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晋行·霍州:衙署,鼓楼,观音庙,娲皇庙
标签:
霍州衙署霍州鼓楼霍州观音庙霍州娲皇庙曹端·阎锡山 |
分类: 晋行 |







霍州衙署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遗产。其建筑规模宏大,形制壮丽,是中国现今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署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研究与保护价值。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霍州署与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构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古代官文化系列,具有较高的研究、观赏与保护价值。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百度)
在谯楼与仪门之间有丹墀。丹墀(因池)指古时宫殿前的石阶,因其以红色涂饰,故名丹墀。后引申指代官府或祠庙的台阶。霍州衙署的丹墀是知州举行礼仪和群众“闹社火”集会的场所,与民同乐所在。相形之下如今的衙门,恨不得把整条街封闭。


仪门与大堂间有段高出地面一米甬道。当年衙役站立两旁,迎送各级官员。如今此项任务由几对小石狮和盆栽绿植担当,当然迎接的是游客。仪门至大堂前东西两侧,有回廊式硬山顶建筑,那是科房。两边各17间,归六房占用,明嘉靖三年(1524年)知州宇文镛建。现在已辟为展厅。
仪门北行十米,在甬道中有木牌坊,南楣书“天下为公”(见上图),北楣书“清慎勤”(见下图)。介绍上说原设亭的地方立一石碑,后为出入方便改建“戒石亭”。原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虚,上天难欺。”用以告诫官吏,永铭不忘。
现在原石早已不在,原亭已不在。亭换成了牌坊,在夹柱狮有两块后世立的石碑,一刻“廉生威”另一刻“公生明”。
霍州署衙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名垂青史的人物,他叫曹端。明永乐初年,曹端在霍州署衙担任学正。著名的官箴“公生明,廉生威”就是由他的话派生出来的。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曹端的弟子郭晟科考中举,赴任前向他请教为官之道。他说:“其公廉乎!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此话不胫而走,传至山东巡抚年富那里,将之提炼镌刻成碑,于是“公生明,廉生威”成为规诫官吏清廉为政的格言。(此段是鱼从霍州衙署导游词提炼。)
大堂坐落在月台之上。
现存大堂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大堂面阔、进深各五间,六椽减柱造,大额梁,内外均四椽柱。前接卷棚三间悬山顶四椽亭。大额明间跨度极长,大堂结构布局严谨,雄伟壮观,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摘自百度)
甬道北端月台的南边伏卧石虎、石狮各一对。介绍上说:经专家鉴定,这对石虎属唐代时石刻标本,石狮为元代作品。 
大堂内的墙壁上隽有石刻五方,鱼只上传四方(见上图),其中一方太过隐蔽无法拍摄。大堂石板地面上还有两块石头(见下图),为唐代的被告石和原告石。千年时光里依旧铮明瓦亮。
在大堂后为二堂,现存建筑建于民国年间,面阔、过深各五间,前后没回廊,为知州日常办理州务大事的办公地点。二堂后,为内宅,分为正房和东西厢房。是知州、判官、同知三个官员共同居住的院落。明代建筑,清代屡有修复。一律让人难以置信的简陋不堪。鱼没有上传图片。上图和以下七图为大堂左右的东西耳房,如今辟为展厅。 
上图中的人物立像就是曹端和刻有他那句传颂几百年的名言“吏不畏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立碑。结合当下,霍州署的廉政历史令人唏嘘。 
霍书碑亭,内有一石碑。鱼只辨认出:周武王曾封弟叔处为霍……;霍叔遗……;乾隆三年岁次戊午秋七月……知州西泠锺链……“桐叶封弟”纪念碑? 

