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2017-06-16 16:28:58)
标签:

湖州飞英公园

飞英塔·塔里塔

湖州韵海楼

桥里桥·潮音桥

庙里庙·湖州府庙

分类: 江南行:冀豫赣浙苏鲁冀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这期封面三图分别为湖州三绝:塔里塔--飞英塔图一;庙里庙--府庙图二;桥里桥--潮音桥图三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离开南浔去湖州市在细雨中,越近湖州市细雨愈发乖张,细细织、密密行。寻找潮音桥很费波折,高德地图导航只能找到潮音桥新桥,抵达附近连问几个行人,才落实如何访得老桥。车不能靠近,临时停在一家宾馆门前。门卫示意将车开走,停靠路边鱼又怕吃张罚单,只好先生独自一人雨中前往。鱼只能远远看潮音桥,那个距离鱼戴着近视镜也没看到潮音桥桥洞下面那座小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去府庙有些幸运,府庙前有市场,很多车子停在路上,鱼去时恰好一老弟提车出来,多问他一句,这地儿停车没人管。大喜,锁好铁狗四毛和先生雨中赶往府庙。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离开府庙不过早上八点五十,雨还在飘洒。去飞英公园路上也挺顺当。只是到了公园南门入口才叹气,没有停车位。对面的酒店门前停车位满员。鱼有点心急,沿着塔下街开始撒目,希望奇迹出现有停车地。鱼在塔下街溜达了两个来回,竟然忽视了这里是单行线,而且地上交通标识不能左转。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两张罚单400元没了,外带扣六分。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飞英公园南门为五间五楼牌坊门,飞英公园四个字是沈鹏书写。鱼后来才知道,飞英公园其实有主入口,在环城北路,那里有停车场。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飞英公园1997年建成开园。公园内有国家重点文保:飞英塔。公园内还有湖州府遗存的龙凤石柱,六百多岁子孙成群簇拥的老银杏子,颜真卿为编撰《韵海镜源》而始建于州治后园的韵海楼,南朝梁太守柳恽始建于湖州府治西侧、颜真卿题字刻石的西亭,原北宋太守孙觉始建于府治内的墨妙亭,始建于南朝梁吴兴太守萧琛、历代湖州府驿馆的霅溪馆。只不过韵海楼、墨妙亭、西亭、霅溪馆多是异地迁移且都是后代重建,飞英塔的资历最老,当仁不让成为园中元老。鱼以为飞英塔无论外形和内质,都能代表湖州。它奇特的内外塔合体结构,不能说惟一,现在敢称不二。公园免费,进塔二十元。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飞英公园内有双塔擎天、问石忆史、飞英揽胜、韵海清风、墨妙古韵、西亭晚晴、溪馆待月、六客醉秋等八景,与塔相呼应。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图片右侧,即位于飞英公园东南隅的墨妙亭,北宋熙宁五年湖州知州事孙觉始建于州府北隅,并将汉晋以来古文遗墨和前人赋咏百篇刻石麋集于亭内。苏轼曾作《墨妙亭记》和《墨妙亭诗》。墨妙亭内古碑毁于元兵入境。清光绪末年湖州籍藏书家“皕宋楼”主陆心源搜集境内所剩遗碑重建。民国17年,郡人俞宗濂又重建墨妙亭于吴兴公园(即湖州人民公园内)。1968年,再度被拆,许多石刻被毁,著名的冯可宾竹碑也被毁于一旦。1996年重建于飞英公园东侧,嵌有元、明、清遗刻12方,新刻苏轼《墨妙亭记》,曾巩的《墨妙亭》诗碑。

陆心源的藏书以富宋元刊本而著称。本世纪30年代有人据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统计,其实数是:北宋刊本7部80册,南宋刊本114部2611册,元刊本109部1999册,都是极其名贵的海内孤本陆心源的藏书在1882年皕宋楼藏书志撰成时已达15万卷,1907年,其子陆树藩皕宋楼十万卷楼藏书出售时,其实数是4千部20万卷4万4千多册。1908年陆树藩又将守先阁藏书捐助给刚兴办的海岛图书馆,据《陆氏守先阁捐助书目》记载,有1千余部1万4千余册由此可见,在陆心源藏书散出前,藏书总数为5千部,近6万册,25万卷左右。

