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1806):美·好·中华(序)

(2017-06-06 08:18:21)
标签:

首都博物馆

中国历史的缩影

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国家文物局

历史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2017年5月18日至8月27日,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该展由北京市文物局协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首都博物馆承办。

对文物背后的历史越了解,文物就越鲜活,对历史的敬畏就多一分。

念天地之悠悠,叹逝者如斯夫,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首都博物馆网站介绍,从2016年底开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首都博物馆共同进行了展览策划工作,以1995年-2016年历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文物为重要依据,经过对80多家相关单位,200多座考古遗址,800多件精美文物的调研整理,从中选择特具代表性的精品作为展品,其中很多精美的文物都没有走出过本省、博物馆,甚至是库房。最终参展文物涉及21个省、49家单位、共360件(套)。在序厅展出12件文物概括从史前至明清的审美发展历程,以文物的艺术美呼应展览主题,数字也隐含着中华文化的世界观。展览第一部分“道法自然(史前时期)”:史前先民在与自然共处之中逐渐积淀了对美的认识与追求,美来自自然,美的萌芽是必然。本单元展出文物根据空间分为两组。第一组展示旧石器时代末期美的萌芽,第二组展示新石器时代美的初创。第二部分“天地之道(夏商周)”: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于商周礼乐文化。礼乐制度萌发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发轫于夏商,成熟于西周,消亡于东周,贯穿了夏商周时期。本章将空间分为四个展示组,分别展示夏商、西周、东周时期的广义礼器(包括铜器、玉器、原始瓷器、漆器)以及汉字之美。通过三个时段的对比,展现夏商周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以及由此揭示的社会结构、哲学思想嬗替。第三部分“保合太和(汉唐)”:本单元时代范围为秦代至五代。大一统国家格局推动着思想诉求的发展,儒家仁爱与道家无为既对立又统一,浓缩了儒道哲学的 “天人合一”思想应运而生,道德与人欲、理性与浪漫踏上了和谐之路。第四部分“和合能谐(宋元明清)”:汉唐门阀士族的衰落与科举制度的成熟发展,使宋元明清时期的文人渐趋平民化。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继承了东周以来的儒学思想,并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哲义,对包括文化艺术在内的社会各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人艺术与市民艺术互相影响渗透,又各领风骚。繁荣的商业经济与工艺技术革新,成为艺术发展的助推力。
“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是一部中国历史的缩影。前一段写过寻访三国(63):曹操高陵“魏武王”铭石牌》、寻访三国(62):浙江出土青瓷》,记录这次展览现在有点时间,整理了一些资料,大致按照时间顺序记录自己所见。

北京瞬间(1806):美·好·中华(序)

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首都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