优势,“流行音乐”的兴起是同样的一个典型形式;

    ——整体性地感知世界,这是人类最宝贵的天赋之一,也是“电脑”硬件下一步进化最大的障碍;

    ——如何顺利迎接新的传播时代,这要求人类在社会转型的不同路径上作出选择,其后果要么是步入长期的知识黑暗,要么是一片光明;

    ——“电影”向观众展示的除了情节,还包括一种传播机械的运动;

    ——语言是“思维”的媒介,“思维”也可成为“思维”的媒介;

    ——互相=联网和信息技术正在酝酿着“视”、“听”、“嗅”、“触”、“味”等不同知觉的新媒介形式;

    ——那些全球企业、大型财团的得以出现和存续,终归还是拜现有的语言体系所赐;

    ——两个人在目光对视中进行沟通的传播机制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快就将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