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2016-05-14 15:05:47)
标签:

梁实秋

内务部街

槐园梦忆

雅舍小品

梁实秋故居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知道梁实秋这个名字,是从鲁迅的评价开始,后来了解全面了一些,包括看他写的《槐园梦忆》。

梁实秋故居位于东城区内务部街胡同37号、39号、41号。

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2013年)。标牌挂在39号外。

内务部街胡同39号(旧时的门牌是内务部街20号)在胡同中段北侧,是一座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院门是被称作如意门的屋宇式街门,院门外原有三步台阶,由于胡同内的地面增高,如今只剩半步台阶了。

据梁实秋之女梁文茜回忆梁实秋老宅与傅作义住宅后门正好南北相对,原为内务部街20号,现新门牌改为39号。实际相邻的37号和41号原均系梁家所有。37号是传达室和外客厅,41号是老师周香如住宅,39号是梁氏家族居住。

内务部街37号、39号、41号,旧时的门牌分别为19号、20号、21号,现为三个独立院落,共有房屋63间,建筑面积近1060平方米,大部分为居民住宅,其中39号临街的倒座南房为内务部社区工作站用房。

当年内务部街20号的建筑格局大致是由外院、里院、后院等5个院落组成的三进四合院。进入街门,两侧各有4扇绿色屏风门。

东侧屏风门内是一个独立小院,且另有门牌,为内务部街19号(今37号),梁家人称其为外院东院,有北房、南房各3间。

西侧屏风门内有北房3间、耳房1间、南房3间半,梁家人称其为外院西院。外院西院的西墙为绿色屏风隔断墙,穿过隔断墙的屏风门,又是一个小院,梁家人称其为西小院,有北房、南房各两间。外院与里院由垂花门沟通,里院有北房3间,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3间。里院东厢房东侧至院墙之间的庭院与后院相连,形成一个曲尺型的院落,后院只有北房3间,还有水井一口,其余的便是花草树木,相当于一个小花园,是梁宅的清静之处。

190316日,梁实秋出生在里院西厢房,待到1948年他离开这个院子时,则主要住在西小院,北房是卧室,南屋是书房。梁实秋的客厅是外院西院的南房,客厅的南墙上挂着徐悲鸿的奔马,上书哀鸣思战斗送实秋文豪

内务部街20号是梁实秋的出生地。对于梁实秋而言,故居的一枝一叶,一草一木,是那样的引人动情。梁实秋在故居卧室后面建有一个在当时属于很讲究的卫生间,卫生间的外面有一棵大枣树,品种是北京的特产——郎家园尜尜枣的,枣树至今仍在。1981年,梁实秋的女儿采了一枝挂满青枣的树枝,作为家乡的礼物送给身在台北的梁实秋。引起文人伤感,青枣一枝传佳话,掀起游魂未了愁

资料介绍,梁实秋出生在这里,前后三次共住了二十多年。第一次,从1903年住到1919年;第二次,从1934年住到1937年;第三次,从1946年住到1948年。梁实秋晚年,常常想念北京故居,因为那儿是他的出生地,是他金色童年度过的地方。他曾写道:想起这栋旧家宅,顺便想起若干儿时事。如今隔了半个多世纪,房子一定是面目全非了,其实人也不复是当年的模样,纵使我能回去探视旧居,恐怕我将认不得房子,而房子恐怕也认不得我了。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内务部街39号(老20号,梁氏家族居住)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内务部街37号(老19号,传达室和外客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内务部街41号(老21号,老师周香如住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傅作义住宅后门(北门),与梁实秋宅前门(南门)相对

北京瞬间(612):内务部街梁实秋故居

内务部街

梁实秋(1903—1987年),原名梁治华,笔名秋郎等,浙江杭县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1921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1923年赴美留学,留学期间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1926年回国,发表代表性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认为中国新文学应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1934年任北京大学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学院教授。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看云集》、《秋室杂文》、《槐园梦忆》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