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顺风
4月19日,奇虎董事长周鸿祎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互联网竞争,已经彻底从IE地址栏转向桌面,尤其桌面右下方的位置更是关键。”(http://bbs.techcn.com.cn/310158.html)这一论断既反映了互联网竞争的某个重要方向,也反映了周鸿祎对于“正在发生的未来”的某种个人理解。“桌面右下方”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一是他代表了互联网客户端的运算和执行。在现有的桌面结构中,出现在“桌面右下方”主要是正在运行的客户端或者在线端的软件,其实质是运算任务和客户目的的结合,此外在“桌面右下方”还存在一些最常用的辅助工具,如输入法、宽带上网实时信息、OSB接口信息等等,他们共同的特征在于实时的运算和执行,这当中可以反映出用户的最强烈的个人化选择。
二是他代表了用户面对甲方或第三方服务的取舍结果。用户“桌面右下方”的运算执行,从根本上反映了用户对于不同运用的某种取舍,既包括来自甲方服务的互联网运用,更将在未来包括越来越多的来自第三方服务的互联网运用,特别对后者更应该作为促进“桌面右下方”崛起的一个最关键性因素予以深刻思考。用户操作的焦点区域在“IE地址栏”和“桌面右下方”之间必须实现一种新的平衡,当诸多因为“IE地址栏”的后门而被捆绑到用户身上的“被动运用”——比如流氓软件——遭遇越来越声势浩大的反流氓软件活动的冲击时,那些“被动运用”一部分需要由黑转白在“桌面右下方”寻找自身新的位置,另外一部分则消于无形——这正体现了在互联网和用户之间必须公开透露和信息平等、必须让用户拥有基本的知情权、选择权的个人化趋势。如果说在过去因为“IE地址栏”中的“被动运用”大行其道而导致了“桌面右下方”的压抑,那么随着个人化的深入,“桌面右下方”的崛起势在必然。
三是他代表了分散而均衡的未来互联网的安全结构。运算和执行在用户端与服务器端正发生着深刻的融合,新的运算秩序正在建立。大量运算任务从用户终端转移到服务器端将导致互联网运算集中带来的风险,而放弃服务器端大集中的运算优势也在经济上显得并不可取,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见的是既有用户端又有服务器端的双重分布的运算结构,其中用户端的“桌面右下方”所奠定的“分散而均衡的结构”是未来互联网安全所必不可少的环节——类似的事件或趋势还将发生运算之外的包括存储、交互、下载等在内的诸多其他领域之中。
周鸿祎在发表其论断时主要从商业成本和商业道德两个角度阐述了“桌面右下方”崛起的内在原因,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桌面右下方”同样会呈现出“IE地址栏”曾经面临的上述问题,这只是或迟或早而已——在商业成本和饿商业道德等因素之外,对于“桌面右下方”崛起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为互联网2.0的个人化、用户主导、分散均衡的安全性等内在要求所决定的。
全息互联网的未来互联网的主流形态,互联网2.0潮流只不过是全息互联网的前奏——“桌面右下方”崛起已经在向我们展示全息互联网带来的冲击,那就是:在互联网及其商业领域,一切现有的秩序和规则必须重建,一切的商业结论必须接受新的审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