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2016-12-21 18:10:18)
标签:

英亲王府

阿济格

睿亲王多尔衮

智德前巷

光禄寺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出故宫东华门,上东华门大街。路北曾有规模宏大的英亲王府。后来先后用于光禄寺、宗人府、孔德学校,现为二十七中。

清朝所有的王公、贵族中在皇城中建设王府的,只有英亲王阿济格睿亲王多尔衮(参见北京瞬间(565):普渡寺前巷清多尔衮睿亲王府》)。

东华门大街路北由南北向的智德前巷。智德前巷有一块胡同介绍牌,介绍智德巷是由智德前巷、智德东巷、智德西巷、智德北巷组成的胡同群。原为清代光禄寺、宗人府所在地,智德前巷11号为光禄寺旧址,后为孔德学校和二十七中。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1651)清初名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剽悍少谋。初授台吉,后以军功授贝勒、武英郡王。后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清崇德元年(1636)六月,带领清军分路入独石口,进抵居庸关,攻克昌平,直逼北京。明军皆不敢迎战。顺治元年(1644)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衮入关。四月,与吴三桂、豫王多铎在山海关大破李自成农民军。又以靖远大将军自边外入陕西、四川,切断李自成后路,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五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在九江,又招降明军左梦庚部。他自恃功高,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他被削爵幽禁赐死。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智德前巷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智德前巷11号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东华门大街,智德前巷的南口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智德东巷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智德西巷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北京瞬间(1254):智德前巷清英亲王府的位置

智德北巷

2012年7月12日人民网文史频道《多尔衮为何死后遭清算:逼死顺治成导火索》摘录:

顺治七年秋天,多尔衮患病。十二月初九日,他病死在喀喇城,时年三十九岁。多尔衮死后,在他摄政时期用强权压制下去的各种矛盾一下子暴露出来。首先是皇帝本人与摄政王的矛盾。多尔衮摄政时,顺治帝福临尚小,而到顺治七年时,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了。身为皇帝却无权力,这对福临来说,当然是件无法长期容忍之事。摄政王一死,福临必然要真正操起皇帝的权力。其次是以济尔哈朗为首的一批在摄政期受压的诸王与多尔衮的矛盾。那时他们慑于多尔衮的威望和权力,不敢有所表现,然而却从没有放弃他们那种保守落后的政见。多尔衮之死无疑是他们聚集起来,夺回失去的权力的绝好机会。另外,深受多尔衮信任与重用的一些大臣,此时也会为保住自己在摄政期间得到的权力而拼搏。多尔衮一死,他的亲信罗什、额克苏、鳌拜等人,即利用他的葬事大做文章。先是安排了隆重的迎灵仪式。十二月十七日,多尔衮的灵车运回京城。顺治帝与诸王大臣身着丧服到东直门五里以外迎候。从东直门到玉河桥,凡是灵车经过的地方,都有跪着哭丧的官员。公主福晋以下的命妇,则身着丧服聚集在睿王府大门内跪哭。灵车到达东直门外,顺治帝亲执玉爵为灵车敬酒,奠祭摄政王。这天夜里,满朝文武又都受命到睿王府中去守灵。接着,罗什等人又要求以皇帝的葬礼安葬了多尔衮。他们还怕多尔衮死后的地位不牢,十二月二十五日,又通过顺治帝之口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其元妃为“义皇后”,并把他们的牌位供在太庙。与此同时,保守派的济尔哈朗等人,利用顺治帝要亲掌大权的迫切心情,也开始了一连串的活动。他们首先命大学士刚林等到摄政王府收回了象征权力的印符、赏功册,接着就开始削减多尔衮的军事实力。摄政时期,多尔衮将清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同母兄弟英亲王阿济格与豫亲王多铎。他们是多尔衮推行其政策的重要军事支柱。当时多铎已先多尔衮一年病死,对济尔哈朗等人威胁最大的,就只有阿济格。阿济格是一个妄自尊大的莽夫,摄政时期,自恃有战功,曾向多尔衮提出封自己为“叔王”的要求,但被拒绝。多尔衮死后,阿济格又想扩充自己的势力与诸王抗衡。他以多尔衮生前曾说过“不满养子多尔博,而想让阿济格之子人自己亲辖乙正白旗”为由,企图吞并正白旗。阿济格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遭到正白旗多尔衮旧部的反对。他们之间的矛盾,被寻找机会铲除阿济格的济尔哈朗等人看在眼里。于是他们联名上疏,告阿济格对摄政王不敬,轻而易举地给他定了罪,剥夺了他手中的军权,将他逮捕、削爵、幽禁、抄家,并将其诸子皆黜除宗室,赏给仇家为奴。

