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018-10-26 19:04:35)
标签:

哈密主玛寺

哈密秃黑鲁克麻扎

哈密回王府

哈密肃州寺

哈密盖/斯墓

分类: 西进西域·冀陕甘宁蒙新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游记到新疆部分,按理说才是《西进西域》的正文。从2018年8月25日进入新疆到10月1日离开新疆,经停处都选择了哈密。这开篇哈密怎么说也应该大书特书。从敦煌到哈密,五百多公里,要穿越戈壁荒漠,那时鱼是兴奋的。哈密犹如荒漠上镶嵌的绿宝石,熠熠生辉在蓝天白云下。哈密市容整洁,绿树成荫,马路很宽,行人和来往车辆不多。所有诸如加油站、学校、幼儿园、机关单位甚至公园、市场都被路障、挡网圈围。第二天鱼和先生开启访古之旅,去了主玛寺、秃黑鲁克麻扎、阿勒屯古街、回王府、回王墓、肃州寺(即北关清真寺)和盖斯墓。这天的访古游,奠定了鱼“西域访古”的基调。回王府是2004年重建的仿古建筑,回王墓在修不开放,阿勒屯古街是2016年翻新的,哈密最古老的清真寺主玛寺不对外开放,多元文化的见证秃黑鲁克麻扎不对外开放,盖/斯墓不对外开放不说、连拍照都不让。只有北关的肃州寺,我家先生被准许进入。然而不允许拍照,包括外观建筑。无奈鱼只得偷拍……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主玛寺位于哈密市回城乡阿孜那巴扎,为哈密最古老的清真寺。据传,该寺是明弘治三年(1490年)由伊犁来哈密传教的贺加·莫合买提艾力修建,原寺毁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后由一名叫玛依努尔帕克的妇女捐资重建。主玛寺为土木结构,前门为一高耸之古堡型土塔,土坯垒砌,顶部四角尖耸,上为唤礼塔,底宽4米,高12米,进前门中为礼拜堂,左右有穹窿顶屋各5间支撑屋顶,屋顶装饰方形藻井图案,天窗顶部亦有藻井图案,四面开窗。礼拜殿西有一木制的下方上园穹窿式小亭。回王时期,为大小台吉艾兰木大阿訇礼拜之处。整个主玛寺东西长38米,南北宽24米,建筑面积912平方米,墙厚1.5米。由于年久失修,土塔部分裂缝倾斜。1987年,由自治区宗教局拨款4万元,按原造型改建为砖木结构。现由主玛寺管委会对其进行管理。(摘自百度)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主玛寺周围在拆迁,因为无法进入,鱼只得围着主玛寺绕了个360度,站在建筑垃圾上从各个角度拍主玛寺。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与主玛寺隔街相望的是秃黑鲁克麻扎。这处麻扎请大家不要与伊犁霍城县的秃黑鲁克·铁木尔汗麻扎混淆。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哈密秃黑鲁克麻札位于哈密市回城乡建国村,该麻扎相传为阿富汗人苏里坦赛依德·艾合麦德·拜力海之墓。据史载,苏里坦赛依德来哈密传教时,带了2名门徒。1779年,苏里坦赛依德死亡后,葬在这个麻札内。1917至1919年麻札重新维修。院内古木参天,浓郁的汉家建筑风味,呈四合院布局。(摘自百度)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哈密秃黑鲁克麻札充分显示哈密地区的多元文化交融。门楼的样式和图案,极具汉文化特质,而麻扎却是典型的伊斯兰穹顶建筑。这座门楼还被复制到哈密博物馆展出(见下图)。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再看一眼秃黑鲁克麻札的穹顶,转入下一站去阿勒屯老街。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回王府和阿勒屯古街很近,阿勒屯古街和古街搭不上边,是条商业味极浓的民俗街。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伊州区回城乡阿勒屯村是哈密伊州区回城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城区西南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在维吾尔语里称之为“阿勒同勒克”,意思是“黄金之地”,这里生活着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7个民族,有回王府、回王陵、九龙树、吐谷鲁麻扎等23处古迹,显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阿勒屯古街是2016年伊州区开始改扩建的,全长1公里的街道两旁全是民族特色浓郁的民居,街道不但分布着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店,还有村民自己投资建设的博物馆、展示维吾尔族庭院文化的民居,挂在墙上反映传统手工农业的用具也会让游客眼前一亮。(摘自百度)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许是时间缘故,这里门可罗雀。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离开阿勒屯老街,鱼和先生步行去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哈密回王府坐落于哈密市回城乡,原回城东北角,是在原蒙古府的基础上重建。