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807):三门峡庙底沟遗址新石器时代彩陶盆

标签:
彩陶盆仰韶文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玉猪龙龙首形玉饰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首都博物馆“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看新石器时期文物:河南省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出土彩陶盆、浙江省杭州市官井头遗址出土龙首形玉饰、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玉猪龙。
成果展注释文字介绍,在序厅的彩陶盆是极为典型的仰韶文化陶器。
三门峡文化网资料:
庙底沟遗址位于三门峡市区西南青龙涧南岸、韩庄村以北,发现于1955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由仰韶文化向早期龙山文化过渡的遗存,其内涵分为仰韶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出土器物以彩陶为主,盆、罐、尖底瓶、鼎、较为典型。庙底沟遗址绝对年代在距今6000年至4000年之间,文化层厚度在1.5-3.5米之间,分布范围近似菱形,东西长650米,南北宽560米,面积约为36万平方米。多年来,为进行学术研究、配合城市建设,庙底沟遗址先后经过三次考古发掘与调查。发现有史前聚落护围壕沟,仰韶龙山时期的房基、灰坑、墓葬、陶窑等等。该遗址的发现解决了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文化特征及关系问题,在中国考古领域被称为“庙底沟类型”。使之成为目前考古发现所知的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仰韶文化中心。1963年,该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网引2017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展示近20年考古成果,透过文物看美好中华》摘录:
一件来自河南三门峡庙底沟文化的彩陶,代表了中国史前的艺术浪潮。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与彩陶厮磨了30年,在他的眼里,这件彩陶的纹饰旋纹,类似构图在现代艺术中依然鲜活。“它内敛的双旋独立而严谨,散发着律动的美,外向的双旋如同伸展着长长的双臂。纹饰在器物表面首尾相接,仿佛无穷无尽,这作为装饰纹样的一个重要艺术原则被确定下来,延续至今。”王仁湘说。
选择庙底沟文化就是因为文物造型体现出的美感和内涵。以彩陶为标志的仰韶文化,精彩的文物有很多,发展到庙底沟已然达到一个新高度。相比早期西安半坡时期朴实厚重、少有曲线变化的圆形器造型,庙底沟文化时期的彩陶曲线更加优美圆滑,仿佛有了独特的形体美。简单的黑白红三色,看似抽象的纹饰却可以让人想象到鸟飞于天、鱼翔于水、花开于野。“它表现的可能是一种宇宙观体系和认知体系。”王仁湘说。
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前-前21世纪)
河南省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龙首形玉饰
浙江省杭州市官井头遗址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猪龙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