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517):清华梁启超故居

标签:
梁启超梁启超故居工字厅西客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国学四大导师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梁启超故居位于清华大学北院2号、古月堂、工字厅西客厅。
梁启超在同方部的演讲,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传颂的校训。而理念的贡献,非独对清华。
清华大学同方部,梁启超《君子》演讲之地
清华校训石碑
2016年4月,在海淀区西山聂各庄村一农家门口所见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清华大学工字厅西客厅藤影荷声之馆
1914年起住进工字厅西客厅
清华大学北院已成绿地,绿叶下有“北院旧址”碑刻
1925年9月住进北院2号
清华大学北院介绍牌
清华大学古月堂
清华大学网站资料:古月堂为清华园古建庭院之一,古月堂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清华大学建校后成为教师宿舍。院内宁静幽雅,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此居住。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网站对国学四大导师介绍
清华学堂,梁启超任教之地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作者:李鹤
左起: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
清华大学网站资料摘录:
梁启超最早接触清华,是在1914年11月来校作讲演《君子》。引《易经》中乾、坤二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勉励少年学子们树立“完整人格”。他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他这次演说对清华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以后,学校即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定为校训(校箴)。
同年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梁启超于11月30日来清华“假馆著书”,住工字厅西客厅,取名还读轩,大约断续住了10个月左右。(1925年起,著名文学家兼诗人吴宓(字雨僧)曾在西客厅里“奠居”,取名“藤影荷声之馆”,并请黄节(晦闻)教授题字精裱悬于厅内,这里便成为校内外文人聚会论诗明志的地方。)
1917年1月10日,梁启超应邀再来清华讲演,他这次讲了三方面问题:为人、作事、修学之道。从1920年12月2日起,梁启超开始在清华系统讲学,讲题为《国学小史》。连续讲50余次,他只“取讲《墨子》之一部分,略删定之,得六万言,名曰《墨子学案》印行成书”。
新华网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资料:
1925年9月,梁启超与家人正式住进北院2号,度过了由政坛返归学术人生的最后三载。国学研究院要求导师“常川驻校”,梁启超“每星期大抵须在城中两日,余日皆在清华”,潜心授课,编著讲义,引导学生治学方法,谋划清华事业的发展,各种学术事务十分繁忙,如其所言:“我到了清华,节劳到底是不可能的。”当时,其子梁思成、梁思永正在高等科读书,同级的顾毓琇曾被邀至北院寓所用餐,纵谈古今。1928年6月,梁启超因便血旧症加剧而辞脱清华事务,转入协和医院诊治,半年后因医疗事故辞世,“清华毕业各研究生全体素服,虔哀祭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