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069):西四北六条明燕山前卫衙署的位置

标签:
西四北六条魏儿胡同南魏胡同燕山前卫衙元大都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胡同介绍牌介绍:西四北六条明代称燕山卫胡同,因明代燕山前卫衙署在此而得名。清代以谐音改为魏儿胡同,又名卫儿胡同、卫衣胡同。1911年后称南魏儿胡同、南魏胡同。1965年起改称西四北六条。
西四北六条23号四合院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
西四北六条
西四北六条23号四合院
西四北六条
2008年4月2日中国网《阅读西四胡同古典年轮》摘录:
明代的军事机构分为都督府、都指挥使司、卫、所四级。明初,在北京驻有12个由皇帝直辖的亲军卫,朱棣迁都北京后,为增强京城的防卫,又将周边的10个卫调入京城,提升为亲军卫,其中就有燕山前卫。燕山前卫负责防守皇城西部,因而其衙署设在西四北的一条胡同里,这条胡同也就被称为燕山卫胡同。
资料介绍,西四北头条至北八条南起阜成门内大街,北至平安里西大街,西起赵登禹路,东至西四北大街,八条东西向胡同平行整齐排列。在元、明时属鸣玉坊,清代为正红旗地界。原来八条胡同是各有名称的,1965年整顿地名时,按自南至北的顺序改名为西四北头条至北八条。这一地区是第一批确立的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旧城历史精华地段的核心保护区。西四北头条至北八条,是随着元大都的兴建而诞生的。元大都兴建时全城有统一、严格的规划,西四北头条至北八条正是按严格规划建设起来的,而且一直延续至今,是反映元大都建城规划的难得的历史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