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已至,我们该如何养生?
(2024-03-04 09:40:29)
标签:
承康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培训育儿杂谈 |
3月5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充满动感的节气——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鹂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但是有一类人,他本身阳气升发不足,肝气虚弱,这个人可能整天没精打采的,整天生闷气,然后情绪也比较低落。这一类人他本身已经不升发了,就尽量不要去吃酸的了。
春困秋乏,人体的皮肤在冬天受到低温的影响和刺激,引起毛细血管收缩,毛孔和汗腺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发,从而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随着惊蛰时节气温回升,人体的毛孔、汗腺与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如此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加之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此就会出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等“春困”现象。
如何克服春困,最重要的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做到起居有常。《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此时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也开始惊醒,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相应,春属木,与肝相应。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所以养生要注重顺应肝木升发之性,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天一般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春天的自然界是一个生发的状态。天人相应,如果阳气能正常的升发上来,我们这一年都是精力充沛的,免疫力是正常的,不容易生病。但如果阳气升发的太过,也是一种病态,肝阳上亢,或者肝火上亢,它都会往头面冲,会有过敏性鼻炎、鼻出血、耳鸣、突发性耳聋、头疼、头晕甚至脑血管病。
中医一直强调的就是一个阴阳平衡。如果你是升发太过,那肯定得往回收,什么食物能收呢?酸性的,比如说酸甜的苹果或者酸梅汤。再有你可以喝点薄荷茶,薄荷茶特别善于治五官疾病,比如眼睛痒,眼睛红,嗓子不舒服,它有利咽喉的作用,也有清头目的作用。比如你有时候学习累了,觉得头昏脑胀,喝一杯薄荷茶,提神醒脑,效果是非常好的。最主要的薄荷还有一个功能,特别适合春天吃,它能疏肝解郁。像大家特别喜欢的一个方逍遥散,其中的一个成分就是薄荷,它能把你肝经的瘀滞给宣散掉,这就从根本上防止了肝郁化热,防止了肝火的上冲。药店里买的干薄荷,你可以用到6到10克泡水喝,如果是鲜薄荷3到5片也可以。但是得注意泡薄荷茶的时候一定带盖儿,因为薄荷里是含有挥发油的,如果不盖盖儿,它这个挥发油就都会散掉,功效就会大打折扣。
但是有一类人,他本身阳气升发不足,肝气虚弱,这个人可能整天没精打采的,整天生闷气,然后情绪也比较低落。这一类人他本身已经不升发了,就尽量不要去吃酸的了。
春困秋乏,人体的皮肤在冬天受到低温的影响和刺激,引起毛细血管收缩,毛孔和汗腺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发,从而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随着惊蛰时节气温回升,人体的毛孔、汗腺与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如此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加之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此就会出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等“春困”现象。
如何克服春困,最重要的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做到起居有常。《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因此,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散步缓行,使精神愉悦,顺应阳气舒展、升发之性。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在午时(中午11点到1点)间小憩片刻,更能保证下午充沛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