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廖鱼杉意大利摄影罗马独自去欧洲 |
分类: 因此旅行 |



两年后,我终于一个人来到欧洲。从佛罗伦萨坐火车到罗马,一个半小时,刚走出termini火车站,行李箱就坏了。好在旅馆很近,老板娘拿出白色的宽胶带,很利落地帮我把拉杆紧紧地缠好,边缠边说:“很多人经过长途旅行到罗马,箱子就坏了,所以我随时给客人们准备着胶带。” 他们是不是也听到过这样的提醒:欧洲旅行,要尽量将罗马放在最后一站,因为见证过罗马的辉煌,其他的欧洲城市就相形见绌了。
清晨的罗马没什么人,安静的只听见鸟叫声,微风徐徐,阳光暖人,走在这宫殿般的城市里,好像置身于电影场景中。
身为罗马帝国和今日意大利的首都,罗马的面积真的不算大。跟佛罗伦萨一样,古迹、博物馆和教堂都很集中,都是适合徒步的城市,但是给我感觉完全不同:佛罗伦萨是随性的、妩媚的,像柔情的女人,而罗马则是宏伟的、力量的,像孔武的男人。
白色、米红色、黑色、土黄色……城里到处都是各种大地色系的石头建筑,石头的路、石头的宫殿、石头的广场、石头的雕塑、石头的喷泉,罗马城被称为“永恒的城”,也是因为石头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罗马,石头就意味着力量、伟大,以及权力。
我方向感差,总是要绕很多路才能找到目的地。不过旅行嘛,即便绕路也是看了更多的风景。一个人的旅行,更多的是自在与随意。《独自之旅》中写道:“人们之所以喜欢旅行,有很多原因,但我相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会让我们拥有一种控制感——而这种感觉是我们平日里所不能拥有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在做别人要我们做的事情,去别人要我们去的或者我们必须去的地方。无论是工作、上学、逛街,还是开会,我们活动的时间、地点和节奏大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但在旅行中,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想去哪儿去哪儿。我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吃饭,想停下来就停下来,想出发时就出发。旅行让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就是它的奇妙之处。”我觉得挺有道理的。
听着远处传来的哗哗流水声,我找到了许愿池。
架好了三脚架和相机,我走到了许愿池旁,不停地按动着手中的自拍遥控器。一对中国情侣不停地看看我再看看闪动着屏幕的相机,估计是想看我是怎么拍照的。一直被人盯着看,我尴尬地拍不下去了。正准备收拾东西离开,他们突然对我说:“可以帮我们拍张照片吗?”

竞技场是维斯巴西安皇帝下令建造的,但一直到8年后的公元80年,他的儿子提图斯皇帝时代才大功告成。整个建造过程动用了4万名奴隶,起初名为“费拉维奥露天剧场”,因为这两个皇帝都来自费拉维奥家族。后来岁月变迁,竞技场被称作colosseo,是从意大利语colossale(庞大)而来。

在当年,圆形竞技场可谓是罗马的搏命场。角斗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奴隶与奴隶之间的,一种是奴隶与猛兽间的。若场中进行的比赛为剑士格斗时,表演场便铺满了沙子;若是斗兽表演则布置一些灌木丛、树木和小山。担任角斗士的奴隶在多次获胜之后即可获得自由,角斗总是异常的激烈血腥,多数情况下都是两败俱伤的。

下图:君士坦丁凯旋门就在竞技场旁边,我去的时候正在维修加固。这个凯旋门是为了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在罗马附近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击败政敌马克森提乌斯而建的。这场战役也君士坦丁巩固自己政治统制的重要转折点。



现在看来全是乱石林立的帕拉缇诺山丘,其实是保留最多的罗马遗址。特别是在共和时期,这里成了罗马境内最炙手可热的地区,到了帝国时期,就连历任罗马统治者也喜欢在此兴建宫殿,而且连意大利文中的“宫殿”(palazzo)也是从palatino转变而来。
记得在电影《Eat Pray Love》(美食、祈祷和爱)有这样一幕,Liz坐在古罗马的废墟里,观察着周围的一切:那些古堡中的君王名噪一时,他们怎么能想到,他们的城堡现在的居住者只是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他们怎么会想到,城堡现在只是座废墟——一个孤独的地方,它躺在这里无声地向世人述说着历史的变迁。她看着斑驳的城墙,想到它被摧毁又被重建的历史,想到了自己正在困境中的感情,突然对那段她逃跑了但依然心痛着的恋情释然了:“Ruin is a gift. Ruin is a road to transformation.”摧毁是可以带来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并选择以新的方式来生活。原来,所谓的“不舍”,只是害怕改变,而人们往往因为害怕改变而忍受着痛苦。对于一些必须要改变的事情,要有勇气去面对、放下,顺应改变,否则只会带来更多无止尽的痛苦。
人要有面对残缺之下重新再来的这种力量。
看这部电影时,我想将来一定要去罗马,我要去感受这种力量。



#休息日早餐# 自己做的杂粮面包、煎蛋、黑豆浆、水果小圆子拌酸奶(小圆子煮好用凉水冲一下再放进酸奶,Q弹好吃😁😁),煮了朋友在夏威夷买的咖啡☕️,香~ http://t.cn/8s3JmT4
2014-05-0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