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楹联——民居学堂类(六)
(2017-04-16 22:14:06)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情感文化 |
分类: 文保拾萃 |
徽州楹联——民居学堂类(六)
开尊忽见前身月,
用世犹存半部书。
该联出于清梁章钜《楹联续话》卷之四“集句集字附”,联句前有文云:“何子贞太史绍基工书,无帖不摹写,尤喜临《争坐位》帖。每集帖字作楹联至百十副,兹择其尤工稳者录之如左。”何绍基:见前。梁章钜(1775~1849年):字闳中,又字茞林,号茞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县,清初徒居福州,自称福州人。幼时颖悟,九岁能诗,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任礼部主事、军机章京、荆州知府兼荆宜施道、淮海河务兵备道、江苏按察使、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兼署学政、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平生纵览群籍,能诗善书,学识渊博,精鉴赏,富收藏,好金石。谙于掌故,善作笔记小品。著有《枢垣纪略》、《楹联丛话》十二卷、《楹联续话》四卷、《楹联三话》二卷等。比较出名的有《归田琐记》、《浪迹丛谈》、《退庵随笔》。
圣贤事业,俱在方册;
朝夕歌谣,使成文章。
上联集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句:“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俱在方册,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方册:简牍;典籍。下联集唐柳宗元《与萧翰林亻免书》句:“一释废锢,移数县之地,则世必曰罪稍解矣。然后收召魂魄,买土一廛为耕,朝夕歌谣,使成文章。”
经纬治道,纪纲王事;
熏沐至德,禀仰太和。
上联集汉刘安《淮南子》卷二十一《要略》句:“经古今之道,治伦理之序,总万方之指,而归之一本,以经纬治道,纪纲王事,乃原心术,理性情,以馆清平之灵,澄彻神明之精。”熏沐:恩泽。明徐渭《奉徐公书》:“迨于北上,谓得更沾熏沐,庶几桑榆,而台下遂远承明,失所依庇。”禀仰:犹敬仰,谓敬奉仰从。太和:即大和,天地间冲和之气。《汉书·叙传上》云:“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察仰太和。”
节俭方能度日,
积德可以邀天。
节俭度日:节约俭省地过日子。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积德可以邀天:集句于清陆云士点评《幽梦影》句:“积德可以邀天,力耕可以邀地,乃无意相邀,而若邀之者与邀名、邀利者迥异。”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清陈伯崖自勉联。陈伯崖,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岚的先师。上联言事宜“知足”,语出《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下联言人贵“无求”。无求:无欲求。品:品格。
神仙队里风流易,
富贵场中本色难。
联句出清袁枚《随园诗话(上)》卷三:“刘春池赋《白牡丹》云:‘神仙队里风流易,富贵场中本色难。’”
贪得宇宙隘,
壮夫轻黄金。
上联集清曾国藩《治心经·名利篇》句:“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壮夫:豪壮之士,豪杰。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信而见疑,贞而见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此也。”
司马文章,中牟政治;
史鱼直节,白夷清名。
司马文章:指西汉两司马,即司马迁、司马相如。西汉文坛文学形式主要为散文和赋,时散文以司马迁成就最高,赋以司马相如成就最高,故名。鲁迅曾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中牟政治:战国初期,赵国迁都中牟(今河南中牟县)后,进行政治改革,国力大增,跃入七雄。史鱼直节: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以正直敢谏著称。孔子说:直哉史鱼,邦有道!白夷清名:伯夷不食周粟而死,留清名于首阳山。白夷,即伯夷。
履蹈中和,身为律度;
安行仁义,福重子孙。
中和:中正平和。引申为符合中庸之道的道德修身境界的一种原则。儒家认为人们的道德修养能达到致中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的境界了。《荀子·王制》:“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乾听之绳也。”律度:犹规矩,法度。安行: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礼记·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抱璞全真流太素,
颐性养寿承天和。
抱璞全真:抱璞,指保持本色,不为爵禄所惑。全真:真,原是道家哲学范畴。在老庄哲学中,真与“天”、“自然”等概念相近,直即本性、本质,所以道家迫求“抱璞含真”、“返璞归真”,要求“守真”、“养真”、“全真”。太素:古代谓最原始的物质,引申为天地。在道家哲学中代表天地开辟前出现原始物质的宇宙状态,与太易、太初、太始、太极并为先天五太,是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阶段之一。颐性养寿:指保养精神元气。《尔雅》曰:“颐,养也。”天和:谓自然的和气。出自《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