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容若(21):明朝遗民朱彝尊

(2015-12-04 22:27:08)
标签:

朋友

历史

朱彝尊

康熙

纳兰容若

分类: 纳兰容若

研究纳兰容若,了解他的朋友是一个重要方面,简单、零散收集一点资料性的材料,作为自己以后研究检索的参考用。不少待补充、推敲。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有《曝书亭集》。博通经史,擅长诗词,为浙派的创始者,诗与王士禛齐名。所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并编有《词综》、《明诗综》等。尤好金石之学,和王时敏、郑簠被誉为清初隶书三大家。是参加康熙二十四年暮春纳兰容若召集渌水亭宴饮赋诗的人之一。

纳兰容若(21):明朝遗民朱彝尊纳兰容若(21):明朝遗民朱彝尊                         朱彝尊书法,国家博物馆

少聪慧绝人,书过眼即能复诵。

十七,弃举子业,肆力于古学,久之,博通群籍。顾宁人、阎百诗皆亟称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十五岁。

寓北京宣武门外。辑《词综》。二月,与侍郎刘芳躅等同游大房山。送途乾学还昆山。秋,客居潞河(今河北通县)佥事龚佳育幕中。

与纳兰性德书信交往。时纳兰十九岁。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十六岁。

年初,至北京访纳兰容若,两人初次相晤。

康熙十四年(1675年),四十七岁。

嗣父朱茂晖卒。九月,自通州奔丧回里。纳兰容若《寄朱锡鬯》诗有萍梗忽南北,相聚忽相离开户见残月,道远有所思。丈夫故慷慨,此别何凄其句。

康熙十八年(1679),五十一岁。

在体仁阁参加康熙皇帝笼络遗民的诏征博学鸿儒考试。

纳兰容若(21):明朝遗民朱彝尊                        太和殿广场东侧体仁阁

各方推荐170人,参加考试153人。录取一等20人、二等30人,统授翰林职衔。朱彝尊、严绳孙等授翰林院检讨,居显耀之位。白新良主编《康熙大帝》(人民文学出版社)记载“在放弃遗民身份入仕清朝的人中,严绳孙、朱彝尊的转变最为典型。”有评价说,纳兰容若的诗词唱和,为清庭作了争取明遗民的工作,我觉得更多还是因为情趣相投。

纂修《明史》,后罢官回乡,专事著述。通经史,能诗词古文。于词推崇姜夔,为浙西词派创始者。其词多写琐事,记宴游,多咏物之作,于民生疾苦也有所反映。诗与王士罭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又有王爱好,朱贪多之诮。

康熙二十一年(1682)

正月十五上元夜,纳兰容若与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顾贞观、姜宸英、吴兆骞、曹寅等共集花间草堂,饮宴赋诗。是夜恰逢月蚀,纳兰容若有诗词数首咏之。元宵节后旬日间,顾贞观离京南还。

康熙二十二年(1683),五十五岁。

施琅率兵攻入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降清。

一月,参加宫中宴会多次。召入南书房供奉,赐禁中骑马。二月,赐居禁垣(景山之北,黄瓦门东南)。三月,康熙赐物多次,朱彝尊均以诗记之。除夕,参加乾清宫赐宴。

纳兰容若(21):明朝遗民朱彝尊                                南书房

纳兰容若(21):明朝遗民朱彝尊                           从南书房看乾清宫

纳兰容若(21):明朝遗民朱彝尊
纳兰容若(21):明朝遗民朱彝尊

                              乾清门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十七岁。

6月,纳兰容若邀姜宸英(时年57岁)、顾贞观(时年48岁)、朱彝尊(时年56岁)、吴天章作陪,于渌水亭宴请来京的粱佩兰(时年56岁),众人各赋诗一章。七日后的五月三十日(168571),纳兰容若长逝。

纳兰容若(21):明朝遗民朱彝尊

纳兰明珠府南楼,现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注释文字介绍,纳兰容若常与友人在此唱和。

纳兰容若卒后,朱彝尊作《纳腊侍卫挽诗六首》、《祭纳腊侍卫文》。祭文谓:我官既谪,我性转迂。老雪添鬓,新霜在须。君见而愕,谓我太臞。执手相,易忧以愉。言不在多,感心倾耳。

重阳后一日,同姜宸英、梁佩兰、查慎行等同游长椿寺,联句作诗。

送梁佩兰还广东,于古藤书屋饯别。同与送别者有汤又曾、查慎行,联句作诗。朱彝尊又作《送梁佩兰还南海》诗,兼悼纳兰性德。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八十一岁。四月,至扬州。又至真州交所辑《两淮盐荚书》于通政使曹寅。曹寅捐资刊刻《曝书亭集》。六月,自扬州渡江归。七月,《曝书亭集》开刻。

十月十三日1114)子夜,无疾而逝。

朱彝尊精于金石文史,游大江南北,所至丛祠荒冢,破炉残碑之文,无不搜剔考证,与史传参校异同。家富藏书,曾收李延昰藏书50柜,2500卷,达到藏书3000余卷,后又收项氏万卷楼残帙,又到曹溶、徐乾学家,借其藏书传抄。又借抄于宛平孙氏、无锡秦氏、昆山徐氏、晋江黄氏、钱唐龚氏等诸家旧藏,合计先后所得自称拥书8万卷。藏书处名曝书亭、古藤书屋、潜采堂,聚藏30椟,曾因偷抄史馆藏书而被贬官,遂刻有一藏书铭文称:夺我七品官,写我万卷书。藏书印有购此书,颇不易,愿子孙,勿轻弃梅会里朱氏潜采堂藏书七品官耳我生之年岁在屠维大荒落月在橘庄十四日癸酋时秀水朱彝尊锡鬯氏南书房镝史记南书房旧讲官小长芦钓鱼师得之有道传之无愧别业在小长芦之南毂山之东东西峡石大小横山之北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