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017-12-05 10:41:02)
标签:

平遥镇国寺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

平遥镇国寺三佛殿

平遥慈相寺

平遥慈相寺麓台塔

分类: 晋行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玄中寺下一站为平遥镇国寺和慈相寺,两座寺院同位于平遥古城的北侧,可一并参观。拜镇国寺一帆风顺,而慈相寺铩羽而归。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离开玄中寺傍晚赶到预先筛选好的位于平遥镇国寺附近住宿地。休整一夜,第二天即九月六号清晨来到镇国寺,漫长的等待后,免票入内的先生一马当先冲进镇国寺,鱼则耐心等待售票人员售票、检票。等鱼游进去时,先生已经从镇国寺的精髓万佛殿出来了。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镇国寺,分为前后两进院。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一进院,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以及三灵侯、财福神、碑廊、土地等各殿堂。二进院,有观音殿、地藏殿等殿堂。三佛楼两侧有禅房。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鱼的拜谒路线是直取中路: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然后再折回,观二进院的西路和东路,最后一进院的东西两侧。最后再重新万佛殿。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镇国寺的天王殿也是山门,殿顶为单檐悬山式,初建于元代,历经修缮一直保有元代建筑风格。天王殿内斗拱硕大,上有彩绘。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殿内有塑于清代的四大天王,手持法器联袂成“风调雨顺”。天王们体量够大、神武欠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镇国寺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系皇家敕建,原名京城寺,嘉靖十九年(1540年)改名镇国寺。后寺庙倾颓,清代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又重修万佛殿,重修后的殿宇,仍保持了原来的风格。镇国寺布局严谨,其万佛殿为五代遗物。万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施六椽栿两层,上设四椽栿和平梁,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柱头斗栱与明次问补间斗栱为五铺作双抄,转角斗栱出斜拱斜昂,圆柱方额,出檐深远,斗栱总高超过柱高的三分之二,形制古朴,手法规整。万佛殿整体梁架结构严密,用材规格,符合力学原理,工艺精湛,作工精细,1000多年来完好如故。镇国寺现存五代、元、明、清各时期古建筑44间,彩绘泥塑62尊,壁画100余幅,碑碣20余通(方),其中不乏稀世珍品。1988年镇国寺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7年,与平遥古城、双林寺并列为“一城两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网上资料,向原作者致敬!)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万佛殿造型令人震撼。单檐歇山式如伞张,四檐似短柄剑斜刺苍穹,鱼自以为寺观庙堂见过不少,甫一入目,目瞠口张。寺中有清嘉靖二十一年(1816年)《重修镇国寺》碑,碑文载“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今世所为……寺创于北汉孝和帝天会七年……”殿顶脊檩下有“惟大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岁次癸亥参月建造”的题记,由此可见结构奇特的万佛殿是五代时期木构建筑遗存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万佛殿内,中央为佛坛,目测大约是长与宽等距的正方形。