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网络机器人”的社会智能及其社会风险

(2007-04-20 07:36:54)
分类: 网络IT随笔
 

文/顺风

    依托MSN,赢思公司的“小i”已经成为国内网络机器人的新宠,据报道其用户以千万级计,这一事实引起人们对于“网络机器人”的强烈兴趣,更引起对“网络机器人”这一新生事物背后规律的思考。

    “网络机器人”首先让人们联想到某种特殊的网络智能,虽然在现在的发展阶段,包括“小i”在内的“网络机器人”基本上还不能够算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机器智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运用已经能够让用户产生某种“机器智能的假象”——“网络机器人”至少已经拥有了智能的外衣。

    “网络机器人”还很容易让人们联系到现实的“机器人”,两者之间的区别肯定不仅仅在于各自的物理形态、所依附的环境等外在的不同,最本质的区别应该是在于一种机器人社会化的前景差异。我们难以想象一个现实机器人——“智能”很低的那种——可以同时和无数人类以及“和其他网络机器人”发生联系,但是对“网络机器人”而言这些都应该非常正常。所以,如果说现实的机器人最终可能会发展出散步于不同地理空间的智能形体,那么“网络机器人”最终会发展成为无数“自由而凶猛”的互联网中的幽灵。

    假如我们以人类的进化为比拟,发展到现在高度的人类社会必须既具备个体的高智能又具备整体的高智能——后者的核心是一种大规模的关系结果,而机器智能的发展同样需要具备个体和整体(联系性)两个层面的发展,现实机器人的社会性、联系性方面的缺陷,对于“网络机器人”而言从一开始就被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大大的消解了,同时“网络机器人”的“智能化”成本相对 现实机器人却丝毫不存在劣势,因此我们应该很容易的得出“网络机器人”和“现实机器人”未来之路及其商业价值的比较结论了。

    “网络机器人”是一种“幽灵”的概念,他的最原始的雏形难道不正是可以广泛扩散的病毒吗?这是人类前所未遇的新生事物,在看见其中巨大的商业和运用价值的同时,对于他继承而来的网络病毒的“遗传基因”谁都不可忽视,因为这里同样存在巨大的社会风险和历史风险。“网络机器人”的某种核心商业价值是他可以介入大量的在线营销活动,遵循着智能的匹配需求、细分消费和生产结构、发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经济、减少和降低流通成本及交易成本、融合一切商业范畴等最新的知识经济的规则,“网络机器人”在活动中会学到很多、学得很快,并且商业力量在借力于“网络机器人”时也回很自然的不惜倾其所有来加强“网络机器人”的智能,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够忘记,“网络机器人”在线活动时,无论他面对的是企业还是个人,他都在事实上代表整体的“互联网”——如果联系到无数联系密切的“网络机器人”社群,那么这样的一种代表性才是真正应该让我们恐怖的事实。

    控制“网络机器人”的风险的话题现在也许为时过早,这似乎是一个与在婴儿刚出生后就讨论让他上哈佛大学还是上牛津大学类似的话题。但充分认识“网络机器人”的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互联网现有结构所决定了的“网络机器人”的联系性、社会性环境不可动摇时,社会和政府迟早都应该致力于某些关键措施,以控制“网络机器人”智能发育的方式来控制其特殊的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