陆心源之子陆树藩皕宋楼藏书卖给了日本岩崎弥之助财团静嘉堂文库!!!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上图为子孙团聚其乐融融的银杏大家庭,下图为飞英塔隔湖对视的飞英堂。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上图中的亭子就是西亭,和飞英堂一样是现代建筑。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飞英堂隔洗墨池望飞英塔。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韵海楼为五间两层楼,为清代重建建筑,匾额为近代书法家张宗祥题写。1992年移到飞英公园。现在里面是颜真卿纪念馆。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唐大历七年至十二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颜真卿善书法好文学,为人胸襟坦荡,礼贤下士,奖掖后进,许多文人闻风趋之。任上期间,颜出资延请当地文士编纂《韵海镜源》,凡360卷,开我国民间编纂字典先河。颜氏周边迅速形成以其为中心,诗僧皎然、陆羽、顾况、刘长卿、李季兰、韦应物、刘禹锡、孟郊、张志和等一批在当时诗坛颇有建树的湖州文人群体。

据说颜真卿初到任时,张志和去拜访。颜察其所乘之舟破旧,出资另造一叶送他。舟成之日,颜真卿赋诗以记。今此诗已佚,但皎然和诗仍在。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据颜真卿撰并书的《杼山妙喜寺碑铭》称,《韵海镜源》一书他早年就已着手编纂。该书是引《法言》、《说文》诸字书,“穷其训解,次以经史子集中两字以上成句者,广而编之,故曰‘韵海’,以其镜照源本,无所不见,故曰‘镜源’。”颜真卿在唐大历七年(772)到湖州任刺史后,继续从事编纂,并“以俸钱为纸笔费,延江东名士萧存、陆士修、裴澄、陆羽等十余人,笔削旧章,核搜群籍,撰定为三百六十卷。”这部书稿先在州学“日相讨论至冬”,后移到当时称为“郡之胜绝,游者忘归”的杼山定稿。当时和颜真卿同在湖州的著名诗僧皎然曾有《韵海楼诗》赞扬此举,诗道:“世学高南郡,身封盛鲁邦。九流宗韵海,七字揖文江。惜赏云归堞,留欢月满窗。不知乐教乐,千载与谁双!”
《韵海镜源》是一部著名的古代字书,可惜其书早已散失。州人为表彰颜真卿在文字学上的巨大贡献,乃建韵海楼以纪念之。

(网上资料,向原作者致敬!)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围绕飞英公园走一遭,飞英塔外塔的英姿烙印在脑海中。鱼和先生开始进飞英塔内观瞻内塔。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鱼是惜福之人,那天是五月二号,飞英塔参观者只有我和先生两人。鱼的胆子很大,于是在无人盯防的前提下,鱼独自一人爬到了飞英塔外塔的顶层,俯视内塔的感觉真爽!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飞英塔内塔石塔的细部照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鱼新建的相册《嚼英咀华--湖州飞英塔》去观看。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47)春天里游江南·拍案湖州三绝: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有关链接
提起湖州古建筑,当以湖州三绝为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年03月17日第七版)
一绝———塔里塔———飞英塔 
  湖州一绝为“塔里塔”,说的是飞英塔,原名舍利石塔,是唐代僧人云皎在长安得到七粒舍利子等佛家宝物回湖州后所建。时在唐中和四年(884年),至唐乾宁元年(894年)建成。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相传舍利子神光出现在塔顶,于是又在石塔外建木塔将石塔保护起来,形成塔内有塔的奇观。又从佛经“舍利飞轮,英光普现”句子中取“飞英”二字作为塔名。过了160多年,木塔在一场雷击中化为灰烬。不久当地僧俗人等又把木塔重建。360多年后,飞英塔又遭雷劫,不但外护的木塔日见倾圮,而且里面的石塔痕裂剥落。于是又用了9年时间把飞英塔整修一新:“金碧交辉,雄观郡邑,凡江南浮屠无与比者”。飞英塔内石塔通高15米,五层八角。最底层是须弥座,由100多块太湖青石雕凿拼叠而成。须弥座上雕刻着图案,上有高僧坐禅,下有罗汉巡行,个个栩栩如生。旁雕狮子群像,形态各现,无一雷同。再细看,石塔塔身的转角雕出梭形轮状的倚柱,覆盆式的柱础,五层塔身雕有佛像48尊,反映了《妙法莲华经》的主题:释迦牟尼在灵鹫山说法,听者1000尊,十方佛结跏趺坐,四众(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起立合掌,神态肃穆虔诚。而且各个层面都有壶门状佛龛,佛龛内雕有大幅佛传故事。这些佛像有的手执净瓶,有的端坐莲花,有的合掌默念,形态优美,出神入化,整座石塔就是一件宏大的雕刻艺术精品。 
  外塔呈砖木结构楼阁式,高55米,八角七层,游客可循梯登高观赏内石塔的各个层面。从塔顶居高临下,向南了望,湖州城大街小巷尽收眼底;向北远眺,茫茫太湖水清山秀。正如元代翰林学士赵孟頫所赋诗云:“梯飚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千里湖光秋色净,万家烟火夕阳多。” 
二绝———庙里庙———府庙 
  湖州二绝为“庙里庙”,指的是湖州府庙,因在府庙中又建了一所“劳公祠”而又称“庙里庙”。湖州府城隍神原没有姓名,至万历元年(1573年)陆稳撰《湖州府城隍劳公神庙碑》,始有尊劳钺为湖州府城隍神的记载。劳钺,江西德化人,成化八年(1472年)任湖州知府,在任4年。《湖州府杰》称他为“名官”,说他“勤慎耿介,政多恺悌”,重视教育和文化建设。“为人正直,不可干以私”。当时太湖匪患猖獗,劳钺的前任因受贿而任其恣意妄为,劳钺上任后,坚拒贿赂,全力缉捕盗匪,终于全数抓获,各正其罪。传说劳钺去世前,似有预知,即沐浴升堂,与士大夫诀别,无疾而终。因此湖州人尊他为城隍神,并在府庙中增建“劳公祠”即“劳公神庙”来祭祀他。府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群体建筑,有前后两间;后间是供城隍神的;前间有门楼5间,并和戏台相连,从庙门外望进去,似乎是“庙里有庙”。1994年,府庙得到了全面整修并在庙前新建牌坊一座。 
三绝———桥里桥———潮音桥 
  此桥在湖州南门,横跨于霅溪之上,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始建,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据说建桥之先,此地名潮音渡。涨水之时,渡口众流汇合,势大浪急,涛声如潮,犹如普陀山潮音洞之境,所以取名“潮音”。而据清光绪《乌程县志》载:“旧为潮音渡,以桥东慈感寺奉观音大士故名。”渡口建桥,仍沿用渡名,故名潮音桥。 
  潮音桥为三孔石拱桥,高7米,长50米,宽5米,桥两侧置石质吴王靠,可供行人坐息。两侧次孔跨一行人道,以避免割断沿河街道,桥上桥下均可通行人。此桥已具有立交桥的雏形。潮音桥因为是石拱古桥,不便通车,故现已在原桥之南另建一座“潮音新桥”,桥宽20米,交通称便,而潮音桥作为古建筑仍然保留,成为湖州城里保留至今的唯一的明代古桥。 
   
