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研究”后期调查问卷分析

(2019-12-19 20:33:51)

“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研究”后期 调查问卷分析

艾静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能存在误区,直接对小学语文教学造成

不良影响。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语文教师和学生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进程。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误

区着手,以提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6 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隆重举行,大会明确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具体学科结合得到的新的教学理念,基于此,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阐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在学生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能积极表现出语文素养及品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获得便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思维及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通过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感受力来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尽管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有关于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低效低能”的现象。如今,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有必要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入解读,对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重新的认识。

一、  进行问卷调查的原因

进行小学生阅读能力问卷调查,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也是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的需要。为了达到总目标中让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预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教学中实施和落实。

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是学生学习现状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是需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阅读状况,熟悉此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清楚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进行引导,做好教学工作。

根据以上原因,我们认真的设计问卷调查,为课题研究积累资料,试图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在教学后的阅读能力情况,了解他们在阅读中的优势以及不足,从而纠正教学方案,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问卷调查分析

1.被调查学生多为四、五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对于阅读充满兴趣和喜爱。被调查学生中,三年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12.5%,四年级39%,五年级36%,其余为六年级学生。在被调查学生中,有57%的学生非常喜欢阅读,这表明学生们对于阅读的兴趣还是非常高的。

2.多数同学是愿意通过阅读来了解更多有趣的人或事,开拓眼界的,这部分同学占到了多数比例,约为总调查人数的64%。少数同学在阅读文章时,不能够朗读出文章中的不同情感,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不能够正确领悟。

3.多数学生对于目前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还算满意,有极少部分学生对于现行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满意,认为还是有待改进的。有接近60%的同学认为老师指导的阅读方法对于本人阅读时有帮助,喜欢阅读学习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64%,只有7%的学生对于阅读学习始终不能提起自己的兴趣。

4.部分同学在上课期间,能够注意到老师设计的各种阅读方面的知识点的内容讲解,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这部分学生的占比约为37%,并不是很高,也有少数学生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是以听老师讲课为主要状态,少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以思考感受为主要状态,这部分学生很少,约为总调查人数的21%

5.教师阅读课中的情节设置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合理的,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会被吸引。通过教师的指导,普遍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文章内容。经过教师的指导与教学,多部分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提高。在被调查学生中,有近58%的学生表示,经过阅读课程的系统恶心,已经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

三、思考与对策

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文章,学生的阅读量实现了飞速的提升,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学生获得知识数量和知识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

1. 准确把握阅读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此时教师犹如排头雁、领头羊,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会分析、思考。然而分析和思考要从哪个角度入手呢?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认为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是依据教学内容而产生、存在的。王荣生教授抓住语文教学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教学内容,主张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笔者非常赞同王荣生教授的理论,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阅读文本内容的重难点入手为最佳。

2.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教学方法的前提就是要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让学生不依靠教师这个“拐棍”,要逐步学会自己“独立行走”,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学会在知识的世界里“闯荡江湖”。在教学方法方面,叶圣陶老先生主张“教师教,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学生能自为研所,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的教育思想。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非教的所有内容,学生运用方法增长智慧,领悟知识真谛,这才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教师要丢掉教学活动中的“指挥棒”,适当的做学生的旁观者、指路者,把课堂主人身份彻底还给学生,适时地由主动教育者转化为被动教育者。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愤悱启发、举一隅而反三,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把“学生为主体”这句话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3. 阅读教学应贯穿到学生发展全过程。把语文知识贯穿到学生自身发展中就是使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沃土,不论是分析、理解、概括、综合,还是逻辑抽象思维,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工作都是围绕主体展开进行的,基础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健全的、发展的人,也就是说教师要把教学知识贯穿到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是课堂上 40 分钟的事,而应该贯穿于学生的全部生活,同时,语文教学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点字词知识或读写技巧,而更应该让他们运用语文能力去干预生活、改造社会。” 教师把阅读教学生活化就是把教学内容贯穿到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效手段,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生活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的“壁垒”,使语文课堂与社会、自然相接壤。教师要用敏锐的视角寻找阅读教学内容中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契合点,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让学生的心灵与阅读内容产生共鸣,更让学生与周围世界息息相通。

4. 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课内教学活动的发展离不开课外阅读经验的积累,教学活动就像一道门槛链接着屋里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屋外的课外阅读活动,只有“屋里屋外”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做到“里应外合”,达到预设教学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