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23):知音曹寅

标签:
曹寅朋友历史康熙纳兰容若 |
分类: 纳兰容若 |
研究纳兰容若,了解他的朋友是一个重要方面,简单、零散收集一点资料性的材料,作为自己以后研究检索的参考用。不少待补充、推敲。
曹寅(1658–1712年)。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善骑射,能诗及词曲。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
曹寅和纳兰容若先后任过康熙皇帝侍卫,多有唱和。曹寅孙子曹雪芹《红楼梦》被康熙皇帝孙子乾隆皇帝认为是写纳兰明珠家事。
13岁前后,曹寅可能成为了康熙的伴读,数年的伴读生涯使康熙建立了对曹寅的充分信任。
康熙十三年(1674年),曹寅为康熙皇帝御前侍卫。
曹寅和纳兰容若先后任康熙皇帝侍卫期间,有过同题吟咏。如纳兰《柳条边》,曹寅《疏影·柳条边望月》;纳兰《青玉案·宿乌龙江》,曹寅《满江红·乌龙江看雨》。
曹寅工作单位之一故宫
康熙十七年(1678年)
正月,圣祖皇帝下诏于明春举行博学鸿儒科考试。曹寅在京任銮仪卫治仪正,曾参与考试接待事宜,与各省著名学者陈维崧、傅山、姜宸英等人都建立了较深的感情和友谊,其中大多数人在曹寅任织造之后仍与其保持密切联系。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正月十五上元夜,纳兰容若与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顾贞观、姜宸英、吴兆骞、曹寅等共集花间草堂,饮宴赋诗。曹寅作《貂裘换酒》词。是夜恰逢月蚀,容若有诗词数首咏之。元宵节后旬日间,顾贞观离京南还。
貂裘换酒
曹寅
野客真如鹜,九逵中,烟花刺蹙,嬉游谁阻。
鸡壁球场天下少,罗帕钿车无数。
齐踏着,软红春土。
背侧冠儿捱不转,闹蛾儿耍到街斜处。
挝遍了,梁州鼓。
一丸才向城头吐,白琉璃秋毫无缺,打头三五。
市色灯光争映发,平地鱼龙飞舞。
早放尽,千门万户。
蜡泪衣香消未得,倩玉梅手捻从头诉。
细画出,胭脂谱。
上元月蚀
纳兰容若
夹道香尘拥狭斜,金波无影暗千家。
姮娥应是羞分镜,故倩轻云掩素华。
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
纳兰容若护驾南巡途中,创作《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满江红
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纳兰容若
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
君不见、山龙补衮,昔时兰署。
饮罢石头城下水,移来燕子矶边树。
倩一茎、黄楝作三槐,趋庭外。
延夕月,承晨露。
看手泽,深余慕。
更凤毛才思,登高能赋。
入梦凭将图绘写,留题合遣纱笼护。
正绿阴、青子盼乌衣,来作暮。
楝亭,曹寅之先人所建,亭边植楝木,故以“楝”名亭,金陵,今南京市。一说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初,曹寅至京,纳兰容若作此《满江红》词为题其《楝亭图》。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六月,曹寅的父亲、时任江宁织造的曹玺在任上病逝。“是年冬,天子东巡抵江宁,特遣致祭;又奉旨以长子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六月,曹寅的父亲、时任江宁织造的曹玺在任上病逝。“是年冬,天子东巡抵江宁,特遣致祭;又奉旨以长子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月,纳兰容若邀姜宸英(时年57岁)、顾贞观(时年48岁)、朱彝尊(时年56岁)、吴天章作陪,于渌水亭宴请来京的粱佩兰(时年56岁),众人各赋诗一章。七日后的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纳兰容若长逝。
纳兰明珠府明开夜合树,现宋庆龄故居内
宋庆龄故居注释文字介绍,树为纳兰容若手植。
纳兰容若故后近十年,曹寅因公务过无锡,访顾贞观宅园,有诗《惠山题壁》,提及顾园中“新咏堂”为“故友成容若手书”,并被顾邀请濯足一游。可见曹顾二人亦有匪浅相交。纳兰在世时,三人当有不少往来。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四月,曹寅被康熙提拔为苏州织造;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调江宁织造。其所遗苏州织造一缺,由其内兄李煦(时为畅春园总管)接替。
康熙三十四年(1695)
秋,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庐江郡守张纯修来访,曹寅又邀请江宁知府施世纶,秉烛夜话于楝亭。张纯修即兴作《楝亭夜话图》,然后三人分咏。曹寅“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是对纳兰最精彩的评价之一,可谓知音之言。这时距离纳兰去世已经十年。
题楝亭夜话图
曹寅
紫雪冥蒙楝花老,蛙鸣厅事多青草;
庐江太守访故人,建康并驾能倾倒。
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文采风流政有余,相逢甚欲抒怀抱。
于时亦有不速客,合坐清严斗炎熇。
岂无炙鲤与寒鷃,不乏蒸梨兼瀹枣;
二簋用享古则然,宾酬主醉今诚少。
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
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
交情独剩张公子,晚识施君通纻缟;
多闻直谅复奚疑,此乐不殊鱼在藻。
始觉诗书是坦途,未防车榖当行潦。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
诗中的庐江太守指的就是张纯修,字子敏,号见阳,辽阳人,隶汉军正白旗,累官安徽庐州府知府,有《语石轩词》一卷。他与容若友善,康熙三十年(1691年)于扬州刊刻《饮水诗词集》,其序云:“容若与余为异姓昆弟。”“谓造物者而有意于容若也,不应夺之如此其速;谓造物者而无意于容若也,不应畀之如此其厚。”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曹寅与李煦奉旨十年轮管两淮盐课。次年七月,钦点曹寅巡视淮鹾,十月就任两淮巡盐御史。
曹寅一生两任织造,四视淮盐,任内连续四次承办康熙南巡接驾大典,其实际工作范围远远超过了其职务规定,所受到的信任与器重也超出地方督抚。从此,曹寅和他的儿子曹颙(1692?—1715年)、嗣子曹頫(1696?—?年)连任江宁织造近40年。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两江总督嘎礼参奏曹寅,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告诫曹寅和李煦必须设法补上亏空。但曹寅面对茫茫债海,已经无法弥补,也没有能力挽回局面。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曹寅病逝。
曹寅病逝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又查出曹寅生前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康熙只好再次做安排,让两淮盐政李陈常和李煦代为补还。到康熙五十六年总算把这笔账补上。到了曹頫这一辈,康熙就疏远许多。康熙曾经明确对曹頫说:“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康熙六十一年,因李煦、曹頫拖欠卖人参的银两,内务府奏请康熙,严令李煦、曹頫将拖欠的银两必须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则就严加惩处,康熙当即批准。
雍正上台以后,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清查钱粮,追补亏空。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与曹家既是亲戚又患难与共的苏州织造李煦因亏空获罪,被革职抄家。雍正六年(1728年),曹寅嗣子曹頫终因经济亏空、骚扰驿站、转移财产等罪革职抄家,两手空空迁回北京老宅。此后,家族迅速败落。乾隆年间,曹家子孙流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