 飞英塔是一处始建于唐代的汉族古建筑。被誉为湖州三绝之一。雄峙在湖州市东北角上。千百年来,以其"塔里塔"的独特结构而闻名遐迩。据志书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有僧名云皎,游历长安时,得僧伽大师(又名泗州大圣菩萨)所授"舍利(注: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的遗骨)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石塔始建于中和四年(884),成于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舍利石塔。后因称有神光见于绝顶,遂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于石塔之外增建木塔经罩护之,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塔里塔"。根据建外塔缘由,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为塔名,更名为飞英塔。上乘寺也因塔易名"飞英塔"。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塔遭雷击而焚于火,因"舍利无恙",旋即重修石塔,至今石塔上刻有"绍兴二十四年"等年代题记字样。外塔亦于南宋端平初(1234)"茸而新之"。后历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缮。1929年,因年久失修,塔顶长期漏损而突然倒塌,内外塔均遭重砸,继而风雨侵蚀,塔身日趋残破,游人唯有望塔兴叹。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维修。1961年4月,飞英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古塔考察团、国家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古建筑专家先后到湖州对飞英塔作了认真的考查和实地勘察,确认它是国内罕见的古塔珍品。1982年被列为重点维修项目,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测绘和设计。经国家文物局审检批准拨款一百余万元对飞英塔进行大修,历时五年,于1986年底竣工。1987年元旦开放。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英塔原来位于飞英寺西侧的舍利石塔院内。寺院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更名为"上乘寺",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始改为今名。内塔创建于唐中和四年(884年),后来塌毁废弃,现存的石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外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绍兴二十年(1150年)塔遭雷击塌毁,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重新修建,元、明、清三代又经过了多次的修葺。
内塔为仿木构楼阁式,八面五层,下设须弥座,由一百多块太湖青白石雕凿拼叠而成,不含塔刹高为15米。各层腰檐、平座及其斗拱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细,型制规整,均合宋《营造法式》制度,石刻斗拱采用偷心造,其形式较古老。尤其是塔身转角雕出梭形瓜楞状倚柱,覆盆式柱础,此种做法除宁波保国寺大殿外,已不多见。塔身各面均辟壸门状佛龛,内雕大幅佛传故事及千佛造像,构图严谨,刻划入微。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四层北面的观音像,乃是出神入化,别具风采。高大的须弥座更是石塔雕刻的精华所在。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束腰八边的狮子群像,造型生动,呼之欲出,整座石塔不失为一件庞大的唐代雕艺术珍品,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新修的外塔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外塔七层八面,通高55米。副阶宽敞明亮,塔体收分自然、塔刹高峻挺拔,雄浑古朴、端庄秀丽。其中最具宋代建筑风格的是平伸舒展的翼角,简洁朴实的檐面,用材硕大的斗拱和寻杖望柱式栏杆。由于内含石塔,致使外塔构造更为奇特。四层以下中空,沿内壁悬挑出各层平座和楼梯,与各层外平座相通;上三层统设楼面,四层、七层施平纂式天花,六层底架设计十字交叉的千斤梁,悬挑27米高的塔心柱,直插刹尖。顶檐梁架为斜柱结构,坚实稳固,颇为壮观。外塔斗拱用材硕大,规格甚多亦为一大特色。全塔内外共施木质斗拱348攒,此外还有乳袱下的丁头拱以及大量的砖刻扶壁斗拱。其中尤以二层内平座下斗拱采用"七铺作重拱出双杪双上昂偷心造"做法,实为现存木结构古建筑中所鲜见。登塔楼梯设在副阶廊内,拾级登临,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内可饱览石塔精华,外可俯瞰湖城风光。飞英塔不施彩绘,红墙青瓦,朴实无华,塔旁伴银杏一棵,杆大数抱,枝繁叶茂;老树古塔,交相辉映,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名流对飞英塔的赞赏题咏不绝。如宋代苏轼多次登游飞英塔。他任湖州太守时,留下游飞英塔诗句有"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乡,震泽浮云天"等句。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登飞英塔》诗云:"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千里湖光秋色尽,万家烟火夕阳多。鱼龙滚滚扶舟楫,鸿雁冥冥避网罗。谁种山中千树桔,侧身东望洞庭波。"飞英塔已远胜当年风姿,正以雍容大度的非凡气概,为湖州和江浙沪地区增添一处绝佳的景观。

