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2017-05-07 08:04:24)
标签:

徐志摩

陆小曼

兵部洼胡同

梁启超

兵部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1925年11月左右,徐志摩和陆小曼住进兵部洼胡同1926年10月3日两人在北海公园举办了婚礼。这是一段民国时期的爱情。

梁启超徐志摩和陆小曼婚礼上证婚词同样流传下来。

有文章记载徐志摩当年的地址是兵部洼中街39号,今天估计很难确指了。庆幸的是,胡同还在。现在兵部洼胡同东侧是国家大剧院绿地,西侧还有一点老房子,可以略微看看当年兵部洼胡同的样子。

西城区文化遗产网资料:兵部洼胡同位于西长安街地区东南部。南北走向,南起前门西大街,北至东绒线胡同。全长414米,均宽4米。因明代初兵部设此,且地势低洼,故名兵部洼,后兵部迁至皇城东,此地仍沿旧称。1965年定名兵部洼胡同。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徐志摩手稿,国家典籍博物馆

新华网引2011年11月27日北京青年报《徐志摩在兵部洼胡同与陆小曼共筑爱巢侯晓晨摘录: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1931年11月19日,著名诗人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八十年过去了,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依然感动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和感情经历,近年来屡屡见诸报端,为人所熟知,但是,当年徐志摩来过几次北京?他在北京先后住过什么地方?和他的创作有怎样的关系?那些地方现在是什么样子,却鲜为人知。今天,请您和我们一起出发,沿着昔日诗人的足迹,带着一腔诚挚的诗情,追寻那如梦如歌的往事……

兵部洼胡同:徐志摩与陆小曼在此共筑“爱巢”

从东松树胡同向东走,便来到了兵部洼胡同。这是一条宽阔的巷子,与其叫“胡同”,更像一条大街,笔直地往北,接上石碑胡同,可以直接望见西长安街。东北方向的国家大剧院,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而从老地图上看,原先的兵部洼胡同并不直,中间还拐了弯。显然,我看到的笔直胡同已经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产物。许多史料都提到,1925年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后,第二个月便在北京“中街”租下一处院子,与陆小曼共筑“爱巢”。北京叫“中街”的地方很多,究竟是哪一个呢?现在最有名的应该是东直门外的新中街,但在民国初年,那一带还是荒郊野地,徐志摩断不可能在那里居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1925年底写的日记,附有若干友人的通讯地址,其中徐志摩是“兵部洼中街39号”。这恰与史料上记载的徐志摩迁入中街的时间相近,因此,“中街”应是“兵部洼中街”的简称。而在各种方志上,老北京叫“兵部洼”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现在的兵部洼胡同。因此,徐志摩和陆小曼住的兵部洼中街,就位于现在的兵部洼胡同。至于为什么要叫“中街”,很可能是因为原来的胡同不直,拐了弯,把中间的那段单独取了名。

徐志摩在日记中记叙了和陆小曼在兵部洼中街的生活:“曼又正迁居到西屋,窗前安着书桌;窗外一株寡妇相的丁香,靠近墙边无聊赖的站着。但它多少也有几张青叶子,看着也不无安慰。偏左一株樱桃,几星期前,勉强放了几朵珠子大小的寒伧花朵,随后气也不喘一声,就僵僵的站着死了;也不顾它左右年轻的玫瑰看了灰心。我们打算一半天把它挖了去,也好保全这小园春色的体面不是?”在这个陌生的小天地,二人相互扶持,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徐志摩依然热情地接待朋友们。渐渐地,东松树胡同的聚会转移到这里,他也认识了一些新朋友,比如叶公超。无论如何,在兵部洼胡同,徐志摩的事业与生活均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海公园举办了婚礼。两个月后,为了躲避战乱,迁居上海。此后,徐志摩曾在上海和南京的一些大学里担任教授,还办起了《新月》月刊,成为新月派的灵魂人物。其间,他曾再次来到英国剑桥,在回国途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作――《再别康桥》。1931年初,由于“上海生活于我确实不相宜,再兼北方朋友多,加以再三的敦促”,徐志摩又回到了北京。春季开学后,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他在米粮库胡同4号的暂住之地,又是什么样的呢?我看见屋外停着汽车,显然屋内还有住户,我不能打扰他们,只能通过阅读史料来了解。据前人记载,米粮库胡同4号有个长方形的院落,十分宽敞;一栋洋楼,一片松林,相映成趣。徐志摩住在楼上向阳的一大间,与胡适长子的房间相邻,屋内有暖气炉,屋外有浴室,条件非常理想。

这期间,他与陆小曼两地分居,因为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六个月内在上海与北京之间来回奔波了八次……1931年11月11日,徐志摩乘飞机最后一次离开北京。他悄悄地离开,正如十六年前,他悄悄地来;那别离的时刻,他可曾“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离京后,徐志摩先到南京看望朋友,又到上海与陆小曼团聚。陆小曼不听劝告,坚持吸鸦片,二人发生争吵,徐志摩一怒之下离家出走。11月19日,徐志摩乘飞机返回北京的途中,因突遇大雾,飞机在济南郊外的党家庄触山坠毁。一代天才诗人,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浪漫而传奇的一生,再也没有回到北京、没有回到那个见证了他浪漫才情、带给了他甜蜜爱情的地方……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人民网引2014年12月24日羊城晚报《徐志摩婚礼上 旷古绝今的“证婚词”(玉指红颜)

在很多人看来,证婚人在新人婚礼上的“证婚词”,都应该是“美言善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这份“证婚词”,便是梁启超在其爱徒、中国近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婚礼上当众讲说的。

梁启超“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6岁中举,18岁拜康有为为师并参与“百日维新”,23岁发起“公车上书”,后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兼京师图书馆馆长。身为新月诗派代表的徐志摩对梁启超极为崇敬,便在北大拜梁启超为师。梁启超虽爱才如命,但却性格刚耿,率真诚挚,他喜欢爱徒徐志摩,但却看不惯徐志摩的私人生活。徐志摩留学英伦期间,结识了好友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徐对林一见钟情,便向发妻张幼仪递交了离婚通知书。梁启超闻讯后,写信对徐志摩的草率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但徐志摩离意笃定,一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便将恩师的规劝置之脑后。后来,因林长民父女均对徐志摩的人品“表示疑虑”,林徽因便嫁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徐志摩随即转而追求京城有名的交际花、北京大学教授王庚的妻子陆小曼。徐志摩经常陪陆小曼出入灯红酒绿的场合或游山玩水,一来二去,两人便产生了感情。陆为了徐而同王庚离了婚。不久,陆小曼便同徐志摩举行了婚礼。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坚决不同意儿子娶陆小曼。一是他不喜欢陆小曼,认为这样的女人品行轻薄;二是觉得儿子离婚已属大逆不道,再娶一个有夫之妇更是有辱门风。后经胡适、刘海粟等人斡旋,徐父才勉强同意儿子再婚。但他提出:婚礼必须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

1926年10月3日(农历七月初七),中国的“情人节”,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上,梁启超霍然站起,宣讲了有史以来“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的证婚词:

“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赋税司司长。1922年和王庚结婚,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兵部洼胡同东侧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兵部洼胡同西侧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兵部洼胡同北段,近东绒线胡同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兵部洼胡同中段

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北京瞬间(1707):兵部洼胡同徐志摩陆小曼筹备婚礼处

兵部洼胡同南段,近前门西大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