正中设立须弥座,上塑释迦牟尼坐像。旁边站立迦叶、阿南二弟子。另有弟子、菩萨、护法金刚、供养人。网上资料说着一坛十一尊塑像中有文殊、普贤菩萨,鱼仔细看过,真没有。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这些塑像,共同处都是面目丰盈饱满。弟子和菩萨的身姿丰腴恰到好处。护法身形健壮。所有塑像躯干都微曲前倾,与佛光寺东大殿内塑像相类。看久了,又觉得它们自有自家风韵。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万佛殿内主像释迦牟尼座位最高,高大沉稳,结跏趺坐在须弥座上,表情慈祥温和,使人感到人和神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紧依主像的是迦叶和阿难尊者。阿难身着僧衣,出家人的气息在他身上体现得尽善尽美。另一侧为迦叶,由于迦叶从小出家,历经艰辛,苦修一世,故雕塑艺术家将他塑为含辛茹苦、饱经风霜的老人形象。前面为两尊菩萨和两尊供养菩萨。因他们的地位和身份不同,故将坐像两尊菩萨塑成雍容华贵的贵妇人形象,她们衣冠紧扣,脸庞丰满,显得文静高雅。两边站着的供养菩萨则随心所欲,丰满的体形与袒露的胸脐,如玉而扭曲的手臂,显出优美的线条,体现出少女特有的姿态。菩萨前为天王,他们手执兵器,头戴盔甲,蹙眉怒视,英武雄健,威风凛凛,是典型的唐代武士形象。特别是那两尊供养童子引人注目,衣着俭朴,竖着的两个小辫颇有情趣,是天真善良的农家少女形象,一尊正在祈祷,另一尊则心不在焉,四处张望。一动一静,真乃匠心独运。这些塑像,深刻地刻画出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风貌,反映了古代匠师们继承了唐代注重写实的艺术风格。这些塑像是我国寺庙中现存的五代时期的惟一作品,堪称“稀世珍品”。(内容来自平遥文化网)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护法金刚(见上图,让人不由得想起五代后蜀诗人蒋贻恭那首被收入《全唐诗》、脍炙人口的《咏金刚》:扬眉斗目恶精神,捏合将来恰似真。刚被时流借拳势,不知身自是泥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万佛殿东、西山墙布满壁画。连栱眼和椽头都有。这密密匝匝的的佛像,成百上千,万佛殿名称由此而来。 关于这些绘画的年代,网上资料大多说是明代的。鱼查了很多资料,其中《平遥镇国寺万佛殿椽头彩绘初探》一文的观点是光凭纹样和风格很难对绘制年代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根据古代颜料史,对这些绘画所用颜料进行现代高科技技术分析,可以对绘画绘制年代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从镇国寺现存碑记中得知,万佛殿最近三次大规模维修分别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和乾隆十七年(1752年),而这篇论文的作者刘梦雨和雷雅仙恰好从彩绘剥离出的颜料成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即万佛殿彩绘颜料覆盖有三层,最近一层颜料在光绪年间被广泛应用,中间层的颜料在嘉庆时期,最后一层在乾隆年间,与万佛殿大规模维修时间吻合。由此断定这批千佛图为清代绘制。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这一铺十一尊群像,鱼最留心这组塑像中两尊供养人,他们曲膝跪坐在莲台上,这位扎辫子的女孩(见上图)昂头倾听,微笑若隐若现在脸上,满脸的虔敬和喜悦。另一位(见下图)注目主尊,若有所思又像心猿意马,在信与不信之间游离……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在万佛殿的东南壁,鱼发现一幅壁画。画面是老人与花犬(见下图右侧图),画面右上角光晕中是一位菩萨,画面的左上角光晕中是一头狮子。也就是说此画作暗示那花犬是狮子,而那老人就是文殊菩萨。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在万佛殿的西南壁也有幅壁画,画面为老人与黑猪。画面的左上角和右上角的光晕中分别绘制了菩萨和白象,毫无疑问,这位老人即是普贤菩萨的化身。这一下,鱼茅塞顿开:佛坛上为什么只塑造了两坐两立四位菩萨(或者说是两菩萨两弟子,或者说是两菩萨两供养人),而通常殿堂中都是规规矩矩地在主尊两侧塑文殊、普贤菩萨!因为,文殊、普贤两菩萨被绘制在殿内南面墙壁上!哈哈,一坛十一尊彩塑与背座的三尊彩塑,在加上殿内四壁壁画,这才是齐聚一堂、完整的“说法图”啊!