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15)

(2009-03-05 08:52:03)
标签:

随感

杂记

顺风

口头语言

媒介

文化

分类: 顺风杂谈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15)

文/顺风

    ——文字和出版让“历史”在现实世界叠加得厚重无比,而新媒介则让这一切变薄、摊平;

    ——学校和教室实际上无非是一类过去历史的容器,强行将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塞入其中“学习”,这不过是一种企求勉强的化合反应的错觉指引下的行动;

    ——传统“教育”的功能是“延续历史”,未来“教育”的功能是“服务生活”;

    ——“节拍”是一种对音乐的技术发明,在原始社会中谁也意识不到“音乐节拍”;

    ——所有过去历史中的发明总体上向着“使人一致”的方向前进,而现在类似“互联网”这样的发明开启了向相反方向的历史进程;

    ——若干年后回头再看,阅读书籍是最原始、最单薄的人际互动;

    ——“印刷术”改变了商品的包装盒,下面“互联网”也将改变商品,这些外表形式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更新的感知;

    ——每次媒介革新都导致一场大脑功能的革新,互联网时代很自然地改变着人类大脑的习惯和作用机制,比如我们不再象书面传播时代那样重视记忆,对此完全无须忧虑;

    ——如果以数据库思维来思考互联网的未来,这很可能是一次错误,因为数据库本质上仍然是具有近代工业革命的历史特征的技术传承;

    ——对互联网来说,真正的关键变革方式往往难以预料却又自然发生,他们总会找到合适的土壤、气候和发展路径;

    ——“虚拟仿真”是互联网的核心未来,在那个虚拟世界中需要实现人类的“大联合”,并且人类需要学习适应新的直觉传播性质的“灵感媒介”;

    ——自16世纪以来,“分类技术”产生了剧烈嬗变,近年的数据库使这一过程走向顶峰的同时也面临自己的结局;

    ——“书面文字”与“口头语言”这两种不同的媒介基础之间存在天然的竞争性,前者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正逐步被削弱;

    ——面对面的虚拟沟通技术一旦流行,会引发一场“口头语言”乃至“肢体语言”的革命,并且引爆无数平民百姓的思维矿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