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2018-01-21 11:07:49)
标签:

芮城永乐宫

芮城风陵渡

永乐宫朝元图

芮城广仁王庙

芮城城隍庙

分类: 晋行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这期大家和鱼一起芮城访古。永济去芮城第一站风陵渡。多云天空下,黄河看上去温顺乖巧,遥望潼关,往日的兵戎相见的场景希望永世不再发生。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风陵渡,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距县城30公里,与河南、陕西省为邻。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摘自百度)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风陵渡后赶往永乐宫。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永乐宫景区至永乐宫的路上有古魏城遗址(见下二图)。只有夯土层。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夯土层有二、三米高,有圆形磨盘石铺就的小径上下。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过了桥就是永乐宫山门,进入后龙虎殿、无极之门就在前方。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永乐宫原是一处道观,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现址位于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永乐宫壁画。永乐宫原在永乐镇,因黄河三门峡工程动工处于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六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是我国文物保护迁建古建筑较成功的一例。永乐宫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中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的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摘自百度)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龙虎殿内只有梁架上有少许绘画残留。这里辟做纪念品售卖处和导游服务中心。龙虎殿北是三清殿,殿内壁画为永乐宫四殿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狭义上的永乐宫壁画就是指这里。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殿内两名看护把守,禁止拍照。游客较多时,可浑水摸鱼。下面二图为先生相机偷拍的图片,其中一张清晰度不高。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下面六图是鱼用上面二图做的截图,仔细揣摩《朝元图》细腻的笔法真是绝代风华!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永乐宫壁画的精华,是无极殿内的《朝元图》,它的作者是元代河南画家马君祥及其弟子们。《朝元图》描绘的是各路道教神仙朝谒元始天尊,长达95米的壁画中,286位神仙人物向着一个方向朝拜,人物前后排列四、五层之多,彼此相互交错,井然有序,使整个壁画显得场面壮阔,气势恢宏。威严肃穆的帝君,安详凝重的王母,端庄秀丽的侍女,骁勇剽悍的武将,天姿绰约的玉女。画师们用遒劲流畅的神来之笔,将这些形态各异神采飞扬的人物勾勒得细腻传神呼之欲出。无怪乎专家们评价说:《朝元图》,无论从场景、构图以及笔墨的变化,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华,无愧于中国元代艺术宝库的美誉。(摘自太原道)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鱼在龙虎殿偷拍很多,囿于篇幅,没有上传。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三清殿后是纯阳殿,纯阳殿看护人员非常厉害,无法偷拍。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永乐宫景区北端有吕祖墓。与吕祖墓并行西侧有一宋墓(见下图),鱼本欲进去看看,先生阻止。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从吕祖墓回返沿永乐宫东路南行,见一石牌坊(见下图)。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折回永乐宫,在三大殿东西两侧有碑廊,数通碑碣(见下五图)整齐排列其中。择其要者拍照。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乡人为缅怀圣贤而建的吕公祠之所以会变成规模宏大的永乐宫,得益于道教全真派的全面兴盛。全真教是宋金对峙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新道教,公元1220年,全真教首领丘处机率十八侍行弟子应诏拜见了成吉思汗,被封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从而使全真教在道教中居于正统地位。吕洞宾被全真教尊崇为北五祖之一,吕祖故里的吕公祠因而也就被改建为大纯阳万寿宫,与终南山重阳宫、大都长春宫并列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永乐宫的修建与宫内壁画的绘制前后延续了一百一十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永乐宫的兴建,主要归功于邱处机的两位弟子,宋德芳和潘德冲,太原西南的龙山保存着中国唯一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它的修建者,即是宋德芳。(摘自太原道)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出永乐宫取车时,有几位本地同道主动与先生攀谈,告诉我们附近有五龙庙一定要去看看。