韵海楼在原湖州市人民公园内。因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编辑的《韵海境源》书名而得。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博学工辞,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其楷书厚后而雄劲,正而不拘窘、压而不板滞,世称“颜体”,著有《颜鲁公集》,有多种碑刻传世。颜真卿曾于大历七年(772年),任湖州刺史,为官清正。湖州曾建有“鲁公祠”、“三贤祠”(三贤即颜真卿、苏轼、王十朋)纪念他。在湖州任刺史期间,颜真卿用自己俸禄邀请江东名士江东海、萧存、陆自修、裴澄、陆羽等人编辑《韵海境源》360卷,是我国最早的大字典之一。后人因其在文字学上的贡献,特造韵海楼纪念。有楼房5间,后连平屋3间,面积 294平方米。


飞英公园位于湖州市区东北隅,始建于1996年,1997年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公园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英塔命名,占地面积近3公顷,耗资达3400万元。园内除了国家级文保单位飞英塔之外,还汇集了湖州城历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古迹,其中有唐代湖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编撰《韵海镜源》的韵海楼;始建于北宋的墨妙亭;写有"飞英塔"出处的牌楼;有当年苏东坡、张先、陈舜俞、杨绘、李常、刘述等文人达官谈诗品茗的六客堂;还有与吴兴地名有关的西亭、霅溪馆等,是湖州名胜中新涌现的一朵奇葩。飞英公园正门是三列式重檐翘角的赭红色大门,门额由全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进门迎面巨大的岩屏上镌有"飞英揽胜"4个大字,以此为起点,中轴线上最大的景点是新建宋式规制的飞英堂、飞英塔。左侧有韵海楼,系纪念当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郡编著大型字书《韵海镜源》而建。墨妙亭,始建于宋熙宁五年(1072年),当时任湖州太守的孙觉搜集境内自汉唐以来古碑遗刻建亭以存之,他的挚友苏轼为此写了《墨妙亭记》。今亭内陈列元、明、清三代碑刻13方,其中的元至正六年(1346年)赵雍(赵孟颍之子)所书的《湖州路重修府治记》最为珍贵。右侧有"溪馆待月"一景。南朝梁代太守殷琛曾置白馆,原系东晋名相谢安故宅,唐刺史颜真卿改名溪馆。飞英塔西侧有"六客醉秋"一景。湖州六客堂始建于北宋治平、熙宁年间,因曾分别有6位文人聚于府署后园而名,其间大诗人苏东坡两度与会,遂成文坛佳话。至南宋,诗人王十朋为湖州太守,曾有长诗歌咏此事。
有关链接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