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2021-08-31 13:45:52)
标签:

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

江汉平原楚汉青铜文化

荆博馆藏精品陶瓷展

荆州出土简牍文字展

荆州博物馆楚汉织绣品

分类: 博物馆系列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荆州博物馆,端底好啊!1994年荣登地市级博物馆评比翘楚;1999年其专题展《江汉平原楚汉(青铜)文化展》斩获国家文物局“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08年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级别高、展馆颜值高,置身其间不亦乐乎!荆州博物馆曾于2020年4月至10月精心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博物馆下设七个极具地域特色的专题展《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汉平原楚汉青铜文化展》、《馆藏精品瓷器展》、《荆州出土简牍文字展》、《荆州楚墓出土玉器展》、《五大夫遂“精致生活”—凤凰山168号汉墓展》、 《丹漆神韵—楚秦汉漆器精品展和楚汉织绣品展》。 七展观罢,喟叹荆博当得起“荆楚文化宝库”!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囿于篇幅,《荆州楚墓出土玉器展》、《五大夫遂“精致生活”—凤凰山168号汉墓展》、 《丹漆神韵—楚秦汉漆器精品展》三个专题展,下期介绍。本期图多文多,介意者勿入!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荆州位于湖北腹地的江汉平原,人类很早就在这里生衍繁息。其所创造的文明,可称得上长江流域乃至中国南方古文明的滥觞,代表着中国原始文化发展水平的高阶。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考古发掘证明,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京山五三农场和荆州城的鸡公山等地有原始人类居住栖息的遗址。此外,在京山、钟祥、荆州等地较多的打制石器出土,表明当时江汉平原的人类活动已经相当频繁。新石器时代,江汉平原的原始文化如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留下了丰富的人类活动遗存,其中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首发定名地及中心范围都在江汉平原,大溪文化虽然最早发现于原四川省(今重庆市)巫山县的大溪遗址,但在江汉平原地区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这些原始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既有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遗迹,也有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遗物。使人们对于江汉平原原始文化的认知得以实现。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荆州鸡公山、太湖砖瓦厂和京山五三农场等旧石器时代遗址,天门谭家岭、邓家湾、肖家屋脊、龙咀,松滋桂花树,钟祥六合,石首走马岭,京山屈家岭、油子岭,荆州阴湘城,公安王家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些原始先民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石器、陶器、玉器等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江汉平原史前时代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产及生活状况。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江汉平原涵盖长江中游与汉水流域的广袤地区,作为古代中国的区域文化中心,这里物阜民丰、九州通衢,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该地区的原始土著文化经过夏商时期的继续发展,在西周时期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春秋争霸和战国征伐,楚国成为第一大诸侯国,其所创造的高度发达楚文化,对秦汉时期的民族统一、融合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先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往昔辉煌的见证和记录。本展厅展出的是江汉平原考古发掘出土古代青铜器中的精华。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西周青铜器:窃曲纹鼎,枝江砂石厂征集;甑,荆州九冰山遗址出土;变形云纹鼎,天门黄谭出土。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春秋青铜器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展出矛中没有标注哪一个是夫差矛。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车马饰物,点击放大图片可看清文字说明。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早期的青瓷器--“原始瓷”。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在东汉,至隋唐、五代逐渐成熟。宋代是制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涌现出定、汝、官、哥、钧等名窑。元代青花、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和发展了宋、元时期制瓷传统,宣德、成化青花制品尤为突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所制瓷器更是出类拔萃。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自汉、晋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经济区域之一,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古代瓷器,其中一部分堪称瓷器精品。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以下二组图为西晋青瓷。点击放大图片可看清楚文字说明。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南北朝陶瓷,荆州区红旗林场出土。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唐代瓷器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五代瓷器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宋瓷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元瓷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明,青花龙纹将军罐,馆藏。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清瓷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清斗彩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早在3500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使用了相当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这是一种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西周时期,铭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又称钟鼎文)成为当时文字的典范。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和私人著述的出现,迫切需要更为广泛的书写材料和更为简便的书写方法。以竹木为载体、用笔墨书写的文字便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各类载体及字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把竹、木截劈成窄长条,叫做“简”,南方地区多用竹简,北方地区多用木简;把竹、木锯解为较宽的长方片状,叫做“牍”。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代就已使用简牍,但我们目前能见到最早的简牍实物属于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简牍文字,就目前所见,分为“楚系”与“秦系”两大支,其中承载着楚系文字的竹简以其出土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而居首位。秦汉时期,简牍的使用更为广泛,在字体上也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转变。至东汉时期,由于纸的发明和使用,简牍逐渐被这种更为经济实用的书写材料所取代,经过三国两晋,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荆州的古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战国、秦代、西汉时期的简牍,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军事、历史、哲学、数学、历法、医学、巫术、丧葬等多个领域。这里展示的是历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简牍资料的代表篇章。(摘自荆博官网介绍)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引书》,张家山汉墓出土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秦谳(音燕)书》,张家山汉墓出土。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太一生水》(复制品),1993年荆门郭店楚墓M1出土。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日书》(复制品),原件在鄂博。1989年江陵九店楚墓621出土。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楚汉时期服饰出自被世人誉为“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和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它们集中体现了当时丝绣技术的最高水平,件件是艺术珍品。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上图和下组图织品介绍取自荆州博物馆宣介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因展馆织物为平铺式展柜展,拍摄出来与实物差别巨大。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荆州博物馆馆藏精品有三件(见下三图)没有展出。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上图和下图翻拍自博物馆宣介单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刘墉行书
36)记疫·鄂:荆楚文化宝库--荆州博物馆of荆州好风光(三)
欢迎来访,顺致牛年吉祥!
备注:图片拍摄时间2021年5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