鱼为自己的此番发现得意了很久很久。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万佛殿的后面开门,塑有慈航普度的观世音菩萨,即通常的倒坐观音。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万佛殿的倒坐观音及胁侍善财、龙女为明代塑像,清代重绘油彩。观音像的右手和身旁的龙女像头部已残缺。善财童子保存完好。(见下图)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镇国寺二进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中为三佛殿,除观音殿关闭、三佛殿两旁禅房挪为他用外,其余各殿内均可参观。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三佛殿一层内明代弥勒佛。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三佛楼创建于明代,根据殿内残存的佐证。殿宇清雍正九年(1731年)重建。雍正十一年(1733年)绘制壁画,嘉庆三年(1798年)彩殿内后槽每间设佛坛一座,奉三身佛。中尊法身绘梁枋、金妆佛像、描摹壁画。(网上资料,向原作者致敬!)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三佛楼楼上正殿内塑三身佛:中法身毗卢遮那佛,东报身卢舍那佛,西应身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有两胁侍菩萨,舍那佛西侧有一胁侍,释迦牟尼佛东侧有一胁侍菩萨。另东西墙壁和三身佛后的南侧墙壁上绘有壁画,为佛传法传故事。据资料上介绍壁画有52幅。网上资料千篇一律说:三佛楼内保存有彩塑七尊和壁画五十二幅为明代遗存,清代重修时保持了它们的原貌。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三佛殿东西山墙上的壁画事无巨细地勾画出释迦牟尼从降生、出家、悟道直至涅槃的非凡一生。也就是佛教典籍归纳出的佛一生示现人间的八种相,后被程式化为“八相成道”图。略有差别的是大乘佛教理论为八相注解为:兜率降世、白象入胎、住胎说法、右胁诞生、逾城出家、树下成道、初转发轮、双林入灭(涅槃);而小乘佛教的注解中没有“住胎说法”,只是在“逾城出家”和“树下成道”之间增加了“降伏魔众”。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三佛楼的三身佛和四菩萨面目雷同,倒不如这满墙集山水、庭院、楼台、花鸟、人物、故事情节于一体的佛教壁画,越细端详越令人流连忘返。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下图为三佛楼东西影壁墙上的壁画,看着像天龙八部中的人物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再看一眼三佛楼(见上图)折回看西面,地藏殿(见下图)。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地藏殿俗称阎王殿,明代建筑。主尊为地藏王菩萨,两旁是闵公和道明父子两弟子。光线的原因,主尊两旁的闵公和道明两彩塑看上去比其他光鲜。这一堂还有十殿阎王、六朝判官、牛头马面。资料上介绍这些彩塑都是明代的作品。细致看来彩塑都有些损毁。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墙上壁画亦是龟裂严重。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地藏殿北影壁墙上的壁画(见下图)孪生的样貌,鱼还以为是丢了高帽的黑白无常,索命、追魂两小厮。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观音殿,和地藏殿对应。建筑规模相当,和形制不同,看得出不是同一时代建起的。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观音殿门上落锁,鱼趴门缝把手机伸入拍摄下来上面一组图。主尊观音像,有两胁侍,两旁配享各六尊菩萨,一律罩着红布,想必会择日开放。下图为观音殿外北影壁墙上的壁画。这两个人物组合看着让人费解。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上图和下图为三灵侯殿及殿内供奉的三灵侯像。导游图上标三灵侯殿北侧有二郎殿,鱼一点印象都没有。它们和钟楼同在东侧。同在这侧的还有一个独立建筑--真武庙,不过没有开放。