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1708):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的位置

(2017-05-07 08:04:39)
标签:

新月社俱乐部

新月社

东松树胡同

徐志摩

胡适

分类: 北京瞬间近当代

新月社俱乐部位于西城区松树胡同7号(老门牌号)。

网上《五四新文学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新月语丝等社团流派的创作》等文章介绍,新月社旧址松树胡同7号即今东松树胡同15号。新华网引2010年5月5日北京青年报《陆小曼与徐志摩:一生半累姻云中 》记载:“当年的新月社旧址西交民巷西首松树胡同七号门楣已改,佳人才子形迹难觅文章所配图片为东松树胡同15号。

但没有找到权威的记载,所以标题中加了“的位置”。

2013年5月20日中国作家网《“新月”群体的历史命运及其文化贡献》(宋炳辉)摘录:

新月社是一个成员复杂、组织松散、活动时断时续、前后变化较大的文人团体。如果简单概括新月社前后10年的活动方式,大致可以这样表述:从1923到1926年间的早期活动阶段,新月社借聚餐会、俱乐部(北京松树胡同7号)为依托,以聚餐、戏剧等联谊活动为主,是一个集官军商学于一体的名流贵媛之雅集;1926年后的新月社中期,开始在文艺建设方面显示其实绩,它以《晨报诗镌》和《晨报剧刊》为标志和核心,主要致力于新式格律化和戏剧现代化的探索与创造。1927年之后,新月的活动中心从古都北京移至上海,以经营新月书店和编辑刊行《新月》月刊和《诗刊》(季刊)为主,这是它的后期。“成员复杂、组织松散、活动时断时续、前后变化大”,这当然是近现代所有自发的人文团体的一般性特点,但对于新月社而言,这一特点因与成员们所秉持的共同理念相关而显得更加明显。

2013年5月20日中国作家网《“新月”的历史及其几种说法》(张立群)摘录:

历史地看,“新月”群体大多先后有留学英美的经历,他们在思想上整体呈现出对英美现代自由主义、改良主义的天然接近,在政治立场上以英美模式为参照,有理想、有抱负,拒绝“左”与“右”,保持“中间状态”,在文艺思想上注重理性、人性,讲究“健康”与“尊严”……除文学外,“新月派”广泛涉足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领域,以及没有统一的主张、仅凭相近的志趣和精神开展活动的事实,确实给从文学单一角度介入的研究者带来一定程度的认知困难,人们在谈及“新月派”时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指涉对象恰恰反映了“新月”群体的复杂性。尽管,1923年3月于北京成立的“新月社”与后来的新月书店、《新月》杂志并无过多的直接联系,但从名字上的追本溯源及徐志摩的活动为依据,“新月社”显然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结合徐志摩文章《欧游漫录·给新月》(1925)、《剧刊始业》(1926)中的记述可知:新月社的前身是朋友们的“聚餐会”,从聚餐会产生新月社,又从新月社产生“新月社俱乐部”。新月社最初只是少数人共同的“一个想望”、是个“口头的名称”,她源于发起者们文艺活动的兴趣,与后来具有“实体”意义的新月社俱乐部“并没有怎样密切的血统关系”。

