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19-09-06 19:12:24)“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 课题基本情况
1. 课题名称: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研究
2. 课题来源:延安市2019年度基础教育课题,课题编号135YWX-2749
3. 课题研究类型:微型课题
4. 课题负责人:延安市中银希望小学艾静
5. 实验时间:2019年5月——2019年12月
二、 课题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人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日渐增多,但怎样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使基层中小学教师便于操作和评价,真正引导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三、 课题研究目标
1. 培养小学生主动开展阅读活动的兴趣。
2. 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自主阅读习惯。
3. 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
4. 初步建立系统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5. 进行适合小学生阅读水平的阅读材料的编集。
6. 建构切合实际的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评价体系
四、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研究将主要从俩部分展开,即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阅读方法的培养。
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
1.从情感出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情感上来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阅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知识本身具有吸引力,这一点是需教师进行深度挖掘的。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借用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看到知识这一海洋的广袤无垠和缤纷多彩。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
3.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生阅读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自主阅读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4.创设学习情境,培养阅读兴趣。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研究和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方法是小学阅读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将从以下四个方法展开: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带领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边读、边想、边批注,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能力。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可以摘抄下来,积存进自己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积累素材。
五、 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9年5月—2019年7月)
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活动教学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制订此课题的实施方案。
措施:a. 组织研究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掌握其基本特征。 b. 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9年8月—2019年11月)
按课题方案实施研究,最终形成较完善的系统的研究思路。
措施:a. 组织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及有关理论资料,并形成制度。 b.
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研讨活动和个案诊断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继续组织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和经验,探讨更多的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c.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教学演示和说课分析,形成教学资料,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体会和相应的论文,并积极投稿。
3.总结阶段(2019年11月—2019年12月)
分析总结研究过程、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措施:a. 组织课题组的课堂教学活动,资料汇总活动。b. 写好研究报告。c. 请专家对研究进行鉴定。
六、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即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研究主体为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学生,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通过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教学方案。
2.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
3.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及时了解、观察群体或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变化,及时总结、改善教学方法 。
4.每一环节实施后,进行阶段性分析,注重个案分析的积累。
七、预期结果
1.研究报告。
2.教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总结、课堂实录、教育效果等。
3.教师的优秀课例、相关的资料。
4.学生的成绩等相关材料。