霍州署因文革或一些战乱曾多次部分建筑被毁,而霍州署内东轴线上的部分原建筑所在地自文革以来也一直被霍州市教育局所占,因此现存霍州署只有1.83万平方米。因此霍州市政府于2011年初开始重建、修缮工作,一期工程要恢复霍州署中轴线上所有建筑及东面轴线上静怡轩周边、西周线上马王庙周边的部分建筑,定于2011年10月1日完成一期恢复,对外开放参观。而二期工程也要在以后的几年里开工,准备恢复除一期工程外的其他建筑。预计2020年霍州署的原貌会再一次重见天日,展现在大家面前。此工程据说将耗费2亿元左右人民币,霍州市政府官方说:恢复后的霍州署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古代州署影视拍摄基地。从2009年起,国家和当地共投资3000余万元对霍州署衙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工程包括中轴线文物本体修缮、谯楼两侧旅游接待中心、消防以及大堂院落的技防、绿化等内容。当地政府计划全面恢复霍州署鼎盛时期古代建筑规模和历史原貌,扩建中国历代官吏制度体验馆、中国历代官服、官印文化展示中心、静心堂等,打造中国唯一官场文化主题公园,并建设全球华裔霍氏宗祠、霍氏名人堂等。该工程已列入2013年霍州市十大重点工程。2013年4月6日,署衙主体修缮完毕。(摘自百度)
大手笔啊!在仪门与谯楼之间的西侧鱼看到上图中恢复建筑,蓝色围挡后,是何种场景,鱼此次晋行是无缘见到了。但愿越来越好!下面和鱼一起去霍州观音庙和娲皇庙看看吧!
霍州观音庙位于山西省霍州市赵家庄东南。该庙是集儒道释三教于一体的寺庙建筑。庙中土地殿规模虽小,始建于宋代,三圣殿、山门、观音殿、过街阁楼、文昌阁等均创建于元、明时期。观音庙院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两条平行轴线。其东轴线为一进院,轴线上分布有山门、三圣殿,东侧有厢房、廊屋、耳殿,东南角二层有文昌阁。观音庙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两条平行轴线,东轴线为一进院,轴线上分布有山门、三圣殿、东侧有厢房、廊房、耳殿。西轴线为两进院,中轴线上分布有元代过街阁楼、观音殿,轴线两侧分布有廊屋。三圣殿与观音殿之间建有土地殿。解放初,霍州观音庙内原塑像被毁,1995年、1998年重新雕塑。农历六月十九庙会亦已恢复。
2006国务院公布观音庙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自百度)
霍州观音庙现存有宋、元、明、清不同时期大小殿八座,均为筒瓦硬山顶式建筑,琉璃瓦脊。西轴线正南元代过街阁楼坐北朝南,全木结构,底为柱廊式过街通道,上铺木板,设栅栏,神龛台基。楼顶为重檐歇山顶,琉璃剪边,灰瓦覆盖。顶部正吻题“昊川雄镇”四字,阁楼梁架多为元代遗构。阁楼北侧连建戏台“赛蜃楼”,为明初建筑。(摘自百度)



当地百姓知道这是个宝贝,当年日本人要这元代过街阁楼拆除掉烧火时,全村人主动将自家门板卸掉给日本人以换取这座元代过街阁楼的平安,他们做到了,我们今天看到了,唏嘘后,唯有礼赞!
观音庙的三圣殿。它和观音殿并列,中间有小小土地庙。

