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47):上庄家庙碑

标签:
纳兰容若东岳庙明珠家庙北京石刻五塔寺 |
分类: 纳兰容若 |
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五塔寺),有《重修榆河乡东岳行宫碑记》。我在《寻访纳兰(一):上庄家庙》介绍过相关内容。
博物馆注释介绍,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九月。额篆“榆河乡重修东岳庙记”,首题“重修榆河乡东岳行宫碑记”。王时鸿撰文,狄贻孙书丹,王澎篆额。碑文记述重修东岳庙、真武庙、龙王宫三刹的由来。上庄东岳行宫又名东岳庙,曾为纳兰家庙。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重修。庙西南有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家族墓地。碑原址在海淀区永太庄皂甲屯东岳行宫内。
碑刻保存情况较好,字迹清晰。碑中记载:相国见东岳庙等沦没于荒烟募草中,每过而唏嘘(下图左起第2列)。后来纳兰明珠总管安尚仁遵嘱重修东岳庙,立有此碑。现在当年重修的东岳庙又沦没于荒烟募草中,历史可能就是这样的轮回。
安尚仁重修东岳庙在纳兰明珠病逝后,这时纳兰容若已经去世多年。也许纳兰容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东岳庙一样?
东岳庙始建于唐。不知博物馆说始建于明是否有依据?
重修榆河乡东岳行宫碑(左),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品
重修榆河乡东岳行宫碑局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品
海淀区上庄镇东岳庙现状(碑原立于此)
重修榆河乡东岳行宫碑记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加一级华亭王时鸿撰文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加一级溧阳狄贻孙书丹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加一级金坛王澍篆额
都城德胜门之北,有曰榆河乡,中有皂荚屯者,或云昔造甲处。其地平原广野,土厚水深,有相国明公与其哲嗣总宪揆文端公墓在焉。主穴乃相国之考妣,以故相国岁时瞻扫,□流连栖息于丙舍中。梵宫琳宇与丙舍邻,而鼎峙于二三里内者,曰东岳庙,曰真武庙,曰龙母宫,皆古名刹,而颓圮渐沦没于荒烟募草中。相国每过而唏嘘,皆欲鼎新之,于役王事忽忽未能也。
至康熙戊子初夏,公构疾不起,属其总管安尚仁曰:吾藏魂之所,应在先茔之穆位,千载松楸,吾其永游于斯矣。惟左近三祠宇,吾久欲重加营葺,而忽忽未就,他时毕吾窀穸,尔其为我成此志,毋忘吾言,尚仁泣而受教,迄今盖十三年所矣。文端公于康熙丁酉年正月去世,既营葬于祖茔之次穆位。
尚仁于是竭其资,尽力重加修葺三祠宇,筑基址,储良材,皆取朴茂坚固,凡既具矣。乃大集工师,土木并举,三载以来,劳费备至。而所谓东岳庙、真武庙、龙母者,皆先后落成,涂茨丹臒,美哉轮奂。各延高僧住持在内,朝夕梵修,粥鱼斋鼓,三地声相接,刹竿云气与旛影飘摇,招纳四众,摩拜顶礼,真郊原巨观也。
复念榆河马房皆为三刹及墓道通衢,而清河一亩泉诸水漂溢为患。向有木桥各一,日久就圮,行人病涉。复于两地各构石梁,以通行役。而沮洳卑湿之径,一归坦途。
尚仁之志于是乎毕,而相国未竟之愿于是乎得,遂尚仁不持以乐善好施为福田利益,其不忘相国遗言,而必欲备物尽,致无一毫遗憾而后止,尚仁亦贤矣哉!
余按:东岳庙祀,昉于唐开元时,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大中祥符间加号东岳天齐仁圣帝,其分祀于郡国者若为神之行宫。然京师载在祀典,著于朝阳门外。榆河乡之东岳庙故碑载记,亦相传为唐时古刹,在榆河西道旁,旧通白羊口,往宣大通衢,今为入居庸关也。真武为武当神,亦专祀于楚,而所在立庙亦是行宫。意若夫龙母原无专祀,而京师之黑龙潭,岁旱祷求,灵验最著。龙母,水母也,此地洼下,多水祀所,由来当亦旧矣。东坡所谓掘地得泉,正如诸神随地而感,不以泉专在是,而始求之也,孰谓此三神者不随地而有严哉!
祠既落成,尚仁介朱岱请记于余,余为志其所以,备举之故,以传相国之遗意,著尚仁之美事云。是为记。
康熙五十九年岁次庚子九月谷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