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哈密维吾尔族首领额贝都拉摆脱准噶尔部归附清朝后,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秋进京,第二年返回时,从京城请来了汉族工匠设计修建王府和回城,费时7年于清康熙四十五( 1706年)竣工。后又经过几代回王的修缮加工和经营扩建。至七世回王伯锡尔时,已成为一个宅园相连,宏伟壮观的园林建筑群。光绪八年(1882年),沙木胡索特袭位后,对王府进行了扩建和翻修。扩建后的王府面积占回城四分之一,有房88多间,大小九道门楼。正门楼为中西合璧结构,飞檐起脊,画栋雕梁,绿琉璃瓦顶。整体建筑分为内外二宫,内宫地面与城墙同高,外形是城楼式的宫殿。有数院,做为官员办公、警卫住宿以及贮藏军械、招待来宾等用。民国19年(1930年)6月,沙木胡索特病故。次年,农民暴动,驻哈密省军进占回城,为寻找财宝,将这座有二百年历史的回王府"付之一炬,夷为平地",连有数百年历史的"贮藏经典之库"也随大火化为灰烬。(摘自百度,鱼有删改。)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哈密回王相当于哈密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是依靠清政府维护自己统治的封建领主,也是清代以来新疆维吾尔治区封建王公中维持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新疆及哈密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并与清政府保持着特殊的关系。按照清朝的八旗体制,新疆维吾尔族共封四王四公,回王即四王之一,总称为回疆八部。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初,额贝都拉在噶尔丹食物断绝派遣其子塞卜腾巴尔珠尔掳掠巴里坤的时候,额贝都拉立即派遣长子郭帕白克带领三百兵生擒噶尔丹之子及其部属,押送北京。康熙对此大为高兴,认为是"天之所赐"。(摘自百度,鱼有删改。)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上图中的这道门就是通往回王墓的门。离它不远处是一座维吾尔族艺人的麻扎(见下图)。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在哈密地区一直流传库尔班·乌斯达这位民间艺人的传说。这位木卡姆(维吾尔族即兴演唱的音乐大曲4总谱,共十二套,由歌曲和歌舞曲组成)传承人歌声高亢嘹亮,能演唱整部木卡姆,叙述的故事感人至深,在回王进京觐见皇帝时成为王后精神消遣唯一渠道。回王回到哈密后,见王后对这位民间艺人如此欣赏有加,心生不悦便将库尔班发配之淖毛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劳改农场,成为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库尔班在囚禁的日子里,不仅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化悲痛为力量”,搜集、整理、再制作数首木卡姆,为其树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摘自百度)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如今的回王府中只有树和井是当年火焚后的幸存者。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王府有大、小两个花园,据说小花园是专供回王及眷属休息。花园内的果树繁茂,鱼见有很多游人摘食。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这部分是兵营戍卫区,配有牢房,军官活动室(见上图和下图)。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王爷台之上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王爷台分为两部分,台上仿古建筑(单体建筑13个),台下为二层框架结构,主要项目有台吉议事处、回王宫大殿、回王寝宫、配殿、清真寺、角亭等。(摘自百度)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新疆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安拉则被封为伊斯兰教唯一的神明,安拉是无形象无方位的,因此伊斯兰教禁用绘画和雕塑人物或者动物,但在回王宫的大殿上却用了龙凤图案,效仿大清皇朝用龙凤代表皇室的威严,代表哈密回王坚决拥护清王朝统治的决心和维护疆土统一的胸襟。(摘自百度)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回王府的王宫大殿内还有几件当年的回王府家具和部分用具,墙壁上挂着历代回王照和他们的简介。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其中有位女性若人瞩目。她是迈里巴纽·伯锡尔,哈密第七代回王、和硕亲王伯锡尔的妻子,同治八年1869年被清朝政府封为福晋。(有关她的事迹感兴趣者可阅读本文后的有关链接。