辞别观音庙驱车赶往娲皇庙,在这里又结识一位守庙人。他用浓重的乡音为鱼和先生解读大殿内壁画。
娲皇庙位于山西省霍州市贾村。据传,此庙始建于明代,后毁,清同治四年重修。娲皇庙内现存有悬塑及壁画,尤以正殿内壁画而闻名。正殿东一侧的壁画高4米,长6.5米,面积为26平方米;娲皇圣像左侧壁画,高4米,长3米,面积为12平方米,与东侧壁画连为一体。整组画面表现了圣母宴请百官司时,宫廷内忙碌、热闹的生动情景。2006年05月25日,娲皇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摘自百度)
贾村村内至今仍现存着大量古建筑遗构,如娲皇庙之东为清代悬山顶建筑魁星楼,庙之西为文昌阁高台遗址,庙之北为清代遗构刘家祠堂、清代六边形六层楼阁式砖构文峰塔,庙之西北为与娲皇庙同时期的建筑群玄帝庙。是反映清代黄河流域村落风俗、民俗的典型实例。由于村中这种特殊的文化氛围,
村民憨厚、淳朴,文人墨客历代辈出,书香门第随处可见。"贾村的秀才比驴多"这一当地民谣就是其最生动的写照。
(摘自百度)
娲皇庙坐北面南,现仅存悬山顶式戏台、硬山卷棚顶式钟鼓二楼、悬山顶式圣母殿及歇山顶式东西垛殿,共六座清代建筑。娲皇庙庙内碑文现已不存,故该庙宇的创建年代无从考证。据《说文》中记载:"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传说人类是由女娲和伏羲,兄妹相婚而产生,后来他们禁止兄妹通婚,制定婚礼。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摘自百度)
娲皇庙圣母殿内的娲皇圣母壁画是该庙最为精华的部分,是清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总面积达71.17平方米。画面采用通景式构图,利用建筑、树木将人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勾线填色,略有渲染,颜色以矿物颜料朱、青、绿、白、黄为主。殿宇、勾栏、亭榭采用界尺绘出。整个画面依据神话传说与清代社会现实生活交织组合在一起。(摘自百度)
从画面的人物服饰来看,尤其是官吏的官服、官帽与唐代官服相似;与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内的《元杂剧》(元代)、《下棋》(元代)等中的官服相同。由于霍州与洪洞地理位置相连,因此受其影响是不难理解的。甚至其月台地面的方砖铺设亦为早期唐代"十字对缝"的地面铺法。圣母娲皇庄严慈祥,具有一种深沉含蓄的感染力;侍女的虔诚,凝聚着智慧与涵养;武士的孔武有力,在凶猛中蕴藏着善良与威严。(摘自百度)
东山墙壁画总面积24.33平方米,全景描绘宫廷中处理国事的画面。殿宇檐下正中悬挂"万世母仪"的匾额。中为圣母女娲坐像,半向左侧状,似乎正在询问补天事宜,左右各站立一名侍女、二名文吏。大殿月台下左右各绘有五帝,头戴冕旒,穿帝王装,手捧玉圭,
侍立两侧等待吩咐;台阶下右侧一头戴乌纱帽官吏似乎正在奉旨宣昭;宫女们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穿梭于各殿宇之间;年直、月直、日直、时直四位天神也正飞奔而止;整个画面充满着节奏与悬念。
东山墙壁画共有人物43人,其中女性10人(包括圣母、侍女),男童4人,男性29人(包括帝王、官吏、武士及男仆);左上角(从左到右)为时直、日直,右上角(从左到右)为年直、月直共四位天神。西山墙壁画总面积26.02平方米,正中大殿上书有"开天立极"的匾额,整个画面以此主题展开。娲皇圣母站立在正中,头戴凤冠,身着霞帔。两宫女各持羽帚、宫扇侍立两侧。各路神仙或帝王相互道贺。左右上角各有一只向下俯飞的凤凰;大殿月台台阶下两侧三名官吏和其夫人正侍立两旁;右下角是两狱卒与刚刚大赦的三名囚徒。囚徒双手合十,上身赤裸,肩系方巾,下穿裙裤前来参拜;前面两名差人抬着供案。中部上端从左到右,集中绘制着年直、月直、日直、时直共四位天神。与东山墙的四位天神相比,除人物面貌相同外,由于此时大功告成,故四位天神相聚一起,着艳丽的服饰,甚至手中少了法器。特别是大殿月台中央,武士身旁有一正在玩耍的童子,使整个场景更加充满着祥和、喜庆。西山墙壁画共有人物41人,其中女性14人,男童3人,女童3人,男性21人(包括帝王、官吏、武士、男仆及百姓);西壁左上是描绘一组童男童女的生活场景。三个童女和两个男童正在玩耍并品尝食物,大殿旁右侧两名文吏正在书写记录着什么。
(摘自百度)
后檐墙东西两侧壁画面积分别为10.48和10.34平方米,主要描写内容为内廷御膳房内宫女们的工作情况。这两组画面共有人物10人,每组5人,并均为宫女。她们正在忙碌着传送各种食物。有的正在将乘托食物的盘上扣一盔形盖;有的似乎正在将食物摆放成美丽的图案,或者在其上点缀着什么。(摘自百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