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03):唐昭陵六骏

标签:
北京瞬间昭陵六骏西安碑林赵霖文物复制品 |
分类: 北京瞬间汉唐宋书画 |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太宗于贞观十年(636年)下诏由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陵墓的设计与施工,并且谕令将随他冲锋陷阵的六匹战马琢刻于石屏,镶嵌在陵墓的北阙。六匹战马合称昭陵六骏。
在国家博物馆有昭陵六骏石屏,复制品。国家博物馆收藏唐代文物应当很多,唐代展区为什么放个非本馆收藏文物的复制品?其它朝代展区也展示了不少复制品。百思不得其解。
我认为,博物馆中可以用图片、图标等形式展示相关背景知识,但非极特殊情况--特别是国家级博物馆--不应当用复制品来填充展品区域。
在西安碑林,看到唐六骏图的四骏石屏,很兴奋。
昭陵六骏石雕,西安碑林
在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看到金代六骏图,感觉又不一样。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金赵霖昭陵六骏图卷
绢本,设色
纵二七· 四厘米 横四四四·二厘米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贮乾清宫 八玺全
赵霖(生平不详),雒阳(今河南洛阳)人,以专擅人马画供职于金世宗朝(一一六二 — 一一八九),画风朴拙浑厚,笔法苍健有力。《昭陵六骏图》(《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名“画唐太宗六马图卷”)是其唯一的传世作品。
北宋时,昭陵六骏的浮雕被勒石摹刻。赵霖此卷便是参酌了石刻拓片(现藏陕西礼泉县昭陵博物馆)绘制而成,其线条结构几乎与拓片完全一致。此外,赵霖还兼融了唐代韩幹遒劲而细腻的笔法,将马的皮毛质感表现得更加逼真写实,马的神态也更具神采。画卷中每匹马旁有金赵秉文行书“唐太宗六马图”题赞,以及介绍该马的名称、肤色、乘用时间、所负箭疮和气格等文字说明。这些或繁或简的文字,不仅有助于对每匹战马的认知,增强对画作表现目的的理解,而且,它们作为画卷构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起到了间隔每匹马的作用,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动态各异的六骏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形散而神聚的艺术效果。
此图为清宫旧藏,《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记载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四日逊帝溥仪将此图卷作为赏品,交由其弟溥杰携出宫外。它曾为北京古玩商张子厚所得,后经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引首有清乾隆帝御题:“昭陵石马歌。”本幅有乾隆帝御题诗二则,每段有金赵秉文录唐太宗赞辞,并书题跋,称作者是赵霖。钤鉴藏印有清内府“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清宫鉴藏宝““石渠定鉴““淳化轩图书珍秘宝““宝笈重编““淳化轩““古希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诸玺以及“文房之印““吴简““谭敬之印“等印。
阮元《石渠随笔》著录。(李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