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县古代称昌黎郡,在三燕到北魏时期,一度为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地位重要。辽称宜州,金改为义州。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统一县名,改为义县。此地为大辽腹地,辽举国崇佛,于是这里保存大量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奉国寺就是其中之一。据寺内碑文记载,寺原名咸熙寺,大佛寺,七佛寺。创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 奉国寺始建时建筑规模宏大,金明昌三年(1192)、元大德七年(1303)碑刻记载:“宝殿穹临,高堂双峙,隆楼杰阁,金碧辉焕,潭潭大厦,楹以千计。非独甲于东营,视佗郡亦为甲。宝殿崔嵬,俨居七佛,法堂宏敞,可纳千僧。飞楼曜日以高撑,危阁倚云而对峙。旁架长廊二百间,中塑一百贰拾贤圣。可谓天东胜事之甲。”金改称大奉国寺。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属辽代建筑仅存大殿一座,殿后残存一段高甬道,表明原寺院格局与今有差异。
奉国寺现主要建筑有:外山门,内山门,牌坊,东、西宫禅院,钟亭,碑亭,无量殿。大都为清代建筑。

奉国寺外山门外脸
外山门内脸


由外山门远望内山门

内山门全景
局部特写


内山门到天王殿之间有一清代牌坊,是褒奖温庄长公主的。

无量殿外景
无量殿侧视
奉国寺大雄宝殿为单檐庑殿顶,
前设月台。月台上的左钟亭、右碑亭 。殿顶工艺是已知唐宋木构建筑中的孤例。殿内七间砖坛上连排七尊大佛,目视近十米。历经明清多次彩妆,仍透出辽代造像的庄严与丰腴。大雄宝殿内墙上绘满壁画。东、西墙上各绘有五尊三米多高的佛像,北墙上绘有八菩萨像,南墙上绘有十八罗汉像,东南、西南墙角上各绘有千眼千手佛像。这些壁画,历千年色彩依旧绚丽。只可惜大都斑驳难以辨认。大雄殿内,两侧竖有金、元、明、清各代石碑计11通,镌刻着奉国寺的兴衰和重修概况,各个都是珍贵文史资料。
20世纪50、60年代国家数次拨款予以维护。70年代成立奉国寺文物保管所,负责保护与管理。80年代对奉国寺进行全面修护,尤以
1984年全面修缮大雄殿为重。同期完善了防火防雷设施,扩大了保护区。



历史上大雄殿遭逢五次劫难。一劫:金灭辽战争。二劫:元灭金战争。这两次都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劫难之战。谙熟中国历史的日本人深悟其道,由此可知三光政策并不是东瀛人的专利。三劫:元代大地震。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武平(今宁城)发生强烈地震,地震波及奉国寺,周边房屋均坍塌,唯奉国寺殿宇巍然屹立。四劫:辽沈战役义县攻坚战。1948年10月1日,奉国寺大雄殿殿顶被一枚炸弹击穿,炮弹落在佛祖释迦牟尼佛双手之中,所幸炮弹未炸,只是损伤了佛像右手。1950年,政府出资对其进行修复。另有两枚落在寺院中。如何未炸亦是谜。五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1966年8月东北建无宗教示范区,辽宁积极响应,各地争作先驱,拆庙毁佛,瓦砾遍野。奉国寺先后有全国各地数十起hongweibing光顾。
大佛寺绝处逢生乎?

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奉国寺是“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
文物专家杜仙州赞誉“奉国寺大雄殿木构建筑,千年仍平直挺健,是中国建筑史一项极为光辉的成就。辽代七佛像高大庄严,权衡匀整,柔逸俊秀,神态慈祥,极为壮丽。梁架上飞天面相丰颐美悦,色调鲜明绚丽,是国内极为罕见的辽代建筑彩画实例。”
文物鉴赏专家杨仁恺评价“奉国寺大雄殿梁架上彩绘依然保存很好,光彩夺目,其中的飞天造型特佳,犹存唐代风标,甚为稀见。”
主持过奉国寺维修工程的古建高工杨烈,评价奉国寺大雄殿为“中国古代辽(宋)以前保存至今最为宏大和最为完整的单檐四阿顶木构建筑,建筑规模是中国第一大雄宝殿。”
古建史家曹汛说:“大殿九间是佛教建筑顶了天的极限,奉国寺七佛殿九间,全国古刹千百座,奉国寺大雄殿是穷极伟丽的。”
学者周德仓赞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东北地区并不是中华文化中心,但是,奉国寺却以它突出的特色和完美的遗存,使辉煌的中华文化通过建筑、雕塑、彩绘等艺术形式展现给世人。”
穷一国之力,倾举国之良匠,用无上的恭悯,成就今世人眼中的精粹。有心无心!









让我们细数一下大辽国民遗存给我们的辉煌:奉国寺大雄殿殿内76尊坐佛皆为辽代所塑。七世佛左起依次为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舍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另外14尊胁侍菩萨,2尊天王,21套石雕供器,大殿梁架和斗拱上梁42幅辽代彩绘飞天。加之元、明两代所绘精美10佛、8菩萨、11面观音、18罗汉壁画。会同七佛后身明代所塑国内唯一的男像倒坐观音,明代木雕韦驮。悉数皆无上至宝。
还有清代牌匾数十块,其中清乾隆五年所立:大雄殿、法轮天地、滋润山河是中国最大的透雕牌匾,被誉为中华名匾。出于保护,现辟专门一殿陈列原物。如今我们看到光鲜之作皆为仿品。
大佛啊大佛,千年前大辽子民把对佛陀的敬仰,对佛国的憧憬,铸就这一殿的辉煌。此后,向往佛国的人们匍匐在你们面前,颤抖的不光是身体,还有灵魂。一代一代的钦佩佛祖的人们,护佑着你们那圣洁的躯体,冥冥然,施施然......
奉国寺,大佛大佛,独美天下。





有关链接:
奉国寺位于中国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初名咸熙寺,后易名奉国寺。奉国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辽金元时期是奉国寺的鼎盛时期,到明清时期仅存大雄宝殿,清代续建六角钟亭、四角碑亭、无量殿、牌坊、小山门和西宫禅院。奉国寺是中国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标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奉国寺内主体建筑大雄殿及寺院整体,上乘唐代遗风,下启辽、金等寺院布局,是辽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证。其中,大雄殿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奉国寺始建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称大奉国寺。该寺自创建至清代,经历代修缮10余次,遭受地震灾害有记载的两次。其中规模较大的修缮有金天眷三年(1140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等。大雄殿后门内,有倒坐观音像一尊,为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重塑。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以后,陆续在原观音阁的遗址上建立万寿殿(后易无量),改五间山门为三间,将大雄宝殿以石墙围之,增建内山门及牌房等。辽代建筑,只余大雄宝殿。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70年代,成立奉国寺文物保管所,负责保护与管理。1984年进行以大雄宝殿为重点的全面修缮,完善了防火防雷设施,扩大了保护区。2005年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提名,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9年,奉国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奉国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奉国寺与河北蓟县的观音阁,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并称我国现存三大佛寺建筑。大雄宝殿有四奇:一为大殿左上方的横梁上悬挂着的木制大墨斗子,二为在释迦牟尼佛像前,有根上头劈裂绑着根麻绳的立柱柱头;三是大殿的东南角,有根没有柱脚石的粗大立柱,四是,如此规模的大佛寺,却没有山门。
有关链接部分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