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253):北京大学清惠王绵愉鸣鹤园

标签:
鸣鹤园惠亲王绵愉府北京大学淑春园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西山和校园 |
进北京大学西门,跨过石桥向北,有刻着“鸣鹤园”三字的石碑。看资料,这里曾是和珅淑春园(漱春园、十笏园)的一部分。和珅被处死后,成为嘉庆五子惠亲王绵愉的花园鸣鹤园。现北大西校门就是当年鸣鹤园的宫门。
鸣鹤园周边有一些传统建筑(如博物馆),但应都是后来新建的。有当年痕迹的,应是山形水系和老树。
惠王绵愉府位于东城区富强胡同3号。详见《北京瞬间(1152):富强胡同清惠王绵愉府》。
鸣鹤园
鸣鹤园中博物馆
鸣鹤园宫门的位置,北京大学西门
鸣鹤园的演变大体如下:
明朝时,今北大西门处有勺园,勺园西有“清华园”(明万历年间万历生母慈圣李太后的父亲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不是现在清华大学的清华园)。
到明末清初,勺园和清华园都毁于战火。
康熙年间,在清华园的废址上修建畅春园(在今北大西门外有两座寺庙的山门,即恩佑寺、恩慕寺。山门以西一带就是畅春园遗址),但勺园也是畅春园的一部分。康熙还在畅春园北的福海一带修建圆明园,赏给四子雍亲王(即以后的雍正皇帝)。
雍正年间,雍正在大修圆明园时,把勺园修建为圆明园的附园“春熙园”。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把春熙园赏给了大学士和珅。和珅在这里修建“淑春园”(也有写为“漱春园”的)。和珅的家产富可敌国,淑春园修建得十分豪华,有京城第一私家园林之称。和珅又叫此园为“十笏园”。现在北大未名湖北的镜春园区,园内似仙岛的“孤屿”很似园明园中的“瑶台岛”,这也是和珅的罪行之一。尤其是园内的“临风待月楼”犹如天上楼阁,更是“越制”。楼内有一座巨大的自鸣钟,为洋人赠给乾隆的。乾隆赏给了他的爱女亦即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因和孝公主下嫁给了和珅的独子丰绅殷德,夫妇住在楼内。每天早晨自鸣钟响时,和孝公主起身,宫女为她梳妆。楼前有一巨石为园内一奇,在湖水内还建有巨大的石舫,现石舫的基座保存在未名湖西岸。这些景观多有文人墨客写诗赞颂。如清醇亲王奕譞为淑春园的“四大景”写有诗。《临风待月楼》诗:“相业负林泉,登临怅昔年。高楼悲去鹤,孤冢咽啼鹃。果仅耽风月,何由汙简编。主人迭零落,一倒幼云烟”。《石舫》诗:“余概模糊辨,轩楹慨劫灰。竟成填海物,不是济川材。渭水曾推毂,严陵尚钓台。临流一凭吊,蛰语动蒿莱”。《巨石》诗:“辇运千钧苦传邮,穷奢岂可倒风流。相公空慕封构笼,闲客非缘拜石留。移此补天原有用,学他反璞自无尤。即今屹立峥嵘势,似向沙河暗点头”。《孤屿》诗:“杰阁凌云久渺茫,邱墟宛峙水中央。敞垣腾础踪犹识,斩棘披榛兴亦狂。未觌蓬瀛仙万里,已成缧绁法三章。从来蜃气惊涛幻,每断风帆过客肠”。
未名湖石舫
嘉庆七年,和珅被处死,淑春园分为两部分。
西部为嘉庆五子惠亲王绵愉的花园名叫“鸣鹤园”,面积较大,现已无存,但和珅时的花神庙,一些四合院遗址仍在。现北大西校门就是当年鸣鹤园的宫门。宫门上的匾额“北京大学”四字为毛泽东主席题写。
淑春园的东北部改为嘉庆四女固伦庄静公主的“镜春园”,故人们俗称庄静公主为镜春公主。镜春园面积比鸣鹤园小,园的宫门为三间门楹,在今未名湖东南。门里以假山为屏,园里为多重的大四合院。房屋为宫殿式建筑,临风待月楼仍为主楼。
光绪年间,在镜春园和鸣鹤园两园之间又修建了朗润园(又名春和园,原为鸣鹤园的一部分,是慈禧赐给恭亲王奕訢的花园)。此后,三园渐成废园。
1911年,美国基督教会从清室后裔醇亲王的后人载涛手中买下废园,建立“燕京大学”。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并,北京大学从城里东城沙滩的北大红楼搬迁到“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