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粤闽纪行·粤:东莞可园&可园博物馆

标签:
东莞可园东莞可园双清室东莞可园桂花厅·可轩张敬修与居氏兄弟东莞可园博物馆杂谈 |
分类: 粤闽纪行:赣粤闽皖苏 |
东莞可园由两部分组成,可园和新建的可园博物馆。可园收费,可园博物馆免费。可园大致呈三角形,由东南角正门进入,在西北隅沿可洲湖畔环湖行进都可到达新建的可园博物馆。可园博物馆馆内有岭南画派和建筑两大主题展厅。另外园中还有一处石刻园。介绍上说可园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可园建筑集中在两头,中间是花园。每座建筑间都可互通,步入其中,宛如行走如同迷宫、绕行八卦阵,非常有趣。

东莞可园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所有建筑均沿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布置,"连房广厦"围成一个外封闭内开放的大庭园空间。根据功能和景观需要,建筑大致分三个组群。东南门厅建筑组群,为入口所在,是接待客人和人流出入的枢纽。以门厅为中心还建有擘红小榭、草草草堂、葡萄林堂、听秋居等建筑。西部楼阁组群,为款宴、眺望和消暑的场所,有双清室、桂花厅(可轩)、厨房和侍人室。北部厅堂组群,是游览、居住、读书、琴乐、绘画、吟诗的地方。临湖设游廊,题为博溪渔隐,另有可堂、问花小院、雏月池馆、绿绮楼、息窠、诗窝、钓鱼台、可亭等建筑。(摘自百度,鱼有删减。)
可园正门淹没在高架桥下。



草草草堂内有园主张敬修生平简介。

东莞人张敬修捐了个小官,因在修炮台有功,被派往广西做官。1853年,因平叛天地会有功,升为广西按察使。1859年又大败太平军,升为江西按察使,三年后1861年兼署理布政使。后因病辞官,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病死于可园,时年41岁。张敬修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皆能的文人,他特别倾心于绘画,喜画梅、兰,笔墨超脱;诗词清雅,诗多咏兰、咏梅。著有《可园剩草》。居巢、居廉为当年两位大画家,张敬修请至可园切磋十年,居巢、居廉在可园居住期间创造撞水撞粉法画花鸟,并予传授,渐成岭南画派。张敬修居家期间可园常常文人雅集,后人评述东莞可园为广东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上述文字,鱼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双清室,俗称亞字厅,盖因室形、地面、天花板、窗子都为亞字形。窗子嵌法国夹色玻璃。其中有一扇为“四字诗铭通窗”(见下图),旁边介绍上说“四字诗铭通窗以红色套色玻璃蚀刻制作,两面皆可通读。该诗铭为晚清客居可园的画家居巢所作,原有三十五个字,现在仅存十九个。










可堂即可轩,也作桂花厅。

由此去可园博物馆。

大致呈圆形的可洲。据说张敬修当年将精心造的园子称为“意园”,修造好大摆筵席请宾朋们。当问询名字起得如何,大家都说“可以可以”。张敬修顺势改园名为“可园”。可洲当年本想与东江连通的,那样的话客船就可直抵可园。可后来……

可园博物馆入口。

走廊内有几个美院学生的现代雕塑作品,下图为居巢。


岭南画派展厅。


居巢与其胞弟居廉客居可园十年,开创了岭南画派。可园园主张敬修画作也了得。居氏兄弟由此与张家接下三世交情。



岭南建筑展厅。








岭南建筑展厅独辟一室为莫伯治院士厅。

莫伯治,广府东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广派建筑领军人物。设计过很多为人津津乐道的建筑。如50年代广州北园、泮溪等酒家设计。70年代初主持设计的矿泉别墅。80年代的白天鹅宾馆设计,南越王墓博物馆、岭南画派纪念馆等建筑。

石雕园,最多的是石狮和柱础石。



石雕园中的一组十二生肖石像位于园区中心,摆放成圆形,非常吸引人眼球。尤其中的石猴(见下图)造型,令鱼侧目。

鱼看过很多十二生肖石像,这种头一次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