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上图和下图为财福神殿,里面供奉着财神和福神。介绍上说:财福神是受民众普遍祭祀的神灵,该财福庙是从村口路边迁入庙中的。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鼓楼、土地、半截碑所在碑廊、财福神、地藏殿还有自成院落的禅院都在同一侧--西侧。禅院内有玉皇阁,没有开放。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上图和下图为土地殿,里面供奉着土地爷。鱼以为:土地爷旁边的两位童子可以理解,童子旁那两尊护法神怀疑是从别处移来的。一向谦和的土地很少与如此面目狰狞的护法神齐聚一堂。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下图为碑廊,内有著名的半截碑。
从寺内碑文中可知,元、明两代利用隙地,前创山门天王殿、钟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廊房、观音,地藏二殿。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又重新修葺东西两廊,嘉庆元年至二十年,又创建舞榭于山门外(已毁),并建经堂于佛阁两翼,添建厢房六间。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重修时,对万佛殿再度修葺。(网上资料,向原作者致敬!)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天王殿两侧为钟鼓楼。钟楼上有金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铸造的铁钟一口,介绍上说为平遥境内历史最悠久的铁钟鼓楼上无鼓,鼓早已不知所踪。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镇国寺内徘徊很久,可终是要告别的。很满意镇国寺内拍摄没有遇到阻拦。也许是基于鱼和先生为第一批参观者缘故吧,谁知道呢?反正满怀欣喜,驱车赶往慈相寺,希望能和镇国寺一样,可以慢悠悠地看、可以从容淡定地举起相机记录自己心仪的一切……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慈相寺隐蔽得很深。在平遥县洪善镇冀郭村一条巷子里,一座看似山门却被废弃的山门里面立着慈相寺国保碑。在它的右侧,即东面有一小券门,进去后豁然开朗。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不足五十米后就是慈相寺的入口--关帝殿,城墙上的钟鼓楼如招风耳般,从外面看仿佛是建在城墙上。巍峨的麓台塔在向鱼和先生招手。可及近看到有蓝色围挡时,心里喊糟糕。果不其然,本来在东侧券门外和当地人唠嗑的看护人员,见鱼和先生过来,急急地进去,飞快关紧木门,无论我和先生如何叫门,都无回应。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敲了十分钟,鱼和先生放弃,回到关帝殿前的月台上拍了那里的几座明清碑。又和院落中赋闲的当地人攀谈,其中一位怂恿我们再去敲门,当鱼走到离券门一米远的地方时,门开了。看护人员一看鱼和先生,就像见了大年三十逼债的,慌慌张张回身进去把门关严实,无论鱼和先生说尽天下好言词,就是无声。鱼有点兜不住了,返身回到东侧的围挡处,要从这里跳进去,结果被先生斥责一番。一肚子火没处发,用脚使劲踢了围挡,嘿嘿,鞋踢坏了。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这些照片是鱼上蹿下跳在东西两侧围挡附近拍的。看来麓台塔修缮一新。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知道上图鱼怎么拍到的吗?西侧围挡与地面有二十公分间距,鱼把手机伸进连拍四张,就这张较为成功。塔照歪了,可这也算成果。起码来慈相寺的油钱和所花费的功夫没有白白损失掉。嘿嘿,手指被刮下去一块肉。下图是乐台,是与慈相寺的山门连着。下面有洞门可进入,那洞门已封死。
26)晋行·晋中:平遥镇国寺,慈相寺
鱼和先生山西游,最糟心的就是访慈相寺遇阻。不甘心失败的鱼第三次试着叫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心情,唉,别说了。碰壁碰得心拔凉拔凉的,只好离开慈相寺奔平遥古城。
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游镇国寺、慈相寺,下期平遥古城:平遥文庙和清虚观再见!

