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春天里游江南·落寞在徐渭墓、印山越王墓;彷徨在王阳明墓

标签:
徐渭墓王阳明墓木客大冢绍兴姜婆山绍兴印山 |
分类: 江南行:冀豫赣浙苏鲁冀 |

四月二十四日,周一。昨天看青藤书屋,我和先生就决定第二天去徐渭墓凭吊。徐渭墓和印山越王墓即木客大冢在一起,搂草打兔子。

真的没有多想,也没有料想徐渭墓和木客大冢闭园,因为这一天是周一!

徐渭墓在木客大冢左首,沿着一条便道走上七八百米,过了一个河塘,在一片茶园的西侧。落锁的门与院墙连着。在国保碑和院墙之间有两个简易木架,看样子墓园内有整修工作。我把其中一个看似结实些的架子搭在徐渭墓园墙上,形成一个斜梯。叹气木架要是再长些就能横担在国保碑和墙垛上了。我登上去趴墙头一看,发现徐渭墓正好在视野内。一阵欣喜,随后怪自己个子太矮,又怪手机镜头拉伸效果差。忙扶着先生踏上去,先生把相机从墙头探进去,拍了这一组图片。

徐渭墓前的供案上有供品,是他的后人来祭奠过?

徐渭墓所在是家族墓地,父兄皆葬于此。徐渭常写行草,楷书很少。徐渭父的墓碑是徐渭用楷书写的,可惜文革时被砸段,只剩残碑。徐渭墓室非常有特色,不同于其他明代墓葬。这些信息来源于随后我和先生去杭州余杭先生的一位朋友那里。那位朋友目前正在研究徐渭。

一丛竹子,几株柏树。伴一代奇才长眠于此。

当世人皆醉我独醒时,徐渭是痛苦的。放浪形骸也无法缓解消弭。

这条石阶路就是通往徐渭墓园的,我很想知道如果今天不是周一,踏上这条路前来凭吊徐渭的人有多少,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印山好风光,越国皇族墓地。徐渭生前是那么渴望自己的经世韬略,盖世文才被认可。他曾经多么渴望仕途。并努力着。这在徐渭自题在青藤书屋的几副对联里,你会感受到。
旧业沿存三经草,小窗独对半床书。
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 既而有慕于道,往从长沙公究王氏宗。谓道类禅,又去扣于禅,久之,人稍许之,然文与道终两无得也。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浼袒禓似玩,人多病之,然傲与玩,亦终两不得其情也。
生九岁,已能为干禄文字,旷弃者十馀年,及悔学,又志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及,每一思废寝食,览则图谱满席间。故今齿垂四十五矣,藉于学宫者二十有六年,食于二十人中者十有三年,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人且争笑之。而己不为动,洋洋居穷巷,僦数椽储瓶粟者十年。一旦为少保胡公;罗致幕府,典文章,数赴而数辞,投笔出门。使折简以招,卧不起,人争愚而危之,而己深以为安。其后公愈折节,等布衣,留者盖两期,赠金以数百计,食鱼而居庐,人争荣机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至是,忽自觅死。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不知古文士以人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渭为人度于义无所关时,辄疏纵不为儒缚,一涉义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故其死也,亲莫制,友莫解焉。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无以葬,独馀收数千卷,浮磬二,研剑图画数,其所著诗若文若干篇而已。剑画先托市于乡人某,遗命促之以资葬,著稿先为友人某持去。
渭尝曰:余读旁书,自谓别有得于《首楞严》、《庄周》、《列御寇》若《黄帝素问》诸编倘假以岁月,更用绎䌷,当尽斥诸注者缪戾,摽其旨以示后人。而于《素问》一书,尤自信而深奇。将以比岁昏子妇,遂以母养付之,得尽游名山,起僵仆,逃外物,而今已矣。渭有过不肯掩,有不知耻以为知,斯言盖不妄者。
初字文清,改文长。生正德辛巳二月四日,夔州府同知讳鏓庶子也。生百日而公卒,养于嫡母苗宜人者十有四年。而夫人卒,依于伯兄讳淮者六年。为嘉靖庚子,始籍于学。试于乡,蹶。赘于潘,妇翁薄也,地属广阳江。随之客岭外者二年。归又二年,夏,伯兄死;冬,讼失其死业。又一年冬,潘死。年秋,出僦居,始立学。又十年冬,客于幕,凡五年罢。又四年而死,为嘉靖乙丑某月日,男子二:潘出,曰枚;继出,曰杜,才四岁。其祖系散见先公大人志中,不书。葬之所,为山阴木栅,其日月不知也,亦不书。
铭曰:杼全婴,疾完亮,可以无死,死伤谅。兢系固,允收邕,可以无生,生何凭。畏溺而投早嗤渭,即髡而刺迟怜融。孔微服,箕佯狂。三复《蒸民》,愧彼"既明"。
















失落中驱车离开,兰亭在路边向我们招手。可我今天没兴致,我要去另一位绍兴名士,文功武治皆可标榜后世者--王守仁墓地凭吊。

如此简陋的墓门,没有石像生,没有参天松柏。百米后,条石台阶百级、四层平台之上,王守仁大墓隆然。




我和先生在墓前静默许久才开始拍照。

人在罹难、困顿时,有人能证得其身真正的价值,如王守仁;有的人却患得患失,前倨后恭。

证得自身者必定具备正常的人格,超凡的智商,强大的内心,无法撼动的定力及难以复制的自律!


墓道两侧满满展板,一侧介绍王守仁生平,一侧勾画王守仁墓地未来规划。若干年后,这里将地覆天翻。

有关链接:
木客大冢虽然曾经被盗,部分木构件受到些损坏,但整体保存完好,局部髹漆仍乌黑发亮。大墓里出土文物40多件,如:玉器、玉剑、石器、漆器、青铜器,其中有挖岩石的青铜工具、夯土木质工具,(从这两件工具看,在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条件下,建造这样规模的陵墓,起码得花十几年时间)等,件件都是无价之宝。特别是长6米多,直径1米多的独木棺,为整根树木刻出,亦如独木之舟,可谓宝中之宝。清理墓室时仅发现上述遗物40余件,而越王允常的遗体和随葬品究竟是被历次盗墓者洗劫一空,还是另有原因,令人遐想不已。据传独木棺是春秋战国时较多使用的葬具。但像木客大冢中这么大的独木棺,却曾未听说过。专家们认为,其实整个大墓就是一件极其珍贵、极具价值的文物,它不仅是古越2500年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结晶!
王阳明(1472 -1528 年),我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名守仁、字伯安。明弘治十二年(1499 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一生倡导"心学",为姚江学派创始人。嘉靖六年(1527),应召西征,翌年冬因病而归,卒于途中,归葬兰亭附近的洪溪。
王守仁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书法圣地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仙暇山庄内。墓坐北朝南,背依山岗,顺依山势,逐级升高,视野开阔,风水特佳。墓冢直径10米,墓道全长70余米,百余级台阶,四层平台,全部用石材精心雕刻而成,气势雄伟,是浙江地区较典型的明代墓葬建筑。墓地近2000平方米的山麓地带,数十棵合抱古松环侍左右,营建了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
墓始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多次修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弘历南幸,作过一次修缮,御赐"名世真才"题额并建四柱冲天式石牌坊于墓前。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驻绍部队将领陶广树立墓碑。1988-1989年绍兴县文物保护对王守仁墓进行了全面整修,2006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由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对王守仁墓进行了全面整修。
有关链接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