鱼和先生马上导航定位驱车前往。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广仁王庙,当地人称五龙庙,在中龙泉村北的高岗上。供奉龙泉之神“广仁王”,广仁王也就是百姓说的龙王。对于龙王的具体封号,历史上有记载,说北宋徽宗时诏封天下五龙神为王,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封孚应王,白龙封义济王,黑龙封录泽王。我国祭祀龙王习俗就是从唐代开始的,广仁王庙就是最早的遗存实证。据说庙基前涌出五龙泉水故称五龙庙。(此段文字,鱼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说实话广仁王庙的新,让鱼怀疑这里怎么可能有座唐代木构大殿。这种新,不是修旧如旧的新,而是一种现代人思维审美产生的新。后来才知道这里被一文化集团出资承包了,人家出资修整了广仁王庙。并把这里改建成博物馆。广仁王庙四周有围墙,东南角置门。门前有广场,广场北部是三洞窟,里面有碑,其一为复制的唐《广仁王龙泉记碑》。碑座是老的,有些闹心的是龟趺断头的。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进入五龙庙,发现围墙为双层,夹层空间内建立了普及古建筑知识的展馆。夹道尽头是五龙庙大殿的东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大殿落架重修过,感觉不舒服。进入殿内不舒服骤增。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正殿座北向南,为唐大和五年(831)建造,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拟。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摘自百度)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与正殿相对的是清代戏楼(见上图和下图)。坐南向北。四周围墙围护,形成了一四合院形。围墙夹层内辟展馆,这种方式鱼觉得很新颖,空间利用到极致。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站在戏台后,向下看是立陡立隘的堡墙,墙基南五米处就是龙泉遗址碑,堡墙上还刻有龙泉字样。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从庙内现存碑文得知广仁王庙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都有修缮,后来渐渐破败。广仁王庙原有东西厢房,民国年间倒塌不存,庙中神像也不知何时被弃。庙前的五龙泉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尚存……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在五龙庙最北,有青砖砌就的碑墙,嵌有碑三通和勒石两方。上图左侧一碑一石分别是《广仁王龙泉记》和《龙泉记》。余下者皆为清代碑石。这五碑石原来嵌在大殿的南墙壁上。《广仁王龙泉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所立,河东裴少微书,详细地记载了县令于公凿引龙泉之水灌溉农田的事迹。《龙泉记》,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所立,记载了扩建修葺五龙庙始末。碑文载:“县城北七里有古魏城,西北隅有一泉……年已,土遇旱歉,前令尹因而祷之,遂得神应,乃降甘雨,始命为龙泉已,制小屋,图其形,写龙之□,为乡人祷祀之所。尔来十有余载,神屋破坏漏墙壁颓毁,图形剥落……唐大和五年(831年)秋,六年春,无雨不及农用……有神人贻梦于群牧使袁公,于是率所部备酒脯敬诣神,祝之,如神三日之内下降甘雨,我将大谢,夜二更风起云布甘泽大降。由是,命乡人刻除旧舍建立新宇,绘捏真形,丹青四壁,古木环绕,山翠迴合”。(此段文字,鱼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广仁王庙博物馆将四大唐代木构建筑分解讲解(见上图和下二图),并将斗拱制成模型布展(见下图)。对鱼这样的初级爱好者很有裨益。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博物馆还按年代,将我国现存的古建筑制成的立体展板,很具象,一目了然。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另外广仁王庙博物馆还将运城的四十四处国保单位制成展板,鱼将它们制成拼图(见下三图)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上图和下图所列国保单位,鱼和先生有的是错过了,有的干脆是从未听说过。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鱼和先生此次晋行只游了八家(见下图)。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离开广仁王庙时,天开始下小雨,在雨中鱼和先生赶往下一处城隍庙,到达城隍庙时已是中午,雨还在下。吃过午饭,已是下午一点,雨停了。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城隍庙扩建得很气派,庙前有牌坊和广场。山门内有倒座戏台,两侧钟鼓楼。山门与享亭之间还有一方形广场。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城隍庙戏台内新漆壁画(见上图),青龙白虎图。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城隍庙扩建记》(见上图)为芮城县城隍庙修缮委员会在2015年12月31日所立,内容就城隍庙的价值和历代对城隍庙的修缮重视及近期修缮善款来源做一综述。内容简明扼要,观之对城隍庙历史和现状有了大致了解。鱼窃以为是所见政府所立碑记中最朴实的一方。通篇没有陈词滥调也没有阿谀奉承,难得。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上图就是著名的明代《瓦彩城隍庙正殿香亭记》碑。有玻璃罩护着,拍照反光严重
