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晋行·霍州:衙署,鼓楼,观音庙,娲皇庙

标签:
霍州衙署霍州鼓楼霍州观音庙霍州娲皇庙曹端·阎锡山 |
分类: 晋行 |

















霍州署衙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名垂青史的人物,他叫曹端。明永乐初年,曹端在霍州署衙担任学正。著名的官箴“公生明,廉生威”就是由他的话派生出来的。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曹端的弟子郭晟科考中举,赴任前向他请教为官之道。他说:“其公廉乎!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此话不胫而走,传至山东巡抚年富那里,将之提炼镌刻成碑,于是“公生明,廉生威”成为规诫官吏清廉为政的格言。(此段是鱼从霍州衙署导游词提炼。)大堂坐落在月台之上。
现存大堂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大堂面阔、进深各五间,六椽减柱造,大额梁,内外均四椽柱。前接卷棚三间悬山顶四椽亭。大额明间跨度极长,大堂结构布局严谨,雄伟壮观,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摘自百度)
甬道北端月台的南边伏卧石虎、石狮各一对。介绍上说:经专家鉴定,这对石虎属唐代时石刻标本,石狮为元代作品。

大堂内的墙壁上隽有石刻五方,鱼只上传四方(见上图),其中一方太过隐蔽无法拍摄。大堂石板地面上还有两块石头(见下图),为唐代的被告石和原告石。千年时光里依旧铮明瓦亮。
在大堂后为二堂,现存建筑建于民国年间,面阔、过深各五间,前后没回廊,为知州日常办理州务大事的办公地点。二堂后,为内宅,分为正房和东西厢房。是知州、判官、同知三个官员共同居住的院落。明代建筑,清代屡有修复。一律让人难以置信的简陋不堪。鱼没有上传图片。上图和以下七图为大堂左右的东西耳房,如今辟为展厅。






















娲皇庙圣母殿内的娲皇圣母壁画是该庙最为精华的部分,是清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总面积达71.17平方米。画面采用通景式构图,利用建筑、树木将人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勾线填色,略有渲染,颜色以矿物颜料朱、青、绿、白、黄为主。殿宇、勾栏、亭榭采用界尺绘出。整个画面依据神话传说与清代社会现实生活交织组合在一起。(摘自百度)
从画面的人物服饰来看,尤其是官吏的官服、官帽与唐代官服相似;与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内的《元杂剧》(元代)、《下棋》(元代)等中的官服相同。由于霍州与洪洞地理位置相连,因此受其影响是不难理解的。甚至其月台地面的方砖铺设亦为早期唐代"十字对缝"的地面铺法。圣母娲皇庄严慈祥,具有一种深沉含蓄的感染力;侍女的虔诚,凝聚着智慧与涵养;武士的孔武有力,在凶猛中蕴藏着善良与威严。(摘自百度)
东山墙壁画总面积24.33平方米,全景描绘宫廷中处理国事的画面。殿宇檐下正中悬挂"万世母仪"的匾额。中为圣母女娲坐像,半向左侧状,似乎正在询问补天事宜,左右各站立一名侍女、二名文吏。大殿月台下左右各绘有五帝,头戴冕旒,穿帝王装,手捧玉圭,
侍立两侧等待吩咐;台阶下右侧一头戴乌纱帽官吏似乎正在奉旨宣昭;宫女们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穿梭于各殿宇之间;年直、月直、日直、时直四位天神也正飞奔而止;整个画面充满着节奏与悬念。
东山墙壁画共有人物43人,其中女性10人(包括圣母、侍女),男童4人,男性29人(包括帝王、官吏、武士及男仆);左上角(从左到右)为时直、日直,右上角(从左到右)为年直、月直共四位天神。西山墙壁画总面积26.02平方米,正中大殿上书有"开天立极"的匾额,整个画面以此主题展开。娲皇圣母站立在正中,头戴凤冠,身着霞帔。两宫女各持羽帚、宫扇侍立两侧。各路神仙或帝王相互道贺。左右上角各有一只向下俯飞的凤凰;大殿月台台阶下两侧三名官吏和其夫人正侍立两旁;右下角是两狱卒与刚刚大赦的三名囚徒。囚徒双手合十,上身赤裸,肩系方巾,下穿裙裤前来参拜;前面两名差人抬着供案。中部上端从左到右,集中绘制着年直、月直、日直、时直共四位天神。与东山墙的四位天神相比,除人物面貌相同外,由于此时大功告成,故四位天神相聚一起,着艳丽的服饰,甚至手中少了法器。特别是大殿月台中央,武士身旁有一正在玩耍的童子,使整个场景更加充满着祥和、喜庆。西山墙壁画共有人物41人,其中女性14人,男童3人,女童3人,男性21人(包括帝王、官吏、武士、男仆及百姓);西壁左上是描绘一组童男童女的生活场景。三个童女和两个男童正在玩耍并品尝食物,大殿旁右侧两名文吏正在书写记录着什么。
(摘自百度)
后檐墙东西两侧壁画面积分别为10.48和10.34平方米,主要描写内容为内廷御膳房内宫女们的工作情况。这两组画面共有人物10人,每组5人,并均为宫女。她们正在忙碌着传送各种食物。有的正在将乘托食物的盘上扣一盔形盖;有的似乎正在将食物摆放成美丽的图案,或者在其上点缀着什么。(摘自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