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070):西四北六条陈半丁故居

标签:
陈半丁西四北六条南魏胡同吴昌硕陈半丁故居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陈半丁故居位于西城区西四北六条21号(老门牌号南魏胡同7号)。
1951年,陈半丁卖了米粮库“五亩之园”,买了这处房产。
人民网资料:
陈半丁(1876—1970年),又名陈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虽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代表作品有《卢橘夏熟》、《高枝带雨压雕栏》、《惟有黄花是故人》、《赤壁夜游图》,《莫负此生》等。1956年在北京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有《陈半丁画集》、《陈半丁花卉画谱》、《当代中国画全集陈半丁》行世。陈半丁成名较早,上个世纪初就驰名北方画坛,是京津画派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擅长山水、花卉,尤以花鸟画造诣最高。
西四北六条21号
西四北六条
陈半丁,梅花水仙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13年5月21日北京西城报《回首西四北,那些往事那些人》(刘岳)摘录:
不过,六条倒是真住过几位文人墨客。这第一位文化名人,就是西四北六条21号国画大师陈半丁。陈半丁是浙江绍兴人,小时候父母双亡,14岁就背井离乡,去一家钱庄学徒。后来他辞了钱庄的差事,只身到上海学习画画,先后师从蒲华、任伯年、吴昌硕。1906年他来到北京,与著名画家金北楼、陈师曾相识。经过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跻身北京画坛。性情耿介的陈半丁,从不向恶势力低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面对日伪当局重金聘请,他不为所动,以卖画刻印为生。他还刻了两枚印章“强其骨”、“不使孽钱”。他宁肯吃“混合面”,也决不挣日本人的“孽钱”。本来陈半丁在米粮库胡同有一所洋楼,占地五亩,起名“五亩之园”。1951年,陈半丁觉得“五亩之园”太惹眼,卖了之后买了南魏胡同7号(今西四北六条21号)和东新廉子胡同16号二处宅子。
部分文章截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