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也谈全息搜索运用的“后搜索处理”
文/顺风
“搜索后处理”指如何在搜索响应和结果输出之后提供更加完善的人性化用户服务,这是全息搜索理论指引下的全新的全息搜索运用的重要服务内容,必将成为搜索运用的重要创新问题。“搜索后处理”的内容包括了搜索输出的展示方式、层次性结构(正结构化)、关联深潜、内容后处理、结构提取(逆结构化)、用户行为分析、再组织,等等。
一、展示方式
主要指对搜索输出内容的展示方式,包括:1、搜索输出页面的图文比重、可视化水平、多媒体构成、页面的自组织专题化,如可视化搜索引擎Viewzi
就已经实现了从 mp3
音乐专集到三维图片集的搜索结果可视化展示;2、搜索输出页面的商业化内容设置,如对竞价排名的位置规定、关键字优化规则的限制程度、商业广告的合作规则、内容与商业广告的匹配原则;3、搜索专用浏览器及其多形状显示框架;等等。
二、层次性结构(正结构化)
主要指针对用户的结构化搜索要求进行的搜索响应输出,如搜索引擎SearchMe提供了丰富复杂的层次搜索类目让用户逐步缩小宿舍范围,与传统的黄页目录式的搜索门户相比,层次性结构的搜索类目更加符合搜索用户的行为特征和目的性,而不仅从传统的内容大类的角度提供内容阵列,其最大的好处在于让用户从传统搜索结果输出后的中毒页面的翻页搜索中解脱出来,直接获得符合自身目标的次级输出。
三、结构提取(逆结构化)
主要针对用户的“层次性搜索”结果输出,提取其层次结构进而延伸到与该结构相关的其他类似内容,这可以大大增强搜索的逻辑外延和内容构成。
四、关联深潜
主要通过对用户搜索方式、搜索历史、搜索内容、搜索对象的关联事物和知识等等的综合分析,迅速提交与用户目标关联的深度搜索提示页面,指引用户围绕自身搜索目标将搜索行为扩展到诸多间接位置,比如百度搜索页面下方的“相关搜索”就符号关联深潜的基本原理,只不过在综合性等方面有所欠缺而已。
五、内容后处理
主要指向用户提供对搜索输出内容进行收藏、整理、转载、评价等方面的后处理选择服务,比如搜索引擎SearchMe就向用户提供对搜索输出页面的保存阅读功能。
六、用户行为分析
指对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用户搜索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并从个人和组织用户的立场提交不同角度的用户行为分析报告,如实反映和指引用户搜索行为,分享在线搜索的经验、热点、动态等等。如百度“风云榜”就初步贯彻了这一基本思路,但在用户参与、主导和选择方面存在致命缺陷。
七、内容自组织和再组织
指对搜索输出内容的输出方式提供用户自我设置选项,以及对同样的系列内容结合不同的目标、主题、功能进行不同方式的再排列、再组合,形成可根据专题化、学术化、商业化、知识化、娱乐化等不同目标属性而自组织和再组织的智能化内容处理选择体系。
八、定制化搜索验证
指对典型内容的原始内容源所在网站、其他搜索引擎结果、根据相关词和相关“层次结构”的搜索输出而对特定的搜索输出进行真实性、准确性、充分性等方面的验证。
全息搜索是传统搜索的高级形式,传统搜索天生已经具备了全息搜索的基本基因,无处不在的联系是任何一种搜索方式的共同属性所在,“搜索后处理”的创新开发既植根于传统搜索实践且已初显端倪,更需要以全息搜索理论为指引,寻求系统而完整的核心创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