“新月社俱乐部”于1924年成立,社址设在北京西郊民巷松树胡同7号,由徐志摩父亲徐申如和黄子美垫付开办费,参加者主要有胡适、徐志摩、张君励、丁文江、林长民、林徽因、陈西滢、梁启超等社会各界名流。“新月社时期”最重要的社会活动是1924年四五月间迎送泰戈尔访华。当时,新月社同人几乎全体出动,联系主持各种集会、演讲及接见活动,泰戈尔访华和“新月”的态度,使新月社的名字及社团活动公开化,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不仅如此,与徐志摩等新月社员如此倾心仰慕泰戈尔、意欲借此登上中国现代文化运动的舞台相比,泰戈尔访华在左派文化人那里遭遇抵制,从一开始就显示了新月社与其他文化派别特别是左派之间的差异与对立。1925年2月,因和陆小曼恋爱而在北京闹得满城风雨的徐志摩深感舆论压力过大,决定去欧洲旅游。在写于途中的《欧游漫录·给新月》中,他表达了期待新月社“露棱角”,或像罗刹蒂兄妹在艺术界里打开一条新路,或像萧伯纳夫妇在政治思想界开辟一条新道。然而,这个希望最终化成了泡影。1925年7月归国后的徐志摩最主要的社会活动莫过于同年10月执掌《晨报副刊》和1926年相继创办《晨报副刊·诗镌》(4月)、《晨报副刊·剧刊》(6月)栏目,但对于新月社务却兴趣日减。“从新月社产生七号的俱乐部,结果大约是‘俱不乐部’!……一半是人散,一半是心散。”徐志摩于《剧刊始业》中的这段话生动地道出了新月社当时的活动状态。此时的徐志摩曾将理想先后寄托于《诗镌》《剧刊》之上,但无论是前者由于种种原因的稿事不便,还是后者的乏善可陈,时局的变化、同人的离散,加之徐志摩忙于和陆小曼的婚事,都使上述理想未能熬过1926年“凋零”的秋天。新月社俱乐部的牌子于1927年初悄然摘下,宣告了新月社时代活动的正式终结。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五四”新文化阵营因为环境原因纷纷离开北京南移,新月旧友于1927年初重聚上海,筹划并开办新月书店,“新月派”进入一些研究者所言的后期阶段(这一说法明显是将北京的新月社视为“新月派”活动的前期阶段)。(后略)

新华网引2011年11月27日北京青年报《东松树胡同:徐志摩在这里办起新月社俱乐部,并与陆小曼热恋》摘录:

徐志摩创立新月社后,还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松树胡同创建了新月社俱乐部。据作家韩石山先生考证,准确的时间是1925年1月。俱乐部的成员,既有“研究系”的梁启超、林长民、蒋百里、张君劢等,还有“海归”知识分子胡适、徐志摩、陈西滢、丁西林、林语堂等,以及一些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如沈从文等人。后来,徐志摩从石虎胡同搬到了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与新月社俱乐部也就合二为一了。在这里,徐志摩除了继续自己的文学事业外,还经历了一场惊世骇俗的恋情,与才女陆小曼坠入了爱河。时隔六年,1931年7月8日,当徐陆二人的感情出现裂痕时,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信中写道:“你又何尝是没有表情的人?你不记得我们的‘翡冷翠一夜’在松树七号墙角里亲别的时候?我就不懂何以做了夫妻,形迹反而得往疏里去?”可见,对于徐志摩来说,东松树胡同的那一夜,是如此的浪漫温馨,又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在那里,诗人对灵魂自由、爱情自主的追求,得到了又一次升华。在东松树胡同转了转,我没有找到任何与新月社有关的遗迹。漫步其间,透过初冬那温暖的阳光,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依稀看到两个年轻的身影,手挽手走向远方……

新华网引2010年5月5日北京青年报《陆小曼与徐志摩:一生半累姻云中 》(艾荷)摘录:

记录徐志摩与陆小曼爱情故事的地方,还有一处在松树胡同的新月社俱乐部。陆小曼爱好文艺,参加了新月社,而徐志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两人意趣相投,情愫渐深。据记载,1925年1月19日,徐志摩与陆小曼在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亲别”了。徐志摩在他的诗集中记述了他当时的感受:“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了……”北京叫松树胡同的地方有好几处,新月社俱乐部所在的松树胡同是在哪里呢?我犯了难。再查找徐志摩的资料,偶然发现有记载,徐志摩的父亲和黄子美两人出资,在西交民巷西首松树胡同七号为新月社租赁了一所四合院,所以这个松树胡同就在西交民巷附近。松树胡同东西走向,民国初年,开辟和平门和北新华街时,将松树胡同分为东、西两段。靠近西交民巷的松树胡同,就是现在的东松树胡同。我去东松树胡同探访,当年的新月社旧址门楣已改,佳人才子形迹难觅。

北京瞬间(1708):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的位置北京瞬间(1708):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的位置

东松树胡同15号

北京瞬间(1708):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的位置北京瞬间(1708):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的位置北京瞬间(1708):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的位置北京瞬间(1708):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的位置北京瞬间(1708):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的位置北京瞬间(1708):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的位置

东松树胡同

北京瞬间(1708):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的位置
北京瞬间(1708):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的位置

北京瞬间(1708):东松树胡同新月社俱乐部的位置

有关报道截图(来源: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