 2015年3月22日,芮城城隍庙环境整治工程中,修建碑廊时发现了一通明代《瓦彩城隍庙正殿香亭记》碑。通过碑文可看出此碑立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九月,碑文中出现的“……修葺数年之间,则献殿、三门、正殿香亭次第以新……”等,说明此次重修之前城隍庙内已经有了献殿,这也与正殿琉璃脊心枋上的 “大明嘉靖三十年暮春立”题记相互印证。在此之前,城隍庙一直被认为是包含了宋、元、清三个时代的古建筑群。而今此碑的发现,证实了城隍庙是一座延续了宋、元、明、清时期不断代的古建筑群。(摘自山西日报,鱼有删改。)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上图和下图就是城隍庙整饬一新的碑廊,里面收集陈列来自芮城各地区碑、造像碑、墓志铭等九十八通。年代从北魏、北周、隋、唐、宋、元至明、清。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芮城城隍庙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永乐南街,县城中央,俗称南庙。城隍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芮城城隍庙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元、明、清屡有修葺。现存大殿为宋代原构,享亭为元代建筑,献殿、寝殿及配房皆清代所建。1985年再次维修。庙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中轴线依次为享亭、献殿、大殿、寝殿。前院东西两侧为廊房,后院东西两侧为厢房。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 前檐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昂为劈竹式,蚂蚱形耍头。享亭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檐柱粗大,柱头卷刹明显,殿内无金柱,柱梁砍制粗糙,未经任何加工,元代手法明显。 献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卷棚顶,前檐插廊,中部辟门通大殿。寝殿位于最后,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献殿与享亭之间是东西厢房,左右对称,面阔九间,进深一间。献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外露四根明柱,前檐还有插廊,中部辟门通往大殿,卷棚顶,为清代所建。 (摘自百度)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城隍庙布局分三路,中轴线上四大殿:享亭、献殿、大殿、寝殿;东路碑廊(见上图);西路(见下下图)为绿化带,其间有零星散放的石像等,皆残破。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城隍庙中轴线上殿堂布局比较紧凑,从献殿开始殿与殿之间空间狭小。上图为分别从东侧和西侧观察:献殿、大殿、寝殿。重新整修的城隍庙大殿斗拱罩上防鸟雀的网罩。下图是大殿的东西两侧的檐角。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芮城县城隍庙集宋、元、清三代建筑于一体,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精彩的当属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柱头有卷刹,柱体有侧角,柱头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形制。屋顶举折平缓,斗拱硕大,拱瓣清晰,为典型的宋代规制。歇山部分的"二龙戏珠"琉璃悬版为明代制作,富丽堂皇,端庄肃穆,琉璃鸱吻及琉璃脊饰色彩绚丽、精美绝伦,系古建筑中的罕见之作。大殿形制古朴典雅,雄伟壮观,虽经历代维修更换过少量构件,但大木构件及斗拱仍为宋代遗物。它屹立在这组建筑群中间,仿佛一位贵夫人,那种雍容华贵自不待言。(摘自百度)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从城隍庙山门进入,第一殿堂就是最北面的享亭,亦称“看台”,不对外开放。最引鱼注目的是那大额枋,一根看上去像未经过处理、整块粗大原木横跨三间,很惊骇。仔细看上面还有彩绘。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享后是献殿(见下图), 面阔五间,单檐卷棚顶,前有檐廊,中部置门通大殿。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穿过献殿发现其与大殿间间距很小,房檐几乎连到一起,不好拍摄。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大殿内壁画和塑像都是新置的。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芮城城隍庙大殿为五开间,进深六椽,五椽栿对札牵设前槽柱。檐柱头"钝卷杀"明显;檐下斗栱柱头补间相同,均为五铺作单杪双下琴面假昂,仿真昂刻凿精细,足以乱真;斗欹部幽较深,栱臂弯曲和谐圆润。殿内札牵上置驼峰并托脚承下平榑;前后檐尽间补间后尾和山面补间后尾相交,置于大角梁的后尾之上,再以坐斗承托相交的襻间枋;明次间补间的后尾上以坐斗压在下平榑下。用材纤细,构造精干。(摘自百度)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新绘制的壁画不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大殿后是寝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同大殿一样,里面新置塑像和彩绘壁画。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在寝殿内望大殿(见上图),看到大殿殿脊上明代琉璃“二龙戏珠”。放大后观看,精美啊。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在晋南,随处可见月季花。它们比沈阳的花朵要大很多,雨后坠满水珠的花朵(见上图)让鱼欣喜,忙用手机拍下留念。享亭南侧的殿角发现两个风化严重石兽(见下图),看不出为何兽,鱼觉得不像狮子。
47)晋行·芮城:风陵渡,永乐宫,广仁王庙和城隍庙
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访芮城古迹,下期解州关帝庙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