迈里巴纽(又译作“米尔巴奴”) 是哈密回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政治家,是历经战乱,临危不惧,指挥若定,扶危定倾的巾帼英雄,更是一个在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识大体,顾大局,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功臣,她的历史功绩将永垂新疆史册。(摘自百度)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回王府的出口,是王爷台台基下建筑“王府玉石城”。鱼和先生从此处穿城而出去回王墓。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到了回王墓景区入口被告知在维修不开放。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回王墓的对面是哈密博物馆。上图是鱼在哈密博物馆参观出来用手机隔街拍的。从哈密博物馆离开鱼和先生径直寻盖/斯墓而去。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哈密盖/斯墓位于新疆哈密市西郊,又称"圣人墓"、"绿拱北"。相传,唐贞观年间,应唐太宗李世民邀请,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派弟子盖/斯、乌外斯,万嘎斯三人来中国传教。万嘎斯病逝广州,盖/斯和乌外斯到达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欢迎。回国途中,乌外斯病逝于河西之回回堡,盖/斯则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殁于星星峡,被草草掩埋。后来,哈密回王派人在星星峡为其修建一座拱北陵墓。《新疆图志》记载:"星星峡麓有回纥墓。土人为醵金建屋,覆其垄,祷辄响应,匾额充栋,亦有施锦幢墓上者,恒积尺许"。后来拱北被拆毁,民国28年(1939年)时由 哈密伊斯兰教徒发起,修建了盖/斯墓,将盖斯遗骸由星星峡迁葬于此并修建拱拜陵墓。 (摘自百度,鱼有删改)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盖/斯墓为伊斯兰式建筑,东西长22米,南北宽12米,通高15米,基座方形,上部为拱式圆顶,顶部用绿色琉璃瓦镶砌,四周为木柱支撑的回廊,四角飞檐,是一座融阿拉伯与汉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物。这座陵墓规模不大,但因安葬"圣人"而闻名,许多不能去麦加朝圣的伊斯兰教徒,纷纷来这里朝拜。朝拜者所献锦幛挂满墓内墙壁,叠盖在"圣人"坟上。相传盖/斯墓遗骸长约六尺余,胸部肋骨之间皮肉相连,颏下的胡须犹存。盖/斯墓墓地四周筑围墙,墓前东边建有平房为看墓人居住,西边为朝拜者的大片墓地,墓地四周筑围墙,墙内栽植各种树木花草,环境犹为典雅幽静。(摘自百度,鱼有删改。)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悻悻离开盖/斯墓,前往北关访肃州寺。一看北关的民宅,就知道这里才是名副其实的老街。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肃州寺修于清光年间,比陕西寺略晚几年,当时肃州迁来哈密的回民主要住在北关,在社首马珍、马三乡老等人主持下,修建了肃州寺,工程规模不亚于陕西寺。1931年毁于兵乱,1934年以后,在兵乱中迁移他乡的肃州回民大部分返回哈密,原住在北关,于1937年,由乡老杨万清向当时的省政府报告,要求重建清真寺。经省府批示,哈密县政府训令,准许重修肃州寺,于1939年哈密回族马师爷商号"益盛源"捐赠黄金十两,由其子马忠德负责督修肃州寺,于1940年6月竣工。肃州寺为晚清武殿式建筑,礼拜大殿由前卷棚歇山、殿身、后窖殿三部分组成。殿外四周明廊,明柱林立,四角飞檐,角上有二龙戏珠,图案纹饰,油漆彩绘。室内明造房顶,局部用阿拉伯文字金绘装饰,富有很强的伊斯兰装饰效果。殿内宽敞明亮,地毯铺地,壁龛门沿挂有涂金赞主赞圣的挂匾。肃州寺南北厢房各三间,均为明廊建造,飞檐彩绘,山门两边四间挂房乃明廊起瘠式建筑。山门、南北厢房和礼拜构成四合院。走廊相通,油漆彩绘。近年又新建了宣礼楼(叫经楼)和二层楼沐浴室。(摘自百度)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肃州寺新建的宣礼堂(见上图)。有个小插曲:肃州寺有中/央派来的巡/视/组,在组长的特许下鱼和先生进入肃州寺大门,先生可以和前来做礼/拜的一起去净身。鱼在门口看着,也看着前来做礼/拜的人(他们的年岁至少不比我家先生年轻),逐一进行身份认证,再逐一搜身检查,进入。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肃州寺的大门,那上边有我们沈阳已消失了三、四十年的铁蒺藜,在哈密乃至新疆变得很常见。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在北关民居,鱼发现一家馕店,这家的馕放一周时间竟然还是外焦内软,面香满口。鱼在新疆以馕为食物,可谓吃遍南北东西,在这里购买的馕是鱼最最满意的,最最回味的。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离开肃州寺回宾馆,鱼用手机随手拍几张街景(见上图和下图)。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上图是哈密文化公园,挡网将偌大公园圈围得严严实实。下图是鱼为先生购买晚餐,在餐馆服务人员赠送给鱼的花茶,新疆所有餐馆都赠送枣茶和这种花茶。
27)西进西域·新:敲开新疆东大门:哈密印象--清真寺与回王府
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访古哈密,下期哈密博物馆再见!