顺治八年正月十二日,福临亲政。于是多尔衮原来的亲信一看形势有所变化,有些就投到济尔哈朗的门下。此时,原多尔衮与多铎分别统辖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已成无头大雁,阿济格又成了阶下囚,济尔哈朗等人认为时机已成熟,于顺治八年二月上疏,指控多尔衮“显有悖逆之心。臣等从前俱畏威吞声,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人告。今谨冒死奏闻,伏愿皇上速加乾断”(《清实录》)。追黜多尔衮是顺治帝亲政后处理的第一件大事,他不顾一个月前曾亲自为多尔衮追封过“义皇帝”的尊称,断然下令将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人宫”(《清史稿·多尔衮传》)。瞬息之问,清王朝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巨大变化。 《清代宫廷史》,万依王树卿刘潞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11月9日华夏经纬网《北京的北河沿大街:浸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御河》摘录:

清初在东华门大街路北曾有一座富丽堂皇的英亲王府在现在的智德前巷里北京市二十七中的位置。英亲王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多尔衮的胞兄阿济格。清初将皇城内明朝的光禄寺改建为了英亲王府,就这样他与多尔衮的王府就都建在了皇城内,而在清朝所有的王公、贵族中也只有他兄弟二人的王府是在皇城之内的。然而风光之后竟是无尽的悲凉。多尔衮死后,阿济格被人陷害,指控他乘机谋乱。结果他被削爵、幽禁、抄家、赐死,连子孙也被废为了庶人。昔日里广阔宏大的王府再也与他无缘了。 

阿济格的王府没有多尔衮王府的幸运,毕竟多尔衮在死后还曾被追封为“诚宗义皇帝”,其王府一般人便不能使用了。后代的皇帝念及多尔衮的功劳将他的王府改为了诵经传教的喇嘛庙普度寺供后人祭拜。而阿济格只是一个亲王,他的王府被没收后,就改作清代的光禄寺使用了。光禄寺是明清两朝掌管朝廷祭享、宴席及宫中膳食的机构。光禄寺卿是从三品的高官,置满、汉卿各一人,可见朝廷对它的重视。其下辖有大官、珍馐、良酝、掌醢四署。英亲王府被没收后,光禄寺就搬到了王府里。光禄寺大门内左为茶叶库月进房,右为钱钞库月进房。北为仪门,中为均节堂。堂之左为典簿厅,堂之右有小轩。后堂北为库楼。良酝署、大官署俱在寺之东,珍馐署、掌醢署在寺之西。寺内有铁力木酒榨,相传为籍没沈万三家物,每榨用米二十石,得汁百瓮。此外寺内还有芜锡米仓、土地祠、尚膳库、熬冻房、煮笋房、上下鸡房、鹅房等等。晚清末期光禄寺已是极冷落了,署址最后又变为了宗人府。光禄寺虽然没有了,但是在这一带还留有光禄寺夹道的地名,记载着历史。

民国初年宗人府也衰败了,民国十七年(1928年)时这里迎来了新的主人—孔德学校。学校以“孔德”为校名,许多人以为学校与孔教有关,其实不是这样的。当时学校的创办人蔡元培、李石曾等人是希望把法国的实证主义介绍到中国,所以就以法国近代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的名字命名。学校里的教师多为“顶级学者”如沈尹默、钱玄同、周作人、冯至等都曾在校任教。学校的国文课本是周作人、钱玄同、沈尹默主持编写。

现在二十七中所在的智德前巷,民国时因此地有孔德学校而得名孔德前巷,是1965年才改为现在的名字的。智德前巷旁边的智德东巷和智德西巷,在光绪时因巷在光禄寺的东西两侧就称为了光禄寺东夹道和西夹道,民国时随着孔德学校的迁入又改为了孔德东巷和西巷。1965年改名为智德东巷和西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