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SNS(社会化网络)开发、运营、创新纲要30条

(2008-08-24 15:52:35)
标签:

顺风

人性

纲要

大社会

六度空间理论

it

分类: 网络IT随笔

顺风:SNS(社会化网络)开发、运营、创新纲要30条

文/顺风

    1、社会化网络的建设必须遵循“社会”组织运行的一般规律,在个人层面多思考人性,在其他层面多思考网络社会与真实社会的一致性以及差异性;

    2、社会化网络运作的根本对象是“人”及其“人性”;

    3、社会化网络是在个人与社会、小社会之间、小社会与大社会、个人与小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人性中介;

    4、社会化网络的成败在于:社会化网络的目标类型、发展路径、人性化设计、推广方式;

    5、社会化网络运行之道在于遵循社会运行之道,社会的功能天然是综合而复杂,没有所谓的“垂直社会”;

    6、社会化网络的定位必须取自上述第3点划分,现在SNS还不可能无所不包——比如如果侧重于“小社会人群”与“个人”这两个基本对象,则可阶段性忽略宏观“社会”的层面,形成集市的人群广场就意义不大;

    7、社会化网络的两大枢纽:关系和内容;

    8、社会化网络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不同层次的社会功能,在发展初期应该侧重于局部和阶段性功能,如在局限范围内对关系和内容的甄别筛选、对关系和内容的梳理和生产等等,但同时必须向用户提供对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的目的选择;

    9、社会化网络的发展方式,无论一开始是以关系引导侧重交友协同等还是以内容引导侧重沟通研讨等,最终都必须促进两者的平衡和融合;

    10、社会化网络的次级枢纽:目的、任务、状态、空间、工具、行为活动、价值网络,等等;

    11、社会化网络的结构必须结合人性需求的五大层次予以设计开发,从生存、生活、学习、工作、价值实现的各角度入手——当然在发展顺序上可以有所侧重,比如之前中国网民总体特征就突出了娱乐性的社会化网络需求;

    12、社会化网络应该策略性地促进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13、社会化网络运用的发展轨迹:从技术工具,到虚拟平台,到社会空间,到历史文化环境;

    14、社会化网络对关系和内容的筛选和甄别同样区分不同层次,从“个人”到“小社会群体”到“大社会”;

    15、社会化网络目前的发展更侧重于对“个人”之间的人性化操作方面,需要加强对“社会性联系”即“全息关系”的操作,社会化网络最终必须界入和支持、优化人类社会活动;

    16、社会化网络的娱乐路线是取巧之术而非正道,因为人性内在需求的价值绝不仅在娱乐,此外还有更多学习、工作、自我发展的需要——真实的社会既轻松娱乐更残酷功利,社会化网络必须帮助用户更好地参与社会生存和竞争;

    17、社会化网络必须考虑真实社会的泛空间属性,以某个方面的垂直社会维度,比如行业、地域、爱好来组织的社会化网络,都会割裂人性,冲击社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内在要求,社会化网络不应该形成割裂社会的结果;

    18、社会化网络必须考虑到精英与草根、大众与小众、写手与读者等之间的差异,统筹安排对其各自功能服务的满足系统;

    19、社会化网络的竞争之道,不应该放在少数人群或者初始人群,而应直接重视个人化的“人性”;

    20、社会化网络应该形成三到四个以上完全不相关的行业或主题、爱好群体,以平衡基层用户的人性统一性,防范某一群体压制其他群体的生长——须知真实的社会不会出现以一种文化爱好削弱另外一种文化爱好的倾向;

    21、社会化网络对现实而真实的社会文化存量的转换和服务,不失为发展正道——换言之,社会化网络应多思考如何帮助用户进行现实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活动,而不必一味发展小游戏等网络新增的社会关系模式;

    22、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发展历程一样,都将面对不同规模下必然发生的质变的未来,对词尤其需要在功能和服务细节上预先防范——比如当三五年后一般用户普遍积累了数百个好友的情况下,是否会形成垃圾关系和垃圾内容?

    23、社会化网络抓住人性就可成功。大众普遍的人性特征是重视“名”“利”,满足人性即可吸引用户——比如“买卖好友”游戏在被买方是“名”的动机,在主买方是“利”的动机,而“停车”游戏就是个是“利”,大家争夺,主动、被动不分;

    24、社会化网络的“质”取决于所积累的社会关系的质,其影响因素包括总链接数、直接逻辑相关性、目的任务性、状态关联、信用、时间积累、延伸的六度相关性、文明素质等等;

    25、社会化网络是和博客同性质的基本运用,两者的发展轨迹具有可比性;

    26、社会化网络必须高度重视个人定位系统的完善以及与之结合;

    27、社会化网络与六度空间理论在实践上应该更好地结合,对SNS所形成的六度网络体系,既要规模更要质量;

    28、社会化网络功能结构中应该强化对内容和关系的评价体系及信用积累体系;

    29、社会化网络功能结构最理想地应包括:内容记录发布和阅读、个人展示推介和匹配、关系链接互动和沟通、群体自组织、社会化信用、评价、约束和激励、交易、搜索、可视化,等等;

    30、社会化网络发展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博客、BBS、IM如何转型,非常值得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