有关链接:

一、镇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5千米的郝洞村,1965年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作为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连同镇国寺、双林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朝嘉靖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建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正中为大殿三间亦称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各为五间,中建三佛殿。这座寺院最早创建于五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寺内碑文可知,元明利用隙地,前筑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厢房,观音、地藏二殿,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东西两廊。 镇国寺大殿万佛殿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修,在佛殿内梁架上留下许多题记墨迹及寺中现存的碑刻,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佐证。这座殿宇造型独特,平面近正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庞大的七辅作斗拱,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使殿顶形如伞状,在历代寺庙建筑中颇为罕见。此殿,始建于五代,殿貌奇古,结构奇特,从建筑的艺术上别具一格,是国内现存五代时唯一的木构建筑。 万佛殿内,中央为佛坛,长与宽均为6.09米,正中设立须弥座,上塑释迦牟尼坐像。旁边站立迦叶、阿南二弟子。连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人共有11尊塑像。这些塑像,面目丰满、腴润,身躯高大、健壮,躯干微曲,塑造手法近似唐塑风格,饱含五代时塑像的风韵。 镇国寺内的古建筑,以万佛殿为最,在我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仅晚于五台山南禅、佛光二寺院,这处殿堂整体梁架结构严密,用材规格,符合力学原理,工艺精湛,作工精细,1000多年来岿然如故。 镇国寺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中为三佛殿,除观音殿外,各殿内塑像俱存,三佛殿内,还存有明代壁画。 镇国寺内杂树交荫,绿叶蓬松,院内龙爪槐形似撑伞,枝干曲屈,交织如网,颇具古风,趣味盎然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日,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界定清单中,包括了"一城,二寺",其中的一寺是以彩塑闻名的双林寺,另一寺便是以建筑而征服世人的镇国寺,是平遥三处国保单位之一。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是中国大陆所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镇国寺不同于其他木构建筑的是,全寺没有一根钉子,所有结构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卯碶而成,是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瑰宝。镇国寺各殿皆有塑像,其中万佛殿内塑像最为珍贵,是五代北汉天会年间建殿时的作品。万佛殿内佛坛宽大,长宽为6.09米见方,高55厘米,沿边用青砖叠砌而成,约占全殿面积一半。坛上正中设束腰须弥座,释迦佛趺坐其上,全殿共有塑像十四尊。其中除三尊(观音、善财、龙女)为明代塑造,清代重绘油彩外,其余皆为五代原作,佛坛式样,塑像配置均与五台山唐代建的地禅寺大殿同略同。释迦牟尼像造型高大,结跏坐式,手势作禅宗拈花印,佛相端庄慈祥,反映了唐、五代的风格。 五代是割据战乱的时期,从那时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筑全国仅有几座,彩塑作品更为罕见,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万佛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所处的历史时代至为重要,对于研究我国雕塑发展史,认识唐、宋两代雕塑演讲过程,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

