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巴山蜀水·蜀:西来第一禅林--遂宁广德禅寺

标签:
四川遂宁广德禅寺广德禅寺克幽禅师遂宁广德禅寺善济塔遂宁广德禅寺宋代玉印遂宁广德禅寺明代玉印 |
分类: 战疫·陕甘宁青川渝 |

遂宁城西卧龙山,广德禅寺卧其间。皇家寺院五皇封,唐宋明帝十一敕。“西来第一禅林”寺,寺史溯源至唐代。东川节度使杜济,延请克幽做住持,最初寺名“石佛寺”。大历二年“保唐寺”,十一年后“禅林寺”;建中初年“善济寺”,天复“再兴禅林寺”。大中祥符四年时,真宗敕名“广利禅寺”。武宗正德年重建,敕赐“广德”至今日。 

川中名刹广德寺,风光绵延逾千年。开山祖师李和尚,克幽名号代宗赐。弘法扬善时人敬,如同观音大士身。大德高僧圆寂后,灵塔静默在寺间。遭逢会昌法难后,寺毁塔圮成莲池。为唤世人菩提心,克幽灵骨池中显。光芒四射百米外,观音趺坐莲满池。奔走相告世人惊。克幽弟子法金和尚,云游募化重建庙宇。重奉灵骨筑浮屠,禅宗南脉耀门庭。有宋一代真、徽宗,敕赐玉印弘寺宇。

广德寺前有广场,宋帝赐印屹中央。广德禅寺观音印,和田宝玉精工制。皇家帝王金玉言:观音故里乃遂宁!

明代寺院迎鼎盛,武宗御赐通关印。印质美玉本无价,赋权统领三百山,川、滇、黔僧来觐见!如今寺内各殿宇,大多属于明代建,山麓迤逦至山巅。

↓广德寺六大镇寺之宝:宋真宗赐“观音珠宝印”、明武宗赐“通关玉印”、民国时请缅甸玉佛、宋淳熙元年勒石《九龙碑》、宋重建清修缮“善济塔”、明代“圣旨坊”。详情可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明代建“钦赐广德禅寺坊”

↓北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敕赐克幽禅师为“圆觉慧应慈感大师”,并于寺内建圆觉桥以纪念。现在的圆觉桥,为明代重建。

↑山门殿,明代重建

圣旨坊,明成化年间重建

明末战乱寺荒废,直至康熙廿三年。三堂分制裂广德。东法堂名甘露堂,西法堂曰寒谷堂,上法堂称楞严堂。东法堂修藏经楼,上法堂筑佛顶阁,西法堂建玉佛殿。香火沿袭至民国,雀占鸠巢归沉寂。七十四年被酣睡,一朝醒来神采奕。殿葺僧还塔一新。又过河东三十年,广德禅寺添新颜。寺前广场敞胸怀,观音故里坊巍峨。寺东寺西增修殿,奉请西天众佛现。

↓大雄殿,明洪武年间建
↓善济塔,俗称“肉身塔”,是广德寺“开山祖师克幽禅师”的瘗骨处。原塔高十三层。方形砖石结构。北宋哲宗元祐年间,改建为七层,高22米,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正月初八日落成。顶部有“克幽之塔”四字。该塔第二层有宋代进士赵嗣业撰的《克幽禅师记》,释长念书;西面有宋转运使谢瑾撰《遂州广利禅寺善济塔记》,许伯文书;“善济塔”塔名,周宇澂书,现为赵朴初书。善济塔,清代同治年间大修。1987年依原样维修,2013年再度修缮。

克幽禅师,据《广德寺克幽禅师略传》载,“师,甘肃省巩昌府陇西县人氏。姓李,字文通,唐宗室郁王之后,生于中宗景龙年间(707—709)二月十九日。其父因官入蜀,为遂长江县事。……德宗贞元三年五月,上堂说法毕,曰:‘我世缘将尽。’……九月十一日辰时示寂。”


欢迎来访,愿安康永伴!
备注:图片拍摄时间202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