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进豫·济源:龙潭延庆禅寺--除了舍利塔,还有“一门三进士”!

标签:
济源延庆寺舍利塔龙潭延庆禅寺新修舍利陈省华与四令堂陈母教子·一门三进士杂谈 |
分类: 进豫 |

延庆寺舍利塔,鱼和先生去时正在施工维修,距今快二个多月了,不知修好没有。延庆寺山门已经修缮完毕,舍利塔周有古碑四通。两倚两立。两倚者,一为明碑,另一碑文漫漶,不可考;两立者皆为清碑。塔门内有宋碑一通。塔院北方有一残破墓塔,墓塔东北是一排二层楼舍,当年龙潭小学校舍。北宋期间的“一门三进士”、“陈门四状元”和关汉卿杂剧《陈母教子》的原型,曾奉祠在延庆寺其后人建的四令堂内。只是这座建于北宋熙宁年间的四令堂不知所踪。

延庆寺舍利塔西乃是济水的西源龙潭(图片左侧),鱼见就是死水一潭,且潭水西侧为在建工地,跟心中的圣水神潭相去甚远,没有拍摄,免得大家看后心情不悦。

说点题外话,鱼和先生从济渎庙出来就打算去瞻塔,高德地图导航竟然没有“延庆寺舍利塔”!下车连续问了老中青三代人,环卫、学生、老者一概不知!沮丧中回宾馆。下午二点半再去济源博物馆二楼参观时,恰好发现有关内容展板,询问工作人员才知道,这塔叫“龙潭寺塔”!!!济源人只知道“龙潭寺塔”。
出了博物馆坐免费公交车去龙潭湖公园,在车上鱼问询司机师傅龙潭寺塔在哪站下车,一热心市民说跟她走。O(∩_∩)O~,小确幸!随行这一路,鱼和先生又听闻到,去年新建了龙潭文化园,结果上边勒令让拆除。当地人不理解,好好建起的公园为何让拆掉,现在塔在工地里面,很乱。像你们这样的外地人看到塔却进不来。



柴庄延庆利塔,位于延庆寺内西北角,又名千佛舍利塔、龙潭寺塔、文峰塔。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通慧禅院(即今大明寺)主持比丘法言为藏置舍利子与延庆寺主持省初、河阳念定寺僧教岸共建此塔。塔高28.16米,为六角形七层密檐式砖塔。该塔塔基低矮,内部中空呈筒状,外部轮廓略成抛物线形,承袭了我国早期佛塔的营造风格。此外,延庆寺内还保存有北宋墓塔(残)一座、延庆寺山门、四令堂等附属建筑和唐至清十余件碑碣石刻等附属文物,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2006年,国务院确立柴庄延庆寺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自济源人民政府网)

上二图为济源博物馆展板内容。下图为济渎庙碑廊内介绍文征明题龙潭寺诗的附加介绍。

延庆寺山门,清代嘉庆年间重建。

有个插曲。延庆寺舍利塔在修,不允许非施工人员靠近。先生与施工人员交涉,才得以靠近,而且鱼还从北券门登塔到二层。O(∩_∩)O~,然后就上不去了。

这次瞻塔,鱼和先生还结识一位负责施工济源人--李师傅,在他的引导下,鱼和先生注意到延庆寺山门滴水瓦和筒瓦装饰面图案的变化。





延庆寺塔六角七层密檐砖塔,高耸挺拔,塔门南向,内为六角形塔心室,室内有宋碑《济源县龙潭延庆禅院新修舍利塔记》一通。塔北面另有登塔门,有梯级可登至第二层。二层以上需从塔外绕环上楼。原登塔楼板已毁,不知这次维修是否修复。

上图左边为残缺墓塔,介绍上说为北宋遗物。工地材料区无法靠近,无法确实。


延庆寺舍利塔塔南有通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阖县市民仝立”《皇清邑侯甘公长生禄位》碑。

↓塔门


塔身开龛,内置坐佛。一律清癯姿态,和宋代罗汉造像有似。
放大图片仔细端详,佛身似曾有过贴金。

↓塔心室

塔心室内有通《大宋河阳济源县龙潭延庆禅院新修舍利塔记》,碑头篆文“延庆禅院新修舍利塔记”。该碑为宋景祐三年信士马元颖撰文、少室山人郝黯篆额、丹阳邵庚至刻。

据碑刻记载,北宋景祐元年,通慧禅院住持比丘法言为藏置舍利子,与延庆寺住持省初、河阳念定寺僧教岸共建此塔。据考证,此碑为北宋进士杨虚已临摹王羲之行书写就,碑文字体潇洒、飘逸,对舍利塔建造的时间、原因、经过,记述详尽清晰,碑文称,比丘法言所藏,乃千佛之遗体练就的数十颗舍利子。(摘自济源电视台记者张群力的相关博文)


两碑碑文中时间不一,一个景祐三年,一个景祐元年,看来延庆寺舍利塔建了三年。

塔心室内墙壁上也开龛,内雕坐佛。与塔外壁一致。


↓塔北有登塔的附门。

由此登塔。


↓塔身东南角有两碑倚墙,一通碑文漫漶。一通残损缺碑头。


另一通碑碑头缺失,碑文中有“大明正德五年”字样(见上图和下图)。


延庆寺塔西南有通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立《延庆寺诏免X差碑》。


欢迎来访,顺致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