二、慈相寺位于距离平遥县城10公里处的冀郭村东北隅,古名"圣俱寺"。据寺内金明昌五年(1194)《汾州平遥县慈相寺修造碑》记载:"始有大士由西极来,曰无名师,宴坐于麓台山四十载。唐肃宗召诣京师,待若惇友。上元初,示化于宫城之寺,诏还归山。"金泰和元年(1201)《平遥县冀郭村慈相寺僧众塔记铭》载:"自有唐肃宗以来,其设寺额,本名圣俱。而是时主持教□者,即始祖无名大师也。"由此可知,慈相寺之创建年代,至迟在唐肃宗时期(756-763)。清光绪八年(1882)《平遥县志·古迹志》记载说,宋庆历年间,寺僧在圣俱寺建造麓台塔,收藏无名祖师骨灰于其下。据宋庆历六年(1046)碑记载,当时的圣俱寺可容纳僧众千人,足见其规模之大。宋皇佑三年(1051),圣俱寺改名"慈相寺"。宋末火燹,慈相寺唯正殿和山门幸存下来。金天会年间(1123-1135),重建塔于旧址。从《冀郭慈相寺无名菩萨神圣眼药图》所见,塔之北部犹有殿堂(说明慈相寺背面的河床是后期南移了)。金大定年间(1161-1190),慈相寺大加修葺。金明昌五年(1194)增修殿堂。据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慈相寺碑记》记载,数百年风雨侵蚀,慈相寺土崩瓦解,至顺治六年(1649),又遭兵火之灾,康熙时,塔后的殿宇被河水冲毁。乾隆四十六年(1781)整修了东西廊窑,次年维修了关帝庙(殿)。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修乐楼、山门。嘉庆十五年(1810)新建钟鼓二楼。 现存除正殿与砖塔为金代遗物外,余者是清代重建之物。2001年06月25日,慈相寺作为北宋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慈相寺的总平面布局恪守了中国建筑古制,坐北向南,强调中轴,严格对称。宋代以后,塔的位置通常在正殿之后,麓台塔同样如此。现存寺院占地约6000平方米,连同往年建筑遗址,总占地面积18365.5平方米。今之寺院,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为山门、戏台乐楼(仅存高台基)、前殿关帝庙及其左右之钟鼓楼、正殿和东西廊窑和麓台塔无名大师灵塔组成。寺院前后三进院落。南枕丘亘,北临樱涧河,山水映抱,蔚为壮观。外,寺内古柏5株。

寺院最前端是山门,台基高筑,面阔3间,进深1间,硬山顶。山门的明间为通道,与乐楼台基下之券洞相连。关帝庙前地势开阔,南距乐楼33.8米,其建筑面阔3间,进深1间,前插廊,悬山顶,庙前有月台。钟、鼓二楼紧连庙之东西山墙,平面近方形,楼台下筑拱门,楼顶十字歇山造。主建筑大雄宝殿正殿为寺院主要建筑之一,南距关帝庙21.77米,面阔5间,通面阔21.28米,进深3间,通进深15.80米,通高14.40米。殿顶悬山顶,七架椽构造,前乳栿后剳牵用四柱,前槽金柱采用移柱法。梁架彻上露明造。用材硕大古朴。前檐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出真昂,下垫华头子。补间一朵。后檐斗拱把头交项作。屋顶施灰色筒板瓦。门窗安置在下平榑垂线的乳栿之下,施用锛光手法加工,隔扇门直棂窗装修。综合以上结构特征分析,此殿应为金代遗构,而且地方手法十分显著。殿内现存"三身佛"坐像和壁画100余平方米,虽经后人装饰,但躯体衣褶仍约略可见宋、金风格。两山墙满施壁画,人物形象生动,线条简练,应为金代遗作。现存麓台塔无名大师灵塔,即金天会年间(1123-1135)重修的砖塔。塔距正殿15.6米,高48.2米,八角九层楼阁式。塔之基座为平面八角形,边长13.5米,高1.3米,周围夯筑土墙。塔身第一层外围有明清时增建的十六孔券洞式围廊,在围廊的正南方,出硬山顶抱厦3间,是为塔之入口。塔室呈八角形,内径3.3米,墙上都为仿木构斗拱,斗拱以上,渐次叠涩内收,顶端留八角叠涩天井通二层。在塔室西墙壁有券门,采用穿壁式结构,通往踏道,在厚壁内折上,环绕半周登二层。二层以上,各层内部结构改为厚壁空筒式结构,安装木过梁、木楼板、木楼梯,以供攀登。塔顶部,砖砌叠涩藻井。塔身外形古朴,气象宏伟,每层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出檐与平座均为叠涩和反叠涩的制作方法。第一层塔檐与平座已毁坏。第二层塔身四面做成假窗,檐部设普拍枋,上置转角斗拱一朵,补间斗拱三朵,单抄双下昂,昂做批竹式。瓜子拱为鸳鸯交首拱。第三层以上,斗拱逐层从简,第八、九层,再无斗拱。各层塔身愈高愈短,从第三层开始,每层之东西南北四方各开一砖券直窗洞或假窗洞。塔顶施八角形基座,上置仰莲,莲瓣中托覆钵,覆钵上置宝珠。第二层塔之内壁,残存早期的千佛壁画,考其造型特点,应为金代作品。塔座南为抱厦门,四周建窑洞16孔。塔身二至七层筑斗拱,八、九层为素面。塔顶为覆盆莲瓣形,塔刹已毁。塔内空心,各层间有楼板、木梯,各层南北向开明窗。寺内所存宋庆历六年(1046)《大宋西河郡圣俱寺麓台山碑》,高五米多,书法艺术极精,是研究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慈相寺内现存历代碑碣计9通(方),其中宋庆历六年(1046)《大宋西河郡麓台山圣俱寺碑》、金明昌五年(1194)《汾州平遥县慈相寺修造碑》、金泰和六年(1206)《慈相寺僧众塔记铭》、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慈相寺碑记》以及年款残缺的《无名菩萨神圣眼药轶闻》等,史料价值尤为珍贵。

有关链接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