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19-11-23 17:59:13)

“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艾静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课外阅读总量要求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但是据调查,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多读需要时间,在时间一定的前提条件下,阅读速度便成为能否达到多读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阅读效率,都应是我们重要的着眼点。少小启蒙,老大读书,阅读贯穿人的一生,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80%都是来自阅读,知识信息的剧增对传统的阅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阅读已经成为人生学习路上的第一道关口。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当前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1.主要问题

1)从教学目标看,缺少对规律的梳理和提炼。

教师虽然能够从文本中找出语言文字训练点,并通过比较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学习和应用,但是,由于对课文的关注点较多,不舍得删减教师认为比较有益的知识,为此,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比重仍然较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探究语言运用的规律的实践少之又少。

2)从教学总量来看,缺少对课内阅读的指导。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阅读,纵观现有的阅读教学,教师仍然紧盯教材、落实教参、深化习题,极大地滞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课标要求,滞后于学生对语文文字学习的需求。

3)从教学内容看,缺少对,文本的重组和加工。

伴随着教师对课程标准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和不断深化,教学的关注点越来越零散细小,知识点之间越来越割裂,训练点越来越复杂,忽视了对于文本表达规律的理解,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忽视了课内外结合。

2.问题分析

伴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教师对课标的解读越来越明晰,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越来越重视。于是,针对文本的语言文字应用指导也不断细化,读用迁移的教学策略遍布课堂。这样的频频训练,极大地肢解了教材,忽视了教材的整体性,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由于新课程标准,但教材以及教学参考却是旧版,这就给教师落实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不便。现有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编写的,人文性强,工具性强。教师的教学往往跟着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进行。然而,许多年级的单元导读只是站在了人文性的角度给予指导,并没有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元素,这就导致教师只能立足于已有教学经验,从篇的角度设计教学。

二、  课题理论支撑

1.现代语文课程观、现代语文教学论

阅读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材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这一规定实现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统一,是大语文课程观的体现。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组成,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论述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需要没完没了的,而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要做到教会 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民族,肯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则肯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3.《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4.古德曼的“全语言理论”

全语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在20世纪70年代,面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困难,教师开始对由教科书主导的教学和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语言课程产生了怀疑,认为“学校采用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质上阻碍了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因为学校把完整的自然的语言,拆成抽象而细碎的小段”,这样反而让学生学习语言的难度加大。因此,全语言教学倡导让学生在真实、自然、有趣、有意义、有母的语言环境中,自己发展出语文能力。

三、  课题研究内容

1.第一轮课例研究选择以《慈母情深》一课作为实验课,以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为授课对象,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悟教材,我还邀请了同单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听课,多提意见。语言文字是我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和渡口,语文课就是要阅读,不阅读就无法感悟语言文字,无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掌握语言工具。

2.第二轮课例研究选择以《木兰从军》一课作为实验课,通过朗读、评价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心理活动、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开展得比较扎实,尤其是解决了阅读的重点问题,而且,学生参与很积极,在交流环节表现良好。自主解决问题的部分,真正把读书的权利给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形成问题的雏形,在议答过程中形成问题的实质,基本上能自主解决。

3.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让小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保持“乐阅读、主动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持续性地阅读”,形成一种自身的能力,并保持这种健康良好的阅读状态。

4.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内驱力。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这种学习中去。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其次,以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民主的氛围为基础,以灵活多变、富有情趣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探究的课堂。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就是知识的探索者。以往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虽然来得方便快捷,但是并没有起到让学习真正发生的作用。阅读是挖掘教材每一个单元的目标,建立整体学习的意识,明确课文之间的联系,通过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运用。

2.形成了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在研究过程中,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共享平台,形成了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3.积累了阅读策略。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化内涵。

五、课题研究总结

1.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可分为知识性障碍和非知识性障碍。知识性障碍包括词汇障碍、语法障碍、背景知识障碍,非知识性障碍包括心理障碍、阅读习惯、阅读速度、阅读技巧。而阅读策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通过使用科学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收集准确信息、形成个人理解。阅读策略的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技巧、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

调查表明学生的阅读方法匮乏,自主阅读能力较差。在大力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我们的阅读也要改变以往的陈旧方法,转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自主领悟阅读的真谛,才能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

3.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

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最基本的两个因素就是时间和空间。从时间上来说,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懂课文, 理解课文,课后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从空间上说,要改变以教师讲述,提问为主的形式,让学生的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走上讲台等多种形式灵活组合起来,形式多样化,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提高自主阅读的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