有关链接:

巾帼英豪迈里巴纽--摘自挂云帆学习网
在哈密回王233年的统治时期,先后有9位藩王(包括前期未曾封王的一等札萨克)执政,但这9位回王之外,还有一位被尊称为“女王”的迈里巴纽福晋。因为七世回王伯锡尔被杀害后,其子迈哈默特承袭一等扎萨克、和硕亲王之位,而迈哈默特患先天性瘫痪,生活都难以自理,哪能执掌王府的诸多政务?因此按照中央政府的旨意“伯锡尔之福晋迈里巴纽协理亲王事务”,于是便有了“迈里巴纽女王”之说。
迈里巴纽本是伊犁水官哈里扎特伯克的女儿,当哈里扎特去北京办事途经哈密时,得知七世回王伯锡尔的妻子病逝,便决定将自己的女儿迈里巴纽嫁给伯锡尔为妻。伯锡尔了解到迈里巴纽聪慧靓丽、才智过人、温柔贤惠时,喜出望外,立即应允,不久便派人马从伊犁非常隆重地迎娶迈里巴纽,在哈密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婚礼。当时的哈密回部,在伯锡尔回王的精心治理下,迎来了较长时间的繁荣稳定,金库充盈,农业丰收,还修建了学校和经文学堂,培养了一大批学者和人才,大力发展民族医学,特别关注、重视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事业。而这个时期的繁荣兴旺是与迈里巴纽福晋的许许多多建议和举措分不开的。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866年(同治五年)夏,苏布尔格(维吾尔族)、贺老圭(回族)等人响应乌鲁木齐“清真国”妥明的提议,在哈密发动反清起义,被哈密办事大臣扎克当阿和回王伯锡尔联合镇压。复仇心切的苏布尔格从乌鲁木齐妥明处借了3000人马再次攻打哈密,攻陷回城,办事大臣扎克当阿战死,千余名清军覆灭殆尽。暴乱军队在三堡至哈密城之间70多公里的路途上,洗劫了所有村庄,杀人放火,气焰十分嚣张。为制止暴乱,伯锡尔回王不顾年事已高,收集残兵败将2000多人在头堡与苏布尔格决战,战败被俘。在敌营关押的40多天里,苏布尔格劝降伯锡尔亲王说:“你我都是安拉的臣民,何不连成一体,杀尽清军,自立王国呢?”伯锡尔瞪圆双眼,怒斥道:“我是国家大臣,世世代代承受皇恩,岂能与你等匪类为伍?”1867年(同治六年)2月伯锡尔回王与阿卜杜拉伯克、巴克伯克、司迪克伯克等王府随从官员一起被苏布尔格杀害。伯锡尔死后被清朝追封为“和硕亲王”,这是清朝皇帝册封宗室及蒙古贵族的最高爵号。同时下拨白银2万两作为专款在回城修建亲王陵(即现在的回王陵),在老城(现哈密市二校一带)修建扎萨克和硕亲王祠。 
伯锡尔回王遇害后,清廷降旨封其子迈哈默特为哈密八世回王,由于他先天残疾,瘫痪在床,不便理事,又颁旨让“伯锡尔之福晋迈里巴纽协理亲王事务”。因此,从1867年(同治六年)初到1881年(光绪七年)末迈哈默特病故,此15年实际上是迈里巴纽福晋名正言顺地执掌哈密回部郡王府一切事务。本来,这个时期的前几年,迈里巴纽福晋在清朝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哈密回部群众医治战乱创伤、千方百计恢复生产,已初见成效,但屋漏更遭连夜雨,1873年(同治十二年)在云南起义中被清军击溃的陕西回民首领白彦虎逃进新疆,首先到了哈密。8月12日,白彦虎率回民军队驻扎于回城东门外,包围了回城。迈里巴纽福晋亲自组织回城军民用土块封闭了东门,并反复谕回城百姓“不准出城附逆从贼”。白彦虎在清军和回城军民的反击下只好败退大南湖驻扎。9月20日晚,白彦虎在玉素甫矮子等王府内奸的策应下攻进回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白彦虎不仅将清廷颁给回王的大印抢走,还逼迫迈里巴纽“从逆”。但迈里巴纽立场坚定,誓死不从。恼羞成怒的白彦虎只好将回王府和回城内的其他房屋付之一炬,烧成灰烬,然后将迈里巴纽福晋绑缚与迈哈默特回王夫妇以及回城内的维吾尔百姓一起押送至南湖。在清军的凌厉攻势下,驻扎南湖的白彦虎节节败退,撤退到了五堡后已走投无路,只好胁迫哈密回城的维吾尔官吏、百姓分成两路撤退:一路由白彦虎率领向南疆撤退,另一路从西山绕道向北逃窜。向北逃跑的白彦虎骑兵和被羁押的迈哈默特回王夫妇,以及铁木米牙斯伯克、托乎提米牙斯伯克等,在暸墩被追剿的清军骑兵发现,随即将回王夫妇等全部救出。而白彦虎所率领的人马,挟持羁押着迈里巴纽福晋,顺利逃到吐鲁番,白彦虎随即附逆了浩罕国侵略者阿古柏,成了民族败类和千古罪人,并将迈里巴纽献给阿古柏。迈里巴纽福晋便陷入阿古柏的魔掌。
当时,随迈里巴纽一起被劫持、裹挟的回王府台吉、伯克以及哈密回部维吾尔百姓共有1000多人。在辗转羁押南疆的4年漫长时间里,迈里巴纽福晋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但仍在敌营里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毫不屈服。她托人给迈哈默特回王带话曰“世受皇上天恩,不敢做叛逆之事”云云,充分表现了她刚正不阿的中华民族气节。清廷在迈里巴纽被劫持后,多次命令西征军和新疆地方官吏寻找踪迹,设法营救,并先后给哈密回部预支国库银6万两,助其恢复生产,休养生息,渡过难关。
1877年(光绪三年)9月18日,清西征大军前敌总指挥———刘锦棠解放阿克苏满城后乘胜追击阿古柏残匪于胡玛纳克河,击毙负隅顽抗的悍匪四五百名,成功解救出被关押4年之久的迈里巴纽等哈密回部维吾尔族男女共数百名,遂令部下先保护福晋等人“暂回库车,便遣弁护回哈密”。哈密办事大臣明春闻讯后喜出望外,“当即派队护接,并筹办川资银两千两交回王迈哈默特,遴派斡目将福晋及随从一体护接……于光绪四年二月十五日业经全行回哈”。光绪皇帝闻讯后也“恩赏库款银二万两”。(以上引文皆见《奉明春等伯锡尔福晋接护回哈等由》)
迈里巴纽福晋在敌营被关押4年之久,以伤病羸弱之躯,承受住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羞辱、恐吓,视死如归,不折不挠,矢志不移,大义凛然,对清王朝忠贞不贰,永葆气节,真乃奇女子也!难怪《西域杂述诗》的作者萧雄赞叹曰:“凶锋百折,率能自全,论者嘉之。”“福晋亦巾帼丈夫也!”
迈里巴纽福晋被解救回到哈密后,仍主持回王府的一切事务。在那个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岁月里,主持一个地方的政务是十分艰难的,更何况是屡遭兵燹的哈密回部,没有卓越的才能与品行,一个女人更是难以担当此重任的。为了解决粮食危机,渡过难关,迈里巴纽首先向清王朝请求援助,预支王府行政白银,然后组织专人用车、马、骆驼,从古城、吐鲁番等地购来粮食供应百姓,每天派人打上千个馕饼子救济穷苦农民,还将荒废的土地分给无地农民耕种。迈里巴纽仍然十分热心教育事业,重修恢复遭受战火焚毁的学校、书院。
1881年(光绪七年),迈哈默特回王去世,无子承袭王位,经迈里巴纽福晋筹划从她的近亲骨肉中选中侄儿沙木胡索特过继过来,与自己小女儿结婚,便作为迈哈默特回王子嗣,上报朝廷“请承袭哈密亲王爵职”。1882年(光绪八年)7月14日,清廷批准由沙木胡索特继承王位,为九世回王,在位长达49年。沙木胡索特继位不久,一代巾帼英豪迈里巴纽福晋逝世,其遗体就